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柳寶詒六經辨治伏氣溫病與內傷雜病學術思想探賾

2023-01-05 20:46:08李志更
江蘇中醫藥 2022年10期

焦 媛 李志更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100700)

晚清溫病學家柳寶詒,字谷孫,號冠群,又號惜余主人,江蘇龍砂地區周莊鎮人。受龍砂醫學理論的熏陶,柳氏對仲景之學頗為推崇,在葉、吳三焦之論盛行的時代,堅持“……人身經絡,有內外淺深之別,而不欲使上下之截然不通也”[1]61,并認同仲景所云“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1]16,認為此乃溫病分六經之圣法。在伏氣溫病及內傷雜病的辨證上,總能運用仲景六經辨證,亦能根據患者的病情,靈活運用和化裁經方。本文基于柳氏《溫熱逢源》《惜余醫案》兩書,對其六經辨治伏氣溫病與內傷雜病的學術思想進行探討,望對臨床有所裨益。

1 六經辨治伏氣溫病

柳氏在《溫熱逢源》[1]62中指出:“傷寒溫熱,為病不同,而六經之見證則同;用藥不同,而六經之立法則同。治溫病者,烏可舍六經而不講者哉。”蓋感寒隨時即發,則為傷寒,其病由表而漸傳入里;寒邪郁久,化熱而發,則為溫病,其病由里而郁蒸外達。雖一內一外,一寒一熱,但六經所見之證,均有界限可憑,醫家得以察病候之深淺而按經施治[1]60。故柳氏在伏氣溫病的辨證上,總以仲景六經辨證為綱。

1.1 從六經辨伏邪外發 柳氏認為伏邪發于少陰,“原其邪之初受,蓋以腎氣先虛,故邪乃湊之而伏于少陰”[1]64。至于從何經而出,又可分為外發三陽、熱結胃腑、上逆肺金、竄入厥陰以及內陷太陰等五種情況。

1.1.1 外發三陽 伏邪化熱而外發三陽,為最順者,其中無形之熱,從經氣而達。“寒邪潛伏少陰,得陽氣鼓動而化熱。茍腎氣不至虛餒,則邪不能容而外達。其最順者,邪不留戀于陰,而徑出于三陽,則見三陽經證。發于太陽見惡寒發熱,頭項疼,腰脊強。發于陽明見壯熱鼻干,不得臥。發于少陽見寒熱往來,口苦脅痛。”[1]65

1.1.2 熱結胃腑 化熱而內壅者,則結于陽明胃腑。“若熱結于腑,則齒垢唇焦,晡熱,舌苔焦黃,神昏譫語,脈沉實,此承氣證也。”[1]66

1.1.3 上逆肺金 少陰之系,上連于肺。邪熱由腎系而上逆于肺,則見肺病。“肺絡不通,則胸脅刺痛;熱郁日甚,則痰穢如膿,或咳紅帶血,無非熱灼金傷所致。”[1]69

1.1.4 竄入厥陰 伏邪已動,而熱象郁滯,不達于三陽,亦不歸于胃腑,而即竄入厥陰。“在手厥陰則神昏譫語,煩躁不寐,甚則狂言無序,或蒙閉不語。在足厥陰則抽搐蒙痙,昏眩直視,甚則循衣摸床。”[1]75

1.1.5 內陷太陰 伏溫挾濕內陷太陰,則“初起不見濕象,但覺熱象蒸郁不揚,脘悶口甜,而胃口無病,仍可納谷,舌上不見濁苔。其濕熱深郁于脾臟,漫無出路,或發黃,或腹滿肢腫,或泄,或便秘,或嘔惡,或小水赤澀。甚則熱郁日深,脾營受傷,則舌底絳色,或薄苔罩灰黃而不甚燥。”[1]77

1.2 從六經治伏氣溫病

1.2.1 治法總論 伏邪發于三陽經者,發于太陽,治宜豆豉、黃芩,合陽旦湯;發于陽明,治宜豆豉、黃芩,合葛根、知母;發于少陽,治宜黃芩、豆豉,合柴胡、山梔[1]65。發于陽明胃腑者,投之以承氣。柳氏強調慎勿震于攻下之虛聲,遂謂已下不可再下,因致留邪生變。熱結旁流者改用吳鞠通調胃承氣以治之[1]67。伏邪發于太陰肺經,柳氏[1]69指出:“清肺而不先清胃,則熱之來路不清,非釜底抽薪之道也。古方如麻杏甘石、越婢、青龍,清燥救肺等方,均用石膏,誠見及于此也。輕則葦莖湯,鮮斛、鮮沙參之類,必不可少。”至于伏邪挾濕發于太陰者,柳氏認為“必須將太陰之濕,與少陰之熱,孰輕孰重,細細較量”[1]77,而后再視其濕熱所傷以及兼挾之病,用藥須得輕、清、靈三字俱全,冀其緩緩疏化[1]77。

1.2.2 特殊治法 針對伏邪內陷陰經和伏溫病中的陽虛變證,柳氏首倡運用助陰托邪和溫經托邪二法治療,而收良效。

1.2.2.1 助陰托邪 腎氣虛甚,不能鼓邪外出而伏邪留戀于陰分者,則極易出現內陷于陰,在厥陰則痙厥昏蒙,在太陰則黃浮腹滿,在少陰則熱爍咽干,凡病入三陰者,無非液涸陰干,以致危殆。如《溫熱逢源·伏溫熱結胃腑證治篇》[1]68曰:“伏熱之潰陰分者,又內熾于少、厥兩陰之界,岌岌乎有蒙陷痙厥之險。”對此,柳氏指出“不得已用助陰托邪之法,從陰分清化,使其漸次外透”[1]68,常用清瀉里熱之專方黃芩湯加豆豉、玄參,養陰與祛邪相結合,補腎陰而使伏邪外達。或通過以藥制藥的方式,用豆豉炮制生地黃,治療“溫邪深伏少陰尚未外達于氣分”,疏散宣透少陰伏邪,使病性由陰轉陽,病位由里達表[2]。

1.2.2.2 溫經托邪 陰損及陽,導致腎陽虛餒,伏溫化熱郁于少陰不達于陽,而“邪機冰伏,每有半化半伏、欲達不達之癥”[1]73。此為伏溫病中的陽虛變證,為最難著手之危證,不甚多見。如《溫熱逢源·伏溫化熱郁于少陰不達于陽篇》[1]74曰:“……而腎陽先餒,不能托邪,故寒栗日甚,而熱勢反不重也。”對此,柳氏指出“當用溫經托邪之法,用桂枝湯加人參、當歸、生地黃、附子汁制牛膝,仍用柴胡、豆豉、黃芩等味出入,十余劑”[1]74。柳氏認為“治溫病,若惟取其陰,而不鼓動其陰中之陽,恐邪機仍冰伏不出”[3]55,師仲景麻附細辛湯之意而變其制,用附子汁炮制生地黃,用麻黃汁炮制豆豉,通過以藥制藥,引陽入陰達到鼓動少陰沉寒、溫經托邪的目的。

1.2.3 多經合治 在柳氏辨治伏氣溫病的過程中,六經并病、合病的情況亦較為常見,尤其多見于伏邪化熱,外達三陽,而以陽明居多,但伏邪尚未完全外達,仍有伏邪未化,伏于少陰甚至內潰陰經的情況。如“刻下寒熱往來,頭昏且痛,邪氣有從少陽而出之勢;舌絳苔濁微燥,唇紅而焦,胃中有化燥之象”[3]63,此乃少陽、陽明并病的情況,柳氏仿大柴胡湯而減其制,二經合治,疏邪瀉熱。又如“大便瘀黑,暢通數次,神情已得爽朗。脈象左手稍軟,右手較前浮大。……苔灰未化,耳聾不減,皆里熱未清之征。……齒板舌濁,小溲短赤,皆里熱未得清化之象。耳聾未減,久寐初醒,神識尚糊”[3]57,此乃部分伏邪外發于陽明胃腑,從便而泄,而少陰、厥陰仍有余熱熏蒸,當疏泄余垢,同時隨時清泄,俾熱邪毋再留戀為要。

2 六經辨治內傷雜病

誠如清代傷寒大家柯韻伯在《傷寒論翼》中曰:“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傷寒雜病,治無二理,咸歸六經之節制。”[4]柳氏在其醫案中不僅用六經辨治伏氣溫病,還用六經辨治內傷雜病。

2.1 擅治厥陰 柳氏非常重視并擅長治療伏氣溫病中的厥陰病證。因伏邪已動,而熱象郁滯,不外法三陽,易竄入厥陰,而有狂妄譫語,繼則昏蒙、口噤戴眼、循衣撮空等厥陰風木之象。厥陰以風氣為本,中見少陽相火,而肝臟體陰用陽,主藏血,肝臟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賴于陰血滋養。風火相煽極易灼傷陰血,素體肝腎陰虧者感受熱邪之后多易傳入手足厥陰二經,引起熱盛風動、陰竭陽脫等危重癥[5]。

2.1.1 手厥陰經 痰熱蒙閉心包,發于手厥陰心包經,多見怔忡不寐、神志錯亂等癥狀。如《惜余醫案·類中門》[3]10:“平素體豐多痰,偶因勞動,引動肝陽,顛仆昏迷,而為類中之病。三日來大解未行,舌謇倦臥,項腫顴赤,神情不甚爽朗……舌苔灰黃而厚,溺赤氣穢,脈弦數博大,沉按有力,右手尤硬,濁熱阻窒,腑氣不通。擬方羚羊角、丹皮、黑山梔、陳膽星、枳實、瓜蔞皮(元明粉同打)、牡蠣、僵蠶、郁金、杏仁、蛤殼、橘紅、半夏、竹瀝(姜汁兩匙沖入)、菖蒲汁,另服至寶丹。”該患者素體痰多,痰濁乘風火之勢,痰熱互結,上攻手厥陰心包則變生重證。柳氏指出古法有三化湯通腑之例,惟其法專為中腑者而設,未必有厥陰見癥。故先予清肝化痰,以防痰熱進一步互結,稍參通腑之意,使邪機得以外泄。另用至寶丹以治心臟神昏,從表而透里,冀神清氣順,乃為吉祥。

2.1.2 足厥陰經 熱勝動風、陰虛風動,發于足厥陰肝經,多見眩暈痙掣、肢厥多汗等癥狀。如《惜余醫案·內風門》[3]8:“痙病重則如癇,每發甚于寅卯,醒則吐痰,脈細數而弦。用藥羚羊角、生地、白芍、丹皮、丹參、玄參、龍齒、遠志仁、刺蒺藜、牡蠣、黑山梔、陳膽星、竹茹。另服磁朱丸、孔圣枕中丹、白金丸。”柳氏在其醫論中對肝風虛實兩證進行探討,指出木郁則化火,火郁則生風,此實證也;血虛則木燥,木燥則生風,此虛證也[6]。該病為陰氣不充,肝木失養,因而化火生風,挾痰濁而上竄,擾及兩厥陰之臟。方中磁朱丸攝納浮陽,白金丸豁痰通竅、清心安神,孔圣枕中丹補益心脾,搭配余味養陰息木以治其本,清火化痰以治其標,從而標本兼治,以求痰火化而風木靜。

2.2 他經證治 柳氏亦靈活運用六經辨治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太陰病等他經疾病。

2.2.1 太陽病 太陽病為表陽證,常見發熱、惡寒、身痛、脈浮等癥狀。《惜余醫案·瘧疾門》[3]88:“瘧邪內著于陰絡,脅間痞滿。近日復感新邪,太陽氣化不宣,以致寒熱日作,周身浮腫,得汗、尿稍松。用藥桂枝、杏仁、連皮檳榔、豬苓、桑白皮、瓜蔞皮、澤瀉、防風、陳皮、通草、姜皮、蘇子葉(各)、茅根。”該病本有瘧邪內著陰絡,又因太陽宣發功能不利,而導致浮腫、小便不利等癥狀。柳氏指出內外合邪,病蒂深痼。擬方以太陽經用藥桂枝為君,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使得浮腫得消,小便則通。

2.2.2 少陽病 少陽病為半表半里陽證,常見往來寒熱、口苦咽干、胸脅苦滿、目眩等癥狀。《惜余醫案·黃疸門》[3]96:“脘腹痛嘔而脹,本屬木邪為患。甚則膽火上逆,目為之黃,耳為之聾。每值脹痛,即形寒發熱,狀如瘧疾。少陽之氣,郁而不宣,營衛因之乖隔。用藥柴胡、酒芩、刺蒺藜、黑山梔、炒山梔、姜半夏、陳皮、生熟神曲、枳實、川連(酒炒)、青皮(酒炒)、竹茹、香櫞皮。”該病為木邪內克中土,少陽之氣因之郁閉,擬方以少陽經用藥柴胡、黃芩為主,搭配余味清木以瀉郁熱,和胃以暢氣機。

2.2.3 陽明病 陽明病為里陽證,常見發熱、汗出、口渴、大便難、脈數等癥狀。《惜余醫案·瘧疾門》[3]87:“伏熱于里,外侵暑濕,但熱不寒,形如癉瘧。屢經清泄,未得痊可。刻診脈象小數而弦,舌紅苔黃,口渴多汗。用藥生地、青蒿、丹皮、白薇、銀花、蘆根、玉泉散、陳皮、赤苓、淡芩、知母、茅根。”治療常用清法,藥用石膏、大黃等味,或清瀉陽明之熱,或清瀉陽明里實[7]。針對該病,熱在陽明,氣營兩燔,柳氏仿玉女煎加減,兩與清瀉。改原方中君藥熟地黃為生地黃,搭配余味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更佳。另用玉泉散,石膏性寒質重,專清肺胃實熱,佐以甘草緩石膏之性,俾得清上而不下趨。諸藥合用,治療陽明壯熱煩渴者恰合[8]。

2.2.4 太陰病 太陰病為里陰證,常見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有胸下結硬等癥狀。正如《傷寒論》[9]曰:“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柳氏常仿仲景噯氣例,用旋覆代赭湯治療肺胃痰阻而胃氣上逆頻作之“噯氣”。

此外,痰飲水濕的產生屬于“太陰病”范疇,明清時期溫熱病盛行,在柳氏醫案中常有濕熱蘊于太陰的情況。如《惜余醫案·黃疸門》[3]96:“濕熱蘊于太陰,發為黃疸。自夏徂秋,復有微邪外束,遂成瘧疾。此太陰之濕熱與新邪會于陽明而發。……刻下神情困頓,面色浮黃而瘁,指尖微腫,目睛仍黃。濕熱之郁伏于脾中者,無外泄之路。……舌質光紅,漸見疳腐白點。擬方麥冬、人參、川石斛、旋覆花、海浮石、枳實、川貝母(去心)、淡芩、川連、炙內金、茯苓皮、黑梔仁、豆卷、茵陳。”治療上,柳氏認為當從脾臟疏泄郁伏之邪,使其外達于胃,然后從胃腑逐漸清泄,乃為正治。而該病胃中津液,早已告竭,兼當顧護胃陰。用太陰氣虛之藥人參,搭配麥冬、石斛以護胃陰;旋覆花、海浮石、枳實、川貝母以開通痰氣;再用黃芩、黃連以瀉濕熱;必借雞內金以引之入脾,更以豆卷、茵陳,俾濕熱由里透表;苓皮、梔子,使濕熱由上趨下。全方養其津液,通其氣機,疏其郁伏,開其出路。

2.3 多經合治 臨證時病在一經相對少見,更多為兩經甚至多經的合病、并病,尤其在治療間日瘧時,常常出現少陰、太陽、少陽合病,或者厥陰、太陽、少陽合病的情況,治療當表里雙解,且視表里輕重有所側重。

2.3.1 少陰、太陽、少陽合治 治療伏邪化熱,由少陰外達于太少二陽,少陰、太陽、少陽三經合治。《惜余醫案·瘧疾門》[3]66:“病始于六七月間,先患三瘧,至中秋前已止。……至八月二十三日,寒熱又作,逐日不休。……其熱來時,兩顴紅,色光亮……寒熱時作,小溲必頻數而遺。八月中病初重時,先曾遺泄,而每值熱來,自言目暗無光,視他處目睛眴動不定。外熱已甚,而自覺脊背、大腿骨節中尚寒慄不已。……一月以來,病機無甚進退。脈象弦數右硬,舌苔白色微膩,熱來則燥,熱退則和。發白?兩次,而寒熱不見松象,足見此證與肺胃兩部無甚關涉。自九月初,左脅結瘕漸大,時作撐痛,得矢氣稍寬。擬方豆豉、鮮生地、玄參、柴胡、淡芩、白芍、牛膝(桂枝炒)、生牡蠣、生鱉甲、白薇、茅根、青皮。”

其中“其熱來時,兩顴紅,色光亮”“寒熱時作”等癥,可見伏邪化熱,已有由少陰外達于太少二陽之象。均惟體質素虧,正虛不能托邪,導致邪之未動者伏于少陰,已動者又郁于少陽,致“外熱已甚,而自覺脊背、大腿骨節中尚寒慄不已”。郁久而熱,其熱必暴。故在治療上,“在少陽者,宜疏泄之;在少陰者,無出路,太陽其出路也”[3]66,防止邪機內潰三陰,而更添變數。方中以白芍、黃芩、柴胡、青皮、鱉甲外疏少陽;豆豉、生地黃、玄參、生牡蠣內助少陰以托邪;桂枝、牛膝溫中化寒,兼開太陽路;茅根助柴胡以疏少陽生發之氣。服后茍得外寒漸退,熱來漸快,得汗漸暢,即伏邪外達之佳象[3]67。

2.3.2 厥陰、太陽、少陽合治 治療熱入營陰之四瘧之證,厥陰、太陽、少陽三經合治。《惜余醫案·瘧疾門》[3]88:“此證來時,并不先寒,而平日形寒頗甚,汗少、少寐、耳聾、脅痞,脈象浮數而弦,左手較硬。”柳氏指出“《素問》以三日發者,邪入于腑。此則四日發者,更深一層,其邪必入臟”[3]88,擬方以柴胡桂枝湯為主方,和解少陽,調和營衛,從而太陽、少陽同治。取四物湯中歸、芍、芎三味,去滋膩之熟地黃,代以鱉甲、牡蠣,使得全方補而不滯,營血調和。另服鱉甲煎丸以專泄郁于厥陰之伏邪。從而實現太陽、少陽、厥陰同治,表里雙解。

2.3.3 三陰三陽合治 治療陰陽俱損之痰飲證,宜三陰三陽合治。《惜余醫案·腫脹門》[3]129:“兩足浮腫,膚聚水出。經絡中所蘊痰濕,盡注于下,橫決而出,于病機尚屬通順。惟小便短少,腎與膀胱氣化不旺,不能通調水道,致三焦失決瀆之司,而水濕之邪,因之蘊溢。擬方于術、茯苓皮、澤瀉、桂枝、砂仁、冬瓜皮、陳皮、桑白皮、半夏、通草、牛膝、牡蠣、五味子(干姜同打)、蜜炙銀杏,另服金匱腎氣丸。”

柳氏指出《金匱要略》痰飲門中,以五苓散與腎氣丸并列,一以治膀胱,一以治腎,虛實兼顧矣。痰氣上逆,行動則喘逆愈甚,亦屬飲邪內阻,腎氣不能攝納所致。其中脾肺之氣,亦因濕阻而不能通運[3]129。擬方五苓合五皮法,其中五苓散治療太陽病蓄水證,合五皮飲健脾理氣,以皮行皮。至于金匱腎氣丸,以干地黃、山萸肉、山藥,填補陰精,補足三陰;以澤瀉、牡丹皮、茯苓,通利清陽,補足三陽。諸藥合用,以收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之功。

3 六經為綱,結合多種辨治方法

六經辨證的實質,是以人體臟腑經絡、營衛氣血的生理病理變化作為辨證的客觀依據[10]。因此,無論是治療伏氣溫病還是內傷雜病,柳氏均擅長從六經辨治,并結合衛氣營血辨證、疫邪伏于膜原理論等,共同指導臨床。

3.1 結合衛氣營血辨證 治療伏氣溫病時,柳氏在以六經辨證為綱的同時,亦運用衛氣營血辨證的方法。如《惜余醫案·溫熱門》[3]63:“入夜熱甚,譫語,齒縫出血,頭痛偏左,煩躁惡心,汗便兩窒。邪機不從外解,燔灼營分,波涉厥陰。倘再不從氣分而解,即有痙蒙之慮”,說明了邪氣由氣分傳入血分,病情進一步惡化。實際上,在柳氏論述伏氣溫病的專著《溫熱逢源》中,不僅著《伏溫熱結胃腑證治篇》論述溫邪化熱熏蒸氣分者,亦注重對營血分的治療,著有《伏溫內燔營血發吐衄便紅等證治篇》《伏溫外竄血絡發癍疹喉痧等證治篇》兩篇,集中討論了溫邪燔灼于營血分的治法用藥。總以涼營瀉熱為主,血虛者兼以滋養,邪實者兼以清泄。邪重者,宜涼血泄邪,如犀角、地黃、梔子、牡丹皮、金銀花、連翹、茅根、側柏之類;血虛者,宜養血清熱,如地黃、白芍、梔子、牡丹皮、阿膠、玄參之類[1]70。

3.2 結合疫邪伏于膜原理論 治療濕熱類溫病時,柳氏亦用吳又可達原飲一方,對其疫邪伏于膜原理論加以運用,然亦寓于六經辨證之中。《溫疫論》對達原飲主治的描述為:“憎寒壯熱,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發無定時,胸悶嘔惡,頭痛煩躁,脈弦數,舌邊深紅,舌苔垢膩,或苔白厚如積粉。”其中憎寒壯熱,發無定時,為少陽病寒熱往來的癥狀;壯熱、煩躁等,為陽明病的癥狀。故達原飲實為少陽陽明合病所設,且更傾向于治療陽明病[11]。柳氏認為“達原飲乃毒燥烈傷陰之品,惟暑濕在募原,舌苔濁膩者宜之。”[1]42《惜余醫案·瘧疾門》[3]93:“三瘧寒熱俱重而無汗,脈弦,舌苔白厚,邪伏募原,尚未外達。”柳氏仿達原飲法加減,藥用川樸、檳榔、豆卷、蔻仁、柴胡、知母、淡芩、桂枝、天花粉、郁金、紫蘇葉、生甘草、生姜、茅根。去原方辛香燥烈之草果和養營血之白芍,對比原方,更偏治少陽,且助陽化氣、芳香化濕的功效更佳。由此,將六經辨證和吳氏疫邪伏于膜原理論完美融合,指導臨床可收執簡馭繁之效。

4 結語

總之,柳氏上繼岐黃,不悖經旨,傳承發展了龍砂醫學,依六經辨治伏氣溫病,首倡助陰托邪、溫經托邪等治療伏氣溫病伏邪內陷陰經和伏氣溫病中的陽虛變證。擅從六經辨治內傷雜病,亦融會貫通衛氣營血辨證、吳又可疫邪伏于膜原等理論指導臨床辨治,以察病候之深淺,知病機之進退。研究柳氏的六經辨治思想,對于當今中醫臨床拓寬思路、提高療效大有裨益,值得我輩參考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成人亚洲天堂| 69av在线| 亚洲男人在线| 欧美另类第一页|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www.精品国产|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毛片最新网址| 欧美午夜久久|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午夜综合网|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综合网站| 久久男人资源站|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a| 五月婷婷综合网|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狠狠操| 日韩成人午夜|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黄色在线网|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就去色综合|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亚洲综合二区| 午夜小视频在线|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 欧美亚洲第一页|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毛片久久久|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a视频| 一级片一区|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伊人| 亚洲综合片| 国产微拍精品|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亚洲va视频| 国产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国内精品91|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青青久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午夜性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