據悉,《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DZ/T 0400-2022)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規定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的技術標準,適用于礦產資源勘查工作部署、勘查成果評價、礦山建設設計與生產、礦產資源規劃、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礦業權管理和礦產資源監督管理。
標準提高了4 個礦種(亞種)的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包括煤、水泥用灰巖、水泥用大理巖和地下水;降低了9 個礦種(亞種)的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包括石榴子石、白堊、含鉀巖石、化肥用砂巖、脈石英、粉石英、玻璃用大理巖;調整了5 個礦種的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的統計對象及計量單位,包括硅灰石、長石、鑄型用砂巖、水泥配料用頁巖、浮石;增加了12 個礦種(類)的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包括石煤、油砂、紅柱石、矽線石、透輝石、透閃石、云母、霞石正長巖、石榴子石、泥巖、筑用石料、飾面石材。
此外,標準還提出不同礦種資源儲量規模劃分的依據。固體礦產依據推斷資源量、控制資源量和探明資源量的總量劃分,通常以礦床作為劃分單元,礦區、礦業權范圍的資源儲量規模劃分等可參照執行;地下水、礦泉水依據可開采量總量劃分,劃分單元為水源地;地熱依據地熱流體可開采熱能大小劃分,劃分單元為地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