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陶

環湖賽車手們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京藏高速公路上騎行。
與過去的兩年相比,2022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賽事面臨的外部困難并未顯著減少。歐洲以外各地區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事的恢復速度普遍較慢,大量賽事連續兩年無法舉辦,許多克服重重困難得以舉辦的賽事,也無法吸引到和疫情前同等數量、水平的車隊車手參賽。公路自行車賽事涉及大量人員,途經多個地區,并且需要長期籌備,勢必面臨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國內的各項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事再一次面臨兩種選擇:降級辦賽或是繼續蟄伏。這一次,只有底蘊深厚、地方政府充分支持的環青海湖選擇了降級辦賽,成為2022年中國職業公路自行車舉辦的獨苗賽事。
環湖賽能夠堅持舉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的寶貴經驗。無論對中國公路自行車運動還是賽事核心舉辦地青海省,這項連續舉辦近20年的亞洲頂級賽事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2020年的環湖賽因新冠疫情被迫停辦,2021年組委會通過降級辦賽的方式,讓賽事得以舉辦。與前幾屆賽事相比,環湖賽做出了三方面改變:第一是將賽事級別降為UCI2.2級,僅邀請中國本土車手參賽;第二是將賽程壓縮至8個賽段,全部位于青海省內,降低了組織難度和防疫壓力,車手免于長距離轉場,專注于比賽本身;第三是引入部分業余車手和體制外車手參賽,為賽事增加更多話題性和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省隊主力車手因備戰全運會而缺席的尷尬。
三條改動使環湖賽順利舉行,并且頗受好評。2022年,面對新環境下的新挑戰,環湖賽延續上屆比賽的辦賽方式。此外,由于各省隊沒有了全運會級別的優先目標,環湖賽成了國內高水平車手展現實力的最佳賽場,有限的參賽名額顯得愈發珍貴,因此沒有繼續邀請業余車隊參賽。
從實際成果來看,環湖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1支車隊120多名車手參賽,規模比上屆高出三分之一,基本與2019年持平。各隊幾乎精英盡出,比賽的競爭水平相當高,每個賽段都不乏亮點。
平潭國際旅游島車隊劉建坤在第3賽段上百公里單飛,以超過4分鐘的巨大優勢奪冠,穿上總成績領騎衫,最終贏得環湖賽總冠軍。如此神勇的獲勝方式不僅成為劉建坤職業生涯的代表作,也是環湖賽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他賽段中,李寧之星車隊的前國家冠軍、沖刺名將牛益逵贏得兩次集團沖刺勝利以及沖刺王綠衫,另一位李寧之星小將申煜濤則憑借突圍贏得一個賽段冠軍和總成績第三名。這支車隊成立第二年,在職業賽場亮相機會極少,一躍成為本屆環湖賽的一大贏家。

東道主青海天佑德車隊表現穩健,張志善獲得總成績亞軍,袁占輝獲得爬坡王圓點衫,車隊總成績排第一名。河南隊在知名外教薩頓率領下,王奎程、李博安以出色的團隊配合贏得兩個賽段冠軍。上屆環湖賽總成績亞軍、甘肅車手彭鑫和云南山地車手劉金春分別贏得一個賽段冠軍。
本屆環湖賽總冠軍劉建坤和最佳沖刺手牛益逵都曾經在中國與澳大利亞聯合組建的綠刃發展車隊效力,現任李寧之星車隊經理孫哲也曾在綠刃發展車隊工作。雖然本屆環湖賽是專屬于中國車手的競爭賽場,但讓中國車手和車隊融入國際車壇十分必要。
2022年環湖賽在特殊局限下達到如此效果,已經足夠令人滿意,希望看到環湖賽在不久的將來重回亞洲頂級行列,中國車手能繼續在本土賽事中與國際高水平車隊車手同場競技。
除了環湖賽之外,本賽季原計劃中的各項男女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事都未能舉辦,全國公路自行車聯賽和全國錦標賽等全部不了了之。中國自行車協會旗下的各項賽事不像環湖賽那樣在某省某地有長期深厚的根基,每年重新尋求舉辦地,各地對新增賽事的審批和承辦必然慎之又慎,取消一些賽事也在情理之中。
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全國各地眾多正值當打之年、迫切渴求比賽機會的公路自行車選手們。他們當中的少數佼佼者和幸運者參加了2022年的環湖賽,另一些公路自行車和場地自行車兼項的車手參加了8月的兩站場地車聯賽,還參加12月的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此外,個別賽事向專業隊車手開放,為部分車手提供了難得的練兵機會。
為使中國本土車手在持續進步的正軌上發展,不至于出現明顯的人才斷檔,國內成體系賽事的重建和維系仍是不可能繞開的必要條件。
2022年,在海外賽場有一支中國力量正在迅速崛起,那就是本賽季成立的中國華興洲際車隊。與過去注冊在中國的所有國際自行車聯盟洲際車隊相比,華興隊具有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自行車協會前所未有的支持,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以荷蘭車壇名宿塔令吉為首的國際化管理團隊,招募到呂先景、那扎爾別克等備受看好的中國年輕車手,以及本內特、德羅西等有大量頂級賽事經驗的海外優秀車手,共同組成了一套兼具經驗、潛力和即戰力的車隊陣容。
依托車隊管理團隊積累的大量資源,華興隊在法國尼斯建立了海外基地,將多位中國車手帶往歐洲進行持續半年的海外訓練和比賽,其中包括參加環土耳其、環斯洛文尼亞、挪威北極賽等僅次于世界巡回賽的多日賽,力爭以最快速度幫助中國車手融入國際賽事。
從參賽數據來看,華興隊這個賽季參加了14項國際職業賽事,包括9項多日賽和5項單日賽,共計48個比賽日,此外還有若干地區性的城市繞圈賽。這樣的海外參賽密度和質量不僅是以往中國洲際隊望塵莫及的,與許多歐洲同級別車隊相比也不落下風。在這些賽事中,華興車隊獲得環土耳其總成績第8名、環蘭卡威總成績第11名、環蘭卡威賽段亞軍、環羅馬尼亞賽段季軍等。盡管這些成績都是由隊中的外國車手取得的,但作為副將同場參賽,中國車手也有不菲收獲:一方面可以在場上場下向外國隊友直接學習比賽技戰術和訓練、飲食、恢復等一系列核心技能,另一方面,擔任副將幫助車隊完成重要戰術目標,這樣的經驗有利于中國車手未來在其他海外車隊立足。

華興車隊征戰海外賽事。
華興隊注冊的6名中國車手中,呂先景、那扎爾別克、徐長泉和張長晟已經獲得了海外賽事的參賽機會。其中呂先景參賽最多,達到37個比賽日,環土耳其總成績第40名,成為了華興隊唯一獲得國際自行車聯盟積分的中國車手。他是山地車選手出身,擅長爬坡,曾經在2018年環海南賽贏得爬坡王榮譽衫,坦言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平路大集團騎行中的控車和卡位能力。在2022年的大量海外賽事中,他的這項能力無疑得到了很大提高??上В捎谫惓贪才胚^于密集和對環境適應不足,呂先景在賽季中期身體不適,連續多項比賽未能完成,這也是中國車手初到海外難以避免的適應過程。賽季末,他的狀態有所恢復,挪威北極賽、環羅馬尼亞和環蘭卡威這三項地理環境差異極大的多日賽都順利完賽。
其他車手,那扎爾別克出場30個比賽日,4項多日賽全部完成,是在多日賽中表現最穩定、適應性最強的中國車手。徐長泉和張長晟分別有24個比賽日和6個比賽日,完賽率不甚理想,能否融入國際賽場有待觀察。
除了代表華興隊參加的多項海外職業賽事之外,呂先景、那扎爾別克和徐長泉還獲得了參加澳大利亞臥龍崗公路自行車世錦賽的寶貴名額,其中呂先景和那扎爾別克出戰大組賽,徐長泉在個人計時賽亮相。由于時差和備戰不足等原因,他們未能取得出色戰績,但還是共同創造了單屆公路自行車世錦賽中國隊參賽車手人數的紀錄。
賽季初,華興隊在成立時表示:“華興隊肩負著將中國自行車運動員送上環法、環意、環西等世界級高水平賽事的歷史使命,為中國自行車運動走向世界提供一個優質的平臺。車隊深知國內與歐洲公路自行車運動水平的差距,因此走出去,與世界體壇高水平職業選手探討切磋,是謀求進步的必由之路?!?/p>
經過一整年的實際運營,華興隊“走出去”的決心和能力有目共睹,隊中的中國車手在與世界高水平車手的大量切磋中取得了可觀的進步。背負如此歷史使命的華興隊不可能只著眼于一朝一夕,穩定的資源投入和長遠的發展規劃是決定使命能否實現的關鍵。
2022賽季全部比賽結束后,車隊經理塔令吉10月底來到北京,主持了新一批中國年輕車手的訓練營和選拔賽,為車隊挑選新賽季的8名中國車手陣容。車隊的下一步目標是升入國際自行車聯盟次級別職業車隊行列,為巴黎奧運會公路自行車項目爭取參賽名額。
中國賽事和中國車隊分別代表了中國公路自行車運動的兩個面向。二者本應是相互交織、相互促進的關系,但是在2022這個特殊的年份里并非如此。賽季初,多支中國洲際車隊提出重返國際賽場的計劃,都未能實現。華興隊最初的賽歷中包括環湖賽等國內賽事,也沒能如愿。
在這種無奈的割裂之下,以環湖賽為代表的中國賽事和以華興隊為代表的中國車隊努力尋求生存與發展之路。一年過去,有得有失,愿2022年的努力在未來結出果實,也愿未來的道路不再如此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