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秀彬同志主持召開廳黨組(擴大)會議,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2022年全省“三農”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 次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近期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中央一號文件時再次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
會議強調,全廳上下要胸懷“國之大者”,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部署要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黃強省長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關于保護耕地、確保糧食安全的指示要求,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上,認真落實黃強省長指示要求,狠抓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大豆油料擴種、耕地質量提升和種植結構管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重點任務落實,不折不扣完成好明年“三農”各項工作。
為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推進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重要部署,1月6日,川牛羊(畜禽飼草)產業振興工作聯系省領導、省政協副主席劉成鳴主持召開了川牛羊產業發展專題研究會。
會上,農業農村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商務廳立足職能職責就川牛羊產業發展、品牌建設、科技支撐、精深加工等情況作了簡要匯報,甘孜州、宣漢縣、南江縣人民政府分別就牦牛、肉牛、肉羊產業發展作發言;四川省畜科院、西南民族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有關專家對促進牛羊產業發展提了意見建議。
會議研究討論了《推動川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八點建議(討論稿)》,參會代表從不同角度發表意見。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提出推動川牛羊產業發展要做到“五個突出”“一個保障”:一是突出種業發展,建好種業基地;二是突出草業發展,加快飼草基地建設與農作物秸稈資源化;三是突出基地建設,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四是突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化水平;五是突出種養循環,實現綠色發展;六是聚焦要素保障,強化產業發展支撐。劉成鳴指出,川牛羊產業發展優勢和短板共存,要瞄準問題短板,著力“三個提升”“兩個加強”,加快推進川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他強調,牛羊產業發展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要直面問題、解決困難,通力協作,促進川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四川技能大賽—2021年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總決賽在成都圓滿落幕。經過7天緊張激烈的比賽,成都市農業質量監測中心吳艷云榮獲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項目第一名;瀘州市綜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劉霜榮獲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項目第一名;成都市、南充市、瀘州市、雅安市和綿陽市5 個市的農業農村局榮獲“優秀團體獎”。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孟坤向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就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充分發揮高技能專業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傳幫帶”活動,為四川農安檢測隊伍增添新鮮血液。二要健全完善檢測技能人才引進、教育培訓和考核晉升等制度,加快優化檢測技能人員學歷、技術職稱和專業結構,落實有毒有害保健津貼政策,培養和打造一支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技術本領硬的檢驗檢測隊伍。三要加強研究、探索創新,加快構建上下貫通、職能明確、運行高效、參數齊全、支撐有力的農產品質檢體系,確保全面依法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促進產業轉型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為提高四川省獸醫實驗室檢測技術和能力建設水平,深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進一步推動動物疫病從有效控制向逐步凈化消滅轉變的要求,積極推進《非洲豬瘟流行病學監測體系、風險評估及預警網絡研究》項目,推廣種豬場非洲豬瘟防控及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技術和經驗,2021 年12月16日~18日,四川省動物疫控中心在成都市舉辦了種豬場非洲豬瘟防控及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技術研討會。
研討會上,四川省動物疫控中心專家梁璐琪就國家級動物疫病凈化場申報要點進行講解;二級研究員王澤洲博士、海泰生物董事長林旭埜博士就高敏熒光技術在非洲豬瘟檢測中的應用、豬藍耳病凈化方案及措施等進行了交流發言。研討會創新學習交流形式,企業技術負責人和領域專家面對面,通過自由發言的方式,相互分享和學習疫病凈化成功經驗。
通過學習交流,大家進一步明確了非洲豬瘟防控和國家級動物疫病凈化場申報要求、疫病凈化工作的盲區和成本控制的關鍵要素等問題,為提升四川省種豬場非洲豬瘟防控及主要動物疫病凈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知識儲備和現實指導。
2021 年12 月18~20 日,全省畜牧獸醫工作培訓在成都舉行,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李春華出席并講話,各市(州)農業農村部門畜牧獸醫工作分管負責人,獸醫管理科、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人,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相關市(州)具體負責人等130 余人參加會議。
李春華總結回顧了2021年畜牧獸醫工作情況,指出全省畜牧獸醫干部砥礪踐行“三牛”精神,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了生豬生產全面恢復、動物疫病穩定控制、畜牧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等工作目標,為“十四五”全省畜牧獸醫工作開了個好局。李春華強調,進入新階段、邁步新征程,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我省畜牧獸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畜牧獸醫工作人員要讀懂畜牧業現代化的深意,把握好“產業興旺”的新內涵,齊心答好明年畜牧產業發展的考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次培訓旨在有效提高全省畜牧獸醫和草牧業干部隊伍的政策水平和專業技能,為扎實做好2022年畜牧獸醫相關工作、續力啟航“十四五”期間畜牧業綠色、健康、高效發展提供更好保障。
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更好的推動動監工作創新發展,2021 年12 月30 日,四川省動物衛生監督所首期“動監講堂”正式開講。本期講堂邀請省動物衛生監督所首任所長、動物衛生監督領域資深專家石謙主講,李宗明所長主持,全所干部職工參加。
石謙以《動物檢疫及監管》為主題,結合自身多年的研究思考和工作實踐,圍繞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的概念、內涵、外延、目的、原則、管理、實施和保障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釋講解,詳細分析了檢疫與監督、監督與執法的關系,并就新時期如何在機遇與挑戰中尋求新的突破提出了建議。
“動監講堂”定期開講,以講促學、以學促干,旨在為全所干部職工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通過專題講授,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凝聚智慧力量、提升素質能力,努力打造一支講政治、重學習、敢擔當、善作為的動監隊伍,更好的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貢獻力量。
為科學分析全省動物疫病流行情況,準確研判2022 年動物疫情流行形勢。2021 年12月9~11 日,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召開2021 年重大動物疫情分析會商暨監測預警技術培訓會。
會上,動物疫控相關專家就省內常見的禽類疫病、牛羊新發傳染病和冬季生豬重要疫病的流行情況進行了介紹,并針對性地提出防控建議和策略。各地疫控機構的負責人就轄區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疫情信息監測等工作進行交流,分析討論當前動物疫病防控風險點,提出了對應策略。
當前,正值冬季候鳥等野生動物的遷徙季節,又是肉蛋類消費旺季臨近,國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傳播風險加大,各地要依據疫情研判情況,進一步強化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工作,積極主動開展疫情風險點排查,確保全省重大動物疫情穩定控制,為全省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結果,監測數據顯示,2021 年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7.6%,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總體保持穩定。
據介紹,2021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3 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水產品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7.1%、96.5%、98%、98.8%、96.9%。從監測品種看,抽檢的畜禽產品中,豬肉、豬肝、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的合格率分別為99.4%、99.4%、98.5%、99.6%、98.8%和97.4%。
農業農村部已及時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地,要求地方農業農村部門查處問題產品,分析問題成因,開展隱患排查整治,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21 年12 月30 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名單。邛崍市作為四川唯一(以縣級人民政府為主體),獲評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
近年來,邛崍市緊緊圍繞水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生產要求,以發展綠色生態漁業為主導,以漁業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水產品質量安全管控為抓手,突出尾水治理、投入品管控、品牌打造、廢棄物回收、試點示范等重點工作,積極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大力提倡建設內外循環水養殖試點示范,推動全市漁業從傳統漁業向生態漁業、綠色漁業、質量漁業轉變。
截至目前,邛崍市先后獲得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和“第一批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4家、省級水產養殖健康養殖示范場5家,建成特色水產養殖基地32家。培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示范基地1個、水產用藥減量行動示范基地1個、養殖尾水治理模式示范基地1個。
四川省夾江縣將生豬生產作為“三農”工作重點,迅速摸清生產底數,做實基層基礎。通過深入分析研判,及時調整產業發展布局,化“疫情危機”為“發展契機”,生豬生產迅速恢復。
一是建立高效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社統計、村匯總、鎮審核、縣分析”的工作機制,層層明晰工作責任,將工作完成情況與鄉鎮目標績效考核掛鉤;二是加強臺賬統計管理。每季度全覆蓋統計全縣生豬存欄數據,建立生豬存欄分戶明細表,扎實開展落地監管,根據出欄檢疫情況,建立生豬出欄分戶明細表,每月收集更新規模場生產數據,適時更新數據;三是強化發展趨勢分析指導。深入調研分析環境承載能力,匯總、分析生豬生產情況和發展趨勢,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生豬等畜牧業生產布局,為科學出欄補欄提供指導意見,有力保證了生豬生產穩定和市場供應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