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婧

中國舉重隊的將士們
東京奧運會和陜西全運會的連續征戰,老將身體損耗很大。將近一年時間沒有參加正式比賽,小將鍛煉機會匱乏。本次哥倫比亞世錦賽,對巴黎奧運周期新組建的這支中國舉重隊鍛煉價值很大。隊伍派出了侯志慧、汪周雨、李雯雯、李發彬、諶利軍五位東京奧運會冠軍領銜,占參賽陣容半壁江山的是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新人,包括羅詩芳、裴鑫依、廖桂芳、曾田甜、PLAYING AREA 賽場梁小梅、何岳基、丁紅杰、韋胤廷、劉煥華。
相比往屆世錦賽中國隊頻頻挑戰和打破世界紀錄,本次世錦賽的發揮稍顯“平淡”。不光中國隊,全世界參賽選手發揮都不太理想,比賽成績和成功率都是近年來較低的。波哥大平均海拔2600米,高原賽場產生了一定影響,尤其體現在運動員的身體和競技狀態上。另外,奧運新級別的調整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中國舉重隊本次世錦賽取得的19枚金牌中,有6枚總成績金牌。
在女子最小奧運級別49公斤級,蔣惠花包攬抓舉、挺舉、總成績三枚金牌,總成績達到206公斤。侯志慧獲得抓舉和總成績銅牌,總成績為198公斤。本次世錦賽,這個級別延續了東京奧運周期兩名中國選手聯手夾擊印度名將米拉拜的傳統。冠軍蔣惠花年少成名,16歲就拿到南京青奧會冠軍,現在才24歲,但已經是四戰世錦賽的老將,此前就榮膺2015、2019年世錦賽冠軍。東京奧運會冠軍侯志慧雖然本次比賽沒有突出成績,但也在積極恢復狀態。在這個級別,她是抓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保持者,明年的國際比賽仍將是最具競爭力的選手之一。
男子最小奧運級別61公斤級,東京奧運會冠軍中國選手李發彬包攬三枚金牌,并以175公斤的成績打破挺舉世界紀錄。東京奧運周期,李發彬基本是完美的。他是男子61公斤級奧運冠軍,抓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保持者,唯獨缺少挺舉世界紀錄。將三個紀錄全部包圓,一直是李發彬的追求,在巴黎奧運周期第一場國際大賽就實現了。這還不是最強的李發彬。在去年9月舉行的國家舉重隊世錦賽第二次選拔賽上,李發彬抓舉舉起了146公斤,超過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1公斤,在挺舉放棄一把試舉的情況下,總成績依然達到318公斤,平了由他保持的世界紀錄。本次世錦賽李發彬還未達到自身和極限重量的上限,2023年的競爭勢必更加精彩激烈。

蔣惠花在比賽中。
女子81公斤級是巴黎奧運周期的新奧運級別,中國選手梁小梅、汪周雨包攬挺舉和總成績冠亞軍。抓舉比賽中,兩位烏克蘭選手鋒芒畢露,分別舉出122和119公斤,取得前兩名。中國選手處于落后位置,汪周雨與抓舉金牌選手的差距達到7公斤,這樣的局面顯然給兩位中國選手造成心理壓力。好在挺舉兩人實現逆風翻盤,汪周雨三把試舉全部成功,老將的沉穩和拼搏精神一覽無遺。梁小梅后生可畏,不但奪下了挺舉和總成績冠軍,還挑戰了一把新世界紀錄。梁小梅本次世錦賽舉出270公斤,創造了個人歷史最好比賽成績,此前她的最好比賽成績是269公斤。汪周雨是東京奧運會女子87公斤級冠軍,在巴黎奧運周期必須降級別,參加81公斤級比賽。她積極適應,展現一種大將之風,這更是老將的堅守。
女子最大級別87公斤以上級,李雯雯再一次讓對手感受到“絕望”。她在抓舉和挺舉比賽中,都以僅試舉一把就鎖定冠軍的優勢贏下比賽,總成績達到311公斤,領先第二名英國選手坎貝爾多達24公斤。實際上,從去年6月開始,李雯雯遭遇了長達4個月的腹直肌拉傷困擾,賽前她的訓練水平只維持在抓舉135公斤、挺舉165公斤左右。雖然是頭一次經歷長期傷病侵擾,但李雯雯一直在積極恢復,把之前薄弱的體能加強后,這次比賽的體重輕了5公斤左右。積極控制和恢復,李雯雯回歸自己最好的競技狀態指日可待。
女子64公斤級,中國17歲小將裴鑫依抓舉105公斤,挺舉128公斤,總成績233公斤,包攬三枚金牌。裴鑫依是2005年出生的小將,根據國際舉聯青少年年齡分段規則,她算是少年選手,因此將這個級別三項世界少年紀錄大幅刷新,尤其是總成績,將原紀錄提升了11公斤。裴鑫依原本是59公斤級選手,在國家隊兩次隊內選拔測驗中,只參加了一次選拔,沒有獲得這次世錦賽59公斤級參賽資格。為及早鍛煉年輕選手,中國隊派出她參加64公斤級比賽,這是中國女隊本次世錦賽參加的唯一非奧級別比賽。2023年裴鑫依將回歸59公斤級,這個級別無論國內還是國際比賽,競爭都非常激烈。裴鑫依本次世錦賽的總成績能排在59公斤級第二名,已經具備了不俗的競爭力,未來可期。

汪周雨和梁小梅站在領獎臺上。
男子81公斤級,中國選手李大銀是抓舉世界紀錄保持者,本次世錦賽他以抓舉171公斤、總成績372公斤獲得兩枚金牌。巴黎奧運周期81公斤級成了非奧級別,李大銀必須升到89公斤級,才有機會征戰奧運賽場,這是很大的挑戰。89公斤級此前是非奧級別,世界紀錄普遍偏低,但成為奧運級別后,參賽選手的成績快速提升。本次世錦賽,保加利亞選手納薩爾一舉將挺舉世界紀錄提高了3公斤,達到220公斤。李大銀尚需增加訓練厚度,在挺舉上大幅提高成績,才能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時隔四年,巴黎奧運周期舉重級別再度調整,給各國選手帶來了新挑戰。這個項目“斤斤計較”,不僅是試舉重量,體重量級上的微調,極有可能影響一批世界頂級選手的競技水平。哥倫比亞世錦賽見證了新周期國際舉壇風起云涌,醞釀巨變,給面臨挑戰的中國舉重隊敲響警鐘。
此次調整后,女子5個奧運級別為49、59、71、81公斤級和81公斤以上級,男子5個奧運級別調整為61、73、89、102公斤級和102公斤以上級。東京奧運會上中國舉重隊取得金牌的男子67、81公斤級和女子87公斤級都成了非奧級別,這意味著諶利軍、呂小軍、汪周雨等奧運冠軍面臨級別調整的考驗,對中國舉重隊的影響顯而易見。
此前的多個非奧級別,新周期搖身一變成了奧運級別,在哥倫比亞世錦賽給中國隊帶來沖擊。以女子71公斤級為例,羅馬尼亞選手托馬展現了強大的實力,在抓舉第三把舉起119公斤,刷新世界紀錄。她的挺舉雖然只有137公斤,依然拿下總成績金牌。中國小將曾田甜拼下了總成績銀牌,廖桂芳收獲挺舉金牌,兩位中國選手在挺舉中都有機會沖擊托馬的總成績冠軍,遺憾沒有成功。獲得總成績銅牌的厄瓜多爾選手帕拉西奧斯同樣表現不俗,總成績達到252公斤,僅落后曾田甜1公斤。這位選手是00后,極具潛力。
男子89公斤級的情況類似,這個新設級別處在男子五個奧運級別的正中間,是擅長大級別的歐美選手與擅長小級別的亞洲選手爭奪最激烈的陣地,也是哥倫比亞世錦賽男子各級別最精彩的對決,極具戲劇性。18歲的保加利亞選手納薩爾在挺舉第三把舉起220公斤,刷新了世界紀錄,可惜他前面的抓舉砸鍋,沒有總成績。委內瑞拉選手瓦萊尼拉搶走了抓舉和總成績金牌,實力不容小覷。21歲的中國選手劉煥華首次參加國際大賽,六次試舉五次成功,拼下了挺舉銀牌和總成績銅牌,創造個人最好成績,讓人看到了中國男舉在這個級別未來突破的希望。
幾個得以延續的東京奧運周期級別中,也有實力不俗的國外選手“冒頭”,甚至超越上個周期的世界最好成績。女子59公斤級爭奪異常激烈,東道主哥倫比亞選手阿爾瓦雷茲以總成績234公斤奪冠,戰勝了中國臺北的奧運冠軍郭婞淳。中國小將羅詩芳、羅小敏獲得總成績第四和第五名,顯然需要在這個級別奮力追趕。男子73公斤級中,兩名印尼年輕選手鋒芒畢露。22歲的拉赫瑪特舉起200公斤,打破了石智勇保持的198公斤的世界紀錄,以總成績352公斤奪冠。19歲的朱尼恩斯亞舉出347公斤,獲得亞軍。對手如此強大,有些出乎意料。老將石智勇由于東京奧運周期積累了一些勞損性傷病,訓練不系統,沒有參賽。中國隊兩位年輕選手袁程飛、韋胤廷都沒能充分發揮訓練水平,無緣領獎臺,說明中國隊在這個級別上的人才梯隊水平有所欠缺。
世界舉壇大變局似乎正在醞釀,中國隊也許不再一家獨大,本次世錦賽中國男隊取得6金4銀2銅的戰績,其中總成績金牌僅2枚,由此可見一斑。對比東京奧運周期兩次世錦賽,中國男隊成績有所滑坡,給備戰巴黎奧運敲響了警鐘。
本周期中國男隊只在前三個奧運級別61、73、89公斤級具備競爭力,本次世錦賽還選擇了兩個非奧級別67、81公斤級參賽,幫助諶利軍、李大銀等選手過渡,2023年他們也將加入前三個奧運級別的競爭。
61公斤級目前是中國男隊最具優勢的級別,李發彬本次世錦賽鋒芒畢露,諶利軍可能要降到這個級別,屆時中國隊將有兩位奧運冠軍形成雙保險,小將丁紅杰、何岳基也在本次世錦賽得到了鍛煉,有望繼續提高實力。這個級別中國隊形成了人才群體,老將帶領、小將促進,良性競爭的形勢可喜。

YdEf3Ji+ftOCotBZBL5borF+bdiztamS4kNMMjYwOH8=劉煥華首次參賽,讓人看到未來突破的希望。
73公斤級是本次世錦賽中國男隊表現最不理想的級別。石智勇缺席,年輕選手袁程飛、韋胤廷發揮欠佳。老運動員如何控制傷病、恢復訓練水平,年輕運動員如何成長、提升實力,都是擺在隊伍面前的重要課題。
81公斤級李大銀奪得2金1銀,89公斤級劉煥華拿到1銀1銅,都為明年中國男隊在奧運級別89公斤級力爭突破打下了基礎。與61公斤級相似,這個級別也需要充分調動重點選手的積極性,李大銀增加訓練厚度,劉煥華提高自身實力,老將田濤全面恢復到較高的水平,形成隊內良性競爭、互相促進的局面。
中國女隊本次世錦賽取得13金4銀5銅的戰績,包括總成績金牌4枚,在5個奧運級別上取得了總成績3金1銀,比男隊形勢稍好。
通過比賽,隊伍也發現了備戰中存在的問題。三位奧運冠軍發揮不如東京奧運周期理想,侯志慧受到胃病影響,恢復系統訓練時間不長。汪周雨面臨級別調整的考驗,適應情況不如預期。李雯雯腹直肌傷病侵擾,影響了系統訓練。年輕選手面臨世錦賽這樣的大賽考驗,交出的答卷分數各異,裴鑫依、梁小梅等躋身世界冠軍行列,樹立了信心。羅詩芳、廖桂芳等隊員沒能充分發揮訓練水平,需要在教練的幫助下找準問題,繼續提高。
巴黎奧運周期在賽制變革上也將給中國舉重隊帶來新挑戰。新的奧運資格體系要求運動員至少參加五次資格賽,才有機會獲得巴黎奧運會“門票”,哥倫比亞世錦賽只是第一次。可以預見,2023年將有至少三站奧運資格賽擺在中國舉重隊面前,挑戰極大。
此外,取得奧運參賽資格不再靠積分累計,而是以每站資格賽中各級別最好成績來排名,參賽選手在資格賽中拿到冠軍都不足夠,同一級別所有選手都要爭取在每站資格賽舉出個人最高總成績,每站資格賽后同一協會同級別只有一名選手可以參與世界排名,中國選手隊內競爭在所難免。
迎接新挑戰,奮進新征程,底蘊深厚的中國舉重隊要不斷提高實力、解決問題,力求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