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桂輝
我國自古以來注重交友,注重培養“朋友圈”。“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諸如此類說法,都有些道理;但前提是結交益友、摯友、諍友;不然,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交友非小事。孔夫子對此有過忠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而把那些諂媚逢迎的人、表面柔順而內心奸詐的人、花言巧語的人當成朋友,則是有害的。領導干部掌握公權力,身邊什么樣的人都有,若不能擦亮眼睛、不善辨別良莠,就可能被“損友”所包圍,到頭來結局是很危險的。
2019 年12 月16 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了重慶市政府原副秘書長、辦公廳原黨組成員羅德的懺悔。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走到今天,是亂交友、濫交友、交錯友造成的……我到墊江后,結交了一幫私企老板朋友,不知不覺中,我成了這些企業利益的維護者、老板的代言人,最終都發展成權錢交易。正是這些靠權錢維系、互相利用的狐朋狗友把我害了。”最后,這個曾任過重慶市墊江縣縣長、縣委書記等職的廳官感嘆道:“陪我吃喝的朋友把我送進監獄。”

另據媒體報道,曾任浙江省臨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胡竑,到重要崗位任職后,身邊忽然多了幾個“親密朋友”:一旦家里有事,這些“朋友”忙前忙后,跑得比誰都快;知道胡竑喜歡打牌,他們隨叫隨到,連大年三十晚上都驅車趕到胡竑老家陪他打牌;逢年過節,奉送厚禮。這些“朋友”鞍前馬后地伺候,極大滿足了胡竑的虛榮心。而通過向胡氏家族輸送利益,這些“朋友”也牢牢拴住了胡竑,他們提出的要求,胡竑幾乎有求必應,以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樂此不疲,心甘情愿被“圍獵”。
少數黨員領導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罔顧黨性原則,以至于拿權力做資本,進行權錢交易;最典型的方式,是與不法商人等套近乎、稱兄弟,接受利益輸送,進行利益交換。他們之間這種行賄、受賄的丑劇,被形象地稱為“圍獵”和“被圍獵”,領導干部倒在“圍獵”之下的例子屢見不鮮。
觀察案例,別有用心者“圍獵”領導干部的手法多種多樣、途徑千奇百怪。他們往往出手闊綽、一擲千金,而且言聽計從、點頭哈腰,利益輸送外加“感情投資”,以期獲取不合法利益。乍看起來,儼如“眾星捧月”;細加思量,實為“群魔纏身”。一旦交上這樣的“朋友”,形成這樣的“朋友圈”,沉迷于金錢美色、阿諛奉承,不知不覺中,就成為被利用的工具、受“圍獵”的對象,失去的是信念和靈魂,最終得到的只有鐵鏈和悔恨。
康熙年間曾任禮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的清官張英,晚年曾立了一份家訓,核心內容只有短短二十個字:“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他告誡子女,在選擇朋友、交際往來這方面,不可不慎: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如毒酒入口、毒蛇蜇膚,千萬不可結交;一旦與他們交上朋友,就很難脫身,難以挽救。這一點尤其重要,可謂語重心長、入木三分。
現實生活中,多少人想方設法要攀上領導干部的“高枝”、削尖腦袋想擠進領導干部的“圈子”,以期實現自己的目的。檢索近年來媒體披露的貪官“懺悔錄”,他們職務高低、權力大小、貪腐多少,不盡相同,但有一點近乎一致——交友不慎、掉以輕心、麻木不仁、失去底線,結果一步步滑向違紀違法的深淵。事實上,領導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有被“圍獵”的風險;防患于未然的上策是——自覺凈化“朋友圈”,方能遠離“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