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國,高波勇,黃記兵
(湖北利建建材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00)
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直接推動建筑行業高速發展,房屋建筑工程項目不斷增多,同樣對工程質量也提出更為嚴格的標準。建筑工程項目,混凝土屬于十分關鍵的基礎原材料之一,因建筑物承載力的不斷提高,混凝土體積也隨之增大。房屋建筑工程領域,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已然成為不可獲取的關鍵技術之一,而各類新材料、新工藝的創新應用,則對施工質量有了更為嚴格的標準,需特別關注裂縫問題,若處理不當的情況下,施工質量難以充分保證,進而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嚴重影響。鑒于此,房屋建筑工程領域,務必重視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加以科學合理運用,切實提高技術應用水平,以此為房屋建筑工程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屬于十分關鍵的基礎材料之一,有關混凝土構件,并未只是單一混凝土結構,需基于具體情況,對類型各不相同混凝土構件加以合理組合,以達到建筑物嚴格標準要求,確保建筑物具有良好性能。通常情況下,最小集合尺寸超過1m 大體量混凝土,則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1]。針對大體積混凝土,位于房屋建筑工程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重點應用,同其他混凝土構件作出對比,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其特點相對顯著,體積相對較大,且穩定性相對良好。所以,房屋建筑工程領域,有關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務必對此加以科學合理運用,對施工流程、施工技術要點等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切實提高技術應用水平,以此為房屋建筑工程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基于字面意思分析,大體積屬于十分重要的基礎特征,不論混凝土整體結構或是混凝土構件,大體積混凝土所具有的厚度、體積等基本參數,均凸顯出其相應的特點。
大體積混凝土,對混凝土連續性澆筑有十分嚴格的標準要求,與此同時,有關混凝土結構,需保證良好的完整性。鑒于此,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液態標準下,其結構內溫明顯較高。
房屋建筑工程領域,有關大體積混凝土,實際應用過程中,多被用于整體框架的基礎架構,位于地下部分工程有廣泛重點應用。所以,通常情況下,有關大體積混凝土影響因素方面,并未對周邊環境溫度變化情況予以重點關注。不過,基于防滲性層面分析,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其屬于工程基礎,防滲性能需有所保證,能夠對地下環境情況形成有效應對,避免由于溫度變化情況,對房屋建筑工程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有關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影響施工質量的關鍵基礎因素。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由于體積相對較大,且厚度、截面尺寸同樣較大,這也對施工技術提出更加嚴格的標準。具體施工環節,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需充分保證整體性、完整性,以至于施工難度明顯較高,施工技術標準較為嚴格,這也成為大體積混凝土較為顯著的基本特點之一[2]。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實際用量明顯較多,開展澆筑施工環節,可形成大量水化熱,存在于同內部,且不易快速散發,以至于混凝土溫度明顯升高。針對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力,明顯超出抗拉極限強度的情況下,則會形成相應的溫度裂縫,所以,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務必對溫度裂縫加以重點關注,對養護、散熱采取重點管控,以此避免形成溫度裂縫,充分保證施工質量。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其體積相對較大,且散熱明顯較差,以至于養護難度明顯較高,實施養護期間,具體標準較為嚴格,需對溫度采取合理有效控制,避免形成溫度裂縫,充分保證施工質量。除此之外,有關施工技術方面,同樣對養護有嚴格標準,需重點加強養護工作,充分保證同早期強度[3]。
(1)科學設計配合比,選擇合格原材料。開始澆筑施工之前,有關配合比,需對此加以科學優化設計,提前適配顯得尤為關鍵。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如礦物選用方面,需保證減水效果相對良好,選用高性能摻合料,并搭配超高性能緩凝土,以高性能為礦物粉以及超塑化劑,充分保證良好的減水效果。針對實驗室配合比,充分符合嚴格設計標準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約水泥用量。有關中砂比例與粒徑倜然連續級配石子,對此加以科學嚴格控制,促使混凝土可泵性能夠得以有效提高,節約用水量的同時,有效防范泌水現象,以防發生干燥收縮問題。有關大體積混凝土,因溫度變化速度相對較快,較易形成相應的收縮裂縫問題,可通過摻入低堿性UEA 微膨脹劑,標準控制約10%,對收縮應力形成采取有效控制,節約水泥用量的同時,使水化熱溫度得到有效降低,充分保證大體積混凝土質量[4]。
(2)人員準備工作。開展施工之前,需配置專業人員,經驗豐富且專業能力優秀,并編制具體的施工技術交底卡。位于夏季期間,開展混凝土施工作業,則需制定科學可行的溫控方案與方法措施。技術管理人員需發揮自身關鍵作用,組織相關施工人員,對施工技術、質量與安全等完成交底工作,有關澆筑時間、順序與注意事項等,應當加以詳細準確說明,交底結束則需要求參與人員完成簽字確認,并及時存檔,有關人員接續施工,對此采取實現規劃安排。
(3)現場準備工作。安排專門人員,對側模位置的保溫板與薄膜等有無殘缺采取重點檢查,對模板位置殘留的垃圾與雜物等采取仔細干凈清理。以設計圖紙為主,對模板內部鋼筋綁扎與預埋件位置等采取重點檢查。混凝土內部設置的測溫元件,則需基于標準規范完成固定。養護所需的基礎材料,則需保障充足,并位于制定位置完成安全存放。通過全站儀、經緯儀等,對混凝土結構相關基本參數采取重點監測,以此為施工提供可靠保障。
(4)澆筑機械準備。為確保澆筑能夠保持連續性,應當保證機械運行穩定正常,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所需時間相對較長,所使用大型機械明顯較多,如承載泵、汽車泵與布料機等,應當重點編制合理可行的計劃方案。開展澆筑之前,安排專門人員,負責對機械采取全面仔細檢查,并制定應急方案,有效應對突發情況。此外,對停電公告等加以重點關注,并配備專門電工,負責監測電力供應,避免出現電力中斷或電氣故障等問題,以此為連續澆筑提供可靠保障。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多以商品混凝土為主,有關混凝土整體需求量,開展澆筑之前,需對梁、板、柱等部分所需用量采取科學準確計算,有關標號各不相同的混凝土,需對運輸車輛需求加以準確計算。混凝土澆筑期間,以初凝時間標準要求,同商混站及時溝通聯系,有關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對外加劑采取合理添加,以確保各區域位置大體積混凝土能夠充分滿足減水、減凝的標準需求。澆筑期間,同樣需同商混站保持及時溝通聯系,保證運輸車輛充足,且對車輛采取科學調度,對標號各不相同車輛,應當采取正確標記。
除此之外,針對道路、交通量等因素影響,有可能出現塞車情況,需對車輛運輸線路等作出合理規劃安排,避免出現對正常澆筑產生不利影響。進場車輛,需安排專門人員,負責對檢測報告等采取仔細檢查,確認無誤的情況下,方可用于具體澆筑。澆筑期間,若存在異常情況,需立即暫停作業,并通過緊急技術應對措施,充分保證質量不受影響[5]。
大體積混凝土現場澆筑施工期間,應當重視合理的降溫措施,對溫度采取合理有效控制。出機之前,對混凝土采取降溫處理,同混凝土供應商保持及時聯系,砂石堆場位置,應當設置相應的遮陽裝置,有關砂、石等原材料,進料之前,需采取合理有效降溫處理,可通過噴射水霧方式,對砂石完成有效降溫。運輸車輛抵達現場,需確保泵送管道保持通暢,布料機運轉保持穩定,并對布料機均勻性采取仔細檢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裂縫質量問題,所以,布料機均勻出料的合理有效控制顯得尤為關鍵。通過預埋測溫芯片的方式,有關混凝土入模前后溫度,對此采取系統對比與監測,實時監測期間,內部溫度需控制小于60℃,內部中心同表面溫差、混凝土表面內外部環境溫差,則需控制小于25℃。
針對地下室部分,若混凝土底板厚度與整體面積相對較大的情況下,水化熱現象十分明顯,同時,因溫度應力較易形成裂縫問題,可通過冷卻循環水管,對此預埋至混凝土內部,并通過鋪設棉氈等方式,以聯合降溫手段,對溫度所引起收縮應力采取有效控制。
有關降溫鋼管預埋施工方案,需由技術人員負責完成科學合理制定,以鋼筋作業、鋼支架與鋼管焊接安裝穿插形式為主。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底板,降溫管應當以DN40 型號為主,內部走向則需以“幾”字形為主,并形成多回路。以角碼焊接方式,對鋼管固定安裝至內部鋼筋支架位置,而有關內部回路鋼管,其水路進出,應當設置閥門,實現對各回路的有效控制,保證降溫速度符合標準。此外,針對測溫芯片,對其反饋記錄完成綜合統計,進水口溫度,標準平均值控制約26.5℃,出水口溫度,標準平均值控制約30.5℃,混凝土內外溫差值,標準平均值則需控制約22.5℃,以此充分保證降溫效果[6]。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由于厚度相對加到,尤其是地下室部分,底板厚度明顯較大,澆筑振搗操作,應當采取分區、分層與分段的方式,以此完成澆筑振搗,澆筑厚度標準,控制介于200~300mm,初凝沉降合適時間,完成繼續澆筑即可。同時,施工人員需具備充足經驗,并選用插入式振搗棒,插入振搗時間需控制介于10~20s,且不在出現氣泡。采取分層振搗操作,振搗期間,需避免對混凝土內部存在的構件造成碰撞,預埋件相對集中區域,則可通過細石混凝土為主,以此完成澆筑振搗,有關插入距離,需對此加以合理控制,并采取均勻振搗,避免出現漏振與少振等情況。振搗結束,對多余浮漿采取及時清理。針對大體積混凝土,采取分層澆筑期間,初凝前1~4h,對較易發生泌水或空隙等區域,應當重點采取二次振搗,確保混凝土密實度得以有效提高,避免出現結構裂縫,充分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7]。
房屋建筑工程領域,混凝土屬于十分關鍵的基礎材料之一,施工技術也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問題較為常見,有關人員務必對此保持重點關注,基于施工具體情況,對裂縫問題成因采取重點分析,采取科學有效治理的同時,應當重點做好預防工作。針對裂縫問題,需選用科學有效地處理措施,避免對施工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工程項目建設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其裂縫控制,應重視對施工裂縫防控技術的有效運用。
混凝土收縮、降溫,屬于形成裂縫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后澆帶施工技術加以合理運用,可對裂縫做到有效預防。為使溫度應力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有關總溫差,其中一部分溫差形成時間較長,對混凝土結構可做出具體劃分,形成長度較小的施工區段,同施工縫加以緊密結合,促使溫度收縮應力可以得到有效降低。以后澆帶為基礎,對此劃分成各不相同施工區段,對各區段看作為相應的溫度單元,基于溫度單元的合理劃分,以此完成澆筑施工。針對各澆筑單元,開展澆筑施工期間,應當保持連續建筑,避免形成施工縫。具體施工期間,有關澆筑方法,則涉及分層澆筑與循序推進等方法[8]。
筏板厚度標準為400mm,開展澆筑施工期間,可以整體澆筑方式,對筏板完成澆筑施工;標準為700mm,開展澆筑施工期間,則可以分層澆筑、振搗方式為主。對各點實施振搗,振搗標準時間,需控制介于20~30s,點間距標準控制為400mm。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現氣泡和翻漿情況。若混凝土表面出現下沉現象,需對泌水現象加以重點關注,并及時排除,以此為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混凝土澆筑至平,即振搗完成,需及時完成刮漿和粗找平,并均勻撒碎石,厚度標準控制介于5~20mm,標準量則控制約30kg/m2。混凝土初凝前,需采取二次振搗與壓實,終凝前,需采取撮毛處理,充分保證施工質量。通過二次振搗,可充分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均勻性以及密實度。二次振搗時間,同原材料、坍落度等存在直接聯系。針對大體積混凝土,位于底板部分,對排水孔加以合理設置,已達到排泌水的效果。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期間,需合理選擇時間,盡可能不選擇夏季,若夏季施工,混凝土攪拌過程中,需添加低溫水,確保入模溫度可以有效降低。此外,設置必要的遮陽裝置,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溫度快速升高。混凝土入模期間,需保持模內良好通風,確保熱量能夠及時排出。為保證降溫速度合理,需重點關注混凝土所具有的“應力松弛效應”,因此,需重點加強保溫、保水,養護時間需保證合理。夏季施工期間,應當及時灑水養護,冬季施工期間,應當及時保溫養護,避免內外溫差影響產生應力收縮,為混凝土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屬于影響施工技術、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有關外部溫度,控制難度明顯較高,所以,需對內部溫度加以重點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面積、體積相對較大,施工環節,可通過電子測溫儀,實現對溫度的實施精準檢測。
首先,對溫度點采取合理設置,通過測溫儀設備,對各溫度點采取實時準確測量,并對讀數采取準確記錄。溫度點選擇、確定尤為重要,需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的對稱性、溫度應力分布規律做出綜合考慮,以此做出合理選擇設置。
此外,基于內部溫度,對各溫度點對應的平均值做出初步估計,并參考外部溫度,對內外溫差做出準確計算。通常而言,內外溫差需控制小于25℃,基面和基底面溫差,最大值標準20℃。基于溫度測試結果,為養護提供基礎依據,對溫濕度做出合理控制,以此為大體積混凝土整體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實施養護期間,具體涉及保溫、保濕的方法。有關保溫法,具體作用在于,確保混凝土表面溫度處于標準范圍,降低溫度梯度出現的可能,避免表面形成裂縫。同時,混凝土抗拉強度,應當保證超過平均溫差形成的拉應力,避免形成貫穿裂縫。
有關保濕法,關鍵作用在于,避免混凝土避免由于脫水形成干縮裂縫,為水泥水化提供保障,混凝土澆筑結束,6~18h 完成合理澆水,可避免形成干縮裂縫。針對混凝土養護時間,控制小于28d 為宜,這對特殊部位,則需基于具體情況,對養護時間采取合理延長。為保證混凝土表面具有良好平整度,且外觀質量符合嚴格標準,有關外部錯臺與掛簾等,應當對此采取有效處理,以此充分保證混凝土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屬于人們生活居住的重要空間,安全性、質量問題屬于重中之重,房屋建筑工程領域,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科學合理運用,直接關乎工程質量以及安全性。所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具體運用期間,務必對各環節流程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尤其是對裂縫問題采取有效控制,保證結構整體完整,切實提高技術應用水平,以此為房屋建筑工程質量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