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郁茹,郭文潔
(沈陽工學院 113000)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FPV)又被稱作貓瘟熱、貓傳染性腸炎、貓細小病毒感染,各年齡的貓對本病都易感染,幼貓最易感染。病毒主要侵害貓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虱子、螨蟲和跳蚤等吸血昆蟲可傳播本病[1]。
FPV病原屬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大小20 nm,無衣殼,單鏈DNA病毒[2]。FPV病原只有一個血清型。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但是紫外線可以使其失活。
FPV的潛伏期一般為2~9d,一般呈雙相熱型,白細胞總數明顯減少。FPV誘導貓淋巴細胞凋亡可能是白細胞下降的重要因素[3]。一旦白細胞降低到2000 /mm3以下,多數病貓預后不良[4]。臨床癥狀為眼鼻有膿性分泌物、拒食、精神狀態不良、嘔吐物呈黃綠色,糞便臭呈水樣或粘稠樣,甚者出現血便,脫水、貧血癥狀明顯。當應激或者細菌、寄生蟲的混合感染時,也可引起該病的發生。
詢問是否打過疫苗,患貓的來源、是否做過驅蟲等初步判斷是否會有貓瘟熱或者寄生蟲感染的情況發生。再通過詢問患貓的精神狀態和臨床癥狀作出初步診斷,根據實驗室檢查以及FPV抗原檢測試紙檢查結果做出確診。
2021年1月6號,太原某寵物醫院接到一例病例,品種為美國短毛貓,無名,雌性,3個月,1kg,沒有注射過疫苗。體溫為39.9℃。
主訴:莫名發燒,發燒不退,精神不好,兩天不怎么吃飯,吐了一次。
來就診時(第1d)做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為2.4×109/L低于正常范圍(5.5~19.5×109/L),中性粒細胞總數為0.2×109/L低于正常范圍(2.1~15.0×109/L)。
來就診時(第1d)做生化檢查,只有血糖偏低為4.12 mmoL/L但是也在正常范圍內(4.11~8.83 mmoL/L),其他數值沒有異常說明患貓機體肝腎功能無太大損傷。
試紙板檢查對照線與檢測線都出現,結果顯示為陽性。
通過試紙板檢查結果陽性、血常規檢查結果白細胞總數低于正常范圍以及高燒,可以確診該貓患貓泛白細胞減少癥(貓瘟熱)。
貓瘟熱發病初期應禁食禁水,對癥治療,根據患貓癥狀相應給予其皮下注射止吐寧、止血敏、貓瘟熱核酸抗體、貓重組干擾素-ω。根據情況可口服緩瀉藥,胃潰寧。補充丟失的體液防止機體脫水以及電解質的丟失,防止繼發感染,補充能量,抗菌消炎,調理胃腸道。
5.1.1 靜脈輸液(1~7 d)
第一組液體:乳酸鈉林格注射液30mL+Vc/ATP/CoA各0.5mL+50%葡萄糖注射液0.5 mL。
第二組液體:0.9%氯化鈉注射液15 mL+注射用頭孢曲松鈉5mg。
第三組液體:0.9%氯化鈉注射液15mL+奧美拉唑鈉2mg。
第四組液體:0.9%氯化鈉注射液10mL+替硝唑注射液2mL。
5.1.2 皮下注射
(1)止吐寧0.1mL。(2)核酸抗體0.4mL。(3)貓重組干擾素-ω40萬IU。(4)痛立定0.1mL。
痛立定在患貓體溫恢復正常之后便可以停止用藥,其他三種藥物連用7d。
5.1.3 口服藥物
口服藥物需要在患貓嘔吐癥狀消失后給藥,正常情況下在治療第3d晚上時可以給予少量水和易消化食物,看患貓有無食欲以及進食后有無嘔吐癥狀,若無嘔吐情況便可以給藥,若出現嘔吐情況則需要延遲給藥,直到嘔吐癥狀消失后才可以給藥。
口服藥物為兩種,胃潰寧:60mg,一天兩次,連服7d。白陶土,一次半包,一天一次,連服7d。
患貓在治療第2d時,體溫恢復正常,第3d時白細胞總數恢復正常,精神狀態有恢復,晚上有食欲,食入少量水和易消化食物后未出現嘔吐癥狀,便可喂藥,后續狀態一直良好,第5d時血常規檢查與生化檢查都沒有異常,第7d時治愈出院。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進行傳播。患病的貓含有大量病毒,特別是嘔吐物、眼鼻分泌物、唾液以及排泄物,尤其是糞便中含量最多。在飼養貓的時候要注意沒有打疫苗的情況下避免外出,避免和別的貓特別是流浪貓接觸,盡量早一點打疫苗,完成免疫程序。在治療期間,要隨時關注患病動物的精神狀態,然后根據精神狀態適當的調整用藥方案。在臨床上,血常規檢測可以相對直觀地表明貓瘟熱的治愈情況,在治療過程中白細胞總數恢復到正常值的快慢可以反應出貓瘟熱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