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電視業將迎來非中心化的、遠程的、虛擬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應用
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疫情防控二十條”),受到廣泛關注。
“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這是發布“疫情防控二十條”的目的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已過三年,其對全球經濟、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后疫情時代,站在新的歷史關口,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電視業的現狀和未來。
今年以來,全球重要的電視節展差不多都已恢復線下活動。日前,法國戛納國際電視節(MIPCOM)舉行,對于世界各地的電視人而言,這里不僅僅是個交易的市場,更是資金、創意的集散地,希望電視人的重聚,能為這個行業的未來找到新的方向。與此同時,北美國際電視節雖確定于明年召開,但是其主辦方美國全國電視節目專業協會(NATPE)卻即將申請破產。三年的疫情讓這些人群聚集的業內活動停滯,長時間沒有收入確實令一些組織難以為繼。某種程度上,這些組織的處境,也側面反映了行業里一些人的生存現狀。電視行業有大量的自由職業者,三年疫情期間,很多人為了生活選擇轉行。大量創意人員和執行人員的流失,將是電視業發展的重大阻力;如何將這些人重新聚合在一起,是行業需要努力的方向。
疫情背景下,電視業已經適應了遠程辦公、遠程制作。5G時代,電視業正在廣泛地應用5G技術進行遠程節目制作。這讓電視機構即便在疫情期間也能保持生機,為居家的觀眾提供精彩內容。后疫情時代,電視業將迎來非中心化的、遠程的、虛擬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應用。此外,超高清電視直播也將迅速普及。電視業將迎來一次跳躍式發展,新技術環境、新制作模式,都會是老電視人將要面臨的新挑戰。
三年疫情讓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元持續走強不僅改變了世界貿易和生產格局,也在改變著全球電視業。有觀察家發現,傳統的歐洲電視制作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美國本土制作的內容也備受挑戰,原因是生產內容的成本太高。貨幣升值導致人力資源費用高速上漲,這些國家的高通脹也使得影視制作費用同步上漲。其他地區的人們會發現,購買發達國家生產的節目內容的成本迅速上升。同時,這也給了一些國家以機會,比如,最近幾年,韓國生產的電視內容成為國際電視市場的“香餑餑”,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得益于疫情導致的匯率變化。美元對電視業的影響可見一斑,當然,我國能否搭上這個便車,還需業界同仁一起探索。
今年中國電視金鷹獎的最大贏家是《人世間》,這是一部反映中國家庭變遷的現實題材劇。疫情期間,這樣的內容受到觀眾喜愛是非常自然的。從全球來看,反映普通人的電視劇、電視綜藝、紀錄片都得到了相較以往更高的關注度。在困難時期,超現實的內容會讓人開心一笑,但人們其實更愿意接受現實,審視現實,在現實生活里努力奮斗。后疫情時代,現實題材和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內容將會得到更多青睞。
疫情期間,電視業的很多作為值得反思;后疫情時期,如何把握機遇需要業界進一步思考。只有通過正確的評估,未來我們才能每一步都走得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