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旗引領新的征程,理論之光照亮前進道路。
從城鄉社區到田間地頭,從機關單位到企業車間,從群眾團體到“兩新”組織……冬日的蓉城大地,處處涌動著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如何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傳”入千家萬戶,“播”到田間地頭,“走”進人們心坎?
全市各級各類宣講隊伍在創新宣講方式、增強宣講效果、擴大宣講覆蓋面上用心用情下功夫,持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創新表達
提升基層宣講實效
專家隊伍創新講。“宣講非常接地氣、有意思,講得清、講得透,我們都聽得懂!”有著20年黨齡的羅先生激動地說。12月中旬,由市文明辦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響成都文明實踐品牌項目走基層宣講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市委講師團基層巡回宣講隊的宣講員先后走進錦江區、金牛區、武侯區、青羊區、成華區、成都高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群眾連續送上深入淺出的精彩組合宣講。宣講員通過“10分鐘微宣講”形式,創新載體,借助音樂配樂、情景重現、微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運用豐富多彩的宣講類型,增強宣講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生動、講鮮活,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品牌隊伍用心講。“現在村上道路硬化了,生活富裕了……你看,村上的路燈也都安上了!”92歲的老黨員陳瑞明說。今年12月以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響成都”蓉城金秋老干部宣講團先后赴成都東部新區、雙流區、新津區、都江堰市、崇州市、蒲江縣等地,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開展基層宣講活動。蓉城金秋老干部宣講團成立于2017年6月,由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學高為師的老教授、業務精湛的老專家組成。近年來,宣講團舉辦多輪主題宣講,用親身經歷講述發展變化,讓小故事折射大道理,讓俗語言講清深道理,把黨的聲音及時準確地傳遞到千家萬戶。
特色隊伍帶頭講。成都高新區甄選博士企業家、市委黨校青年博士教師等組成成都高新區博士宣講團,深入機關、社區、企業等連續開展宣講30場。宣講團成員立足自身專業及研究領域,研發授課專題,集中對干部群眾進行專題系列輔導,深入推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實際行動。
基層隊伍沉浸講。為滿足多元化需求,四川天府新區的“蒲公英”宣講隊、青羊區“青聲聞理”區委宣講團、簡陽市“天府雄州”文藝宣講小分隊、邛崍市“老區新講壇”志愿服務隊等基層理論宣講隊伍,用群眾語言,把宣講內容與可感可及的成都發展成就相結合,通過文藝式、互動式、情景式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方式,為廣大群眾提供精準“點菜式”宣講服務,讓宣講活動更有溫度、更接地氣。
多方聯動
讓宣傳“活”起來、“鮮”起來
基層巡回宣講開展期間,我市遴選部分優秀宣講員錄制短視頻,在“學習強國”成都平臺、市級媒體、公交、地鐵以及戶外公益大屏等媒介上廣泛傳播。
各區(市)縣也依托融媒體中心,高頻次、全覆蓋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重大主題宣傳。其中,新都區開設了《二十大時光》《主播一線探訪:二十大精神在基層》等專欄,推出“習海拾貝”“跟著主播學報告”等節目;郫都區制作《錦繡郫都?書香同行》音頻節目;簡陽市則推出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融媒精品,以多種形式讓學習宣講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央媒聚焦
黨的二十大精神基層宣講引關注
近日,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央媒紛紛推出報道,講述成都各地開展的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宣講活動,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群眾。
其中,12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發《北京、廣東、重慶、四川向基層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報道四川的基層宣講活動時,開篇以溫江區“向陽花”基層宣講隊隊員李鳳、胥兵打著金錢板,采取“理論+文藝”的形式,以溫江區生態環境的變化為案例,生動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12月2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各地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走深走實》,報道四川各級宣講團結合實際,創新宣講形式和載體。其中提到,在成都市武侯區,宣講團成員結合社區居民關心的就業問題和分配問題,專題宣講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理論聯系實際
讓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許多和咱們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其中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彭州市亞寶藥業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企業宣講報告會上,彭州市委黨校的桑明麗老師,用“小切口”闡釋“大理論”,以翔實豐富的案例,全面準確講解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圍繞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立足企業發展實際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切實將思想共鳴轉化為行動共識,讓宣講“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
作為簡陽市禾豐鎮連山村一名基層干部,陳燕在聽了宣講報告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關內容。工作本上,她用黑色字跡的筆記錄了好幾頁,“做好鄉村振興工作,黨的二十大精神讓我們的發展思路更清晰。”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興旺。近年來,連山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做強產業支撐,發展桃產業,共種植晚白桃、春蜜、五月脆等26個早晚熟桃樹品種,每年收益近600萬元。不僅如此,連山村還持續推進“中國桃花源”現代桃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打造“桃李連山”林盤,培育3A級林盤景區,實現農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民致富。
一次次生動的宣講,猶如春風化雨,加深了大家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領悟;一場場精彩的報告,好似策馬揚鞭,激發起大家干事創業的激情;一幕幕互動交流的場景,讓成都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準確、全面、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堅定信心、凝聚力量、踔厲前行!
(來源:成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