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杰,王江平
(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現階段,建筑施工中還存在一些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材料設備問題、人員意識問題、管理制度與機構問題等,嚴重威脅著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工程項目的質量與安全。因此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詳細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設備。如果材料設備存在質量問題,就會引發施工安全問題。其主要表現在:①在材料采購、設備租賃環節中,尚未做好建材市場的深入調研,導致材料質量參差不齊,設備性能低下。再加上很多施工單位,過于注重短期的經濟效益,忽視了材料質量、設備性能的管控,因而存在很多質量與安全問題[1]。②在材料與設備的保管中,尚未遵循相應的標準規范,從而引發質量與安全問題。如忽視材料的質檢驗收,未將其放置在規定的廠房中,未選派專人進行保管;忽視設備的檢修、養護,未將其放置在專用場所,設備超負荷運行等,都會造成人員財產損失。③在材料與設備的使用中,存在不當操作的現象,也會引發安全問題。包括施工技術落后、機械設備陳舊、材料使用不當等,都會出現建筑結構裂縫、變形、塌陷等問題,影響施工人員的安全。
人員意識問題,也是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問題之一,影響著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其主要表現在:①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陳舊,重視程度不足,忽視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無論是施工前期,還是施工期間,都未能將安全教育全面貫穿與落實,導致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低下[2]。②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低下,缺乏完善的管理知識,豐富的管理經驗,高強的管理技能,未能主動、高效參與到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時間久之,施工人員對于安全問題就會逐漸松懈,且形成不良的氛圍環境,導致安全事故頻發。
管理制度問題,是指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術與防護管理制度缺失,影響著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其主要表現在:①建筑施工單位仍舊沿用傳統的制度體系,與時代發展嚴重脫節,無法滿足現階段的施工需求。再加上很多施工單位,過于注重進度與成本管理,對于質量與安全管理不夠重視,導致施工安全技術、現場環境等,都存在很大的隱患,導致安全事故較多[3]。②多數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低下,對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再加上自身管理經驗缺失,職業素養低下,無法實現管理制度體系的貫穿與落實。也未能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管理制度體系的優化與完善,以及缺乏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無法做到風險及時預測與處理,導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與表面。
管理機構問題,也是建筑施工的安全問題之一,影響管理水平與效率。其主要表現在:①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項目、部門、環節較多,因此就會設立多個管理機構。而各個管理機構相互獨立,彼此之間的互動聯系較少,無法實現信息數據的共享與互通,導致安全問題較多[4]。②建筑施工單位的管理機構,過于重視進度、成本管理,對于安全管理不夠重視。很多管理人員都是從其他部門調任,其素質較低,經驗缺失,為現場施工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隱患。
在進入施工現場前,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安全規定,從而加強安全技術管理與安全防護,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①安全管理人員應當高度重視安全技術與防護工作,嚴格遵循相應的法律規范、制度體系,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規定。并且以書面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將其張貼在施工現場的角落,要求每一位施工人員明確與熟知,嚴格遵循與履行[5]。②管理人員需要將安全規定上的內容,詳細、全面告知施工人員,并且定期進行現場巡查與監管。要求施工人員做好材料的放置、設備的放置、道路的規劃、防護設施的安排等,保障所有施工人員安全進場,安全離開,營造文明、和諧的施工現場環境。③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嚴格遵循相應規范規定,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防護服等。且加強入口人員的管理,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保障施工的有序開展。
施工防護包括地面及深坑作業的防護、高處及立體交叉作業的防護,從而加強安全技術與防護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①在地面及基坑作業的防護中,需要先根據施工現場情況,進行設計圖紙與方案的制定。然后交由監理部門進行審核,待審批通過之后才能進行技術交底與正式施工。對于基坑深度超過15m 的開挖工程,必須搭建基坑支護結構,且需要根據工程特點與施工環境展開[6]。最后做好基坑施工的通風工作,且采用輪換施工,做好人員的防護工作。②在高處及立體交叉作業的防護中,需要為施工人員準備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包括安全帽、安全繩索、防護服、安全網等,且要求施工人員按照使用標準佩戴與使用,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在高空作業期間,必須進行定期檢查與監管,尤其是各種交叉施工,必須經過檢查合格后才能展開下一道工序。如果發現問題,就要立即整改,且追究責任、做好備案記錄。
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也是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術與防護措施之一,必須引起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①在設備的租賃或采購中,必須嚴格根據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擬定相應的租賃或采購計劃。然后交由監理人員審核,待審批通過后才能展開設備租賃或采購工作。在采購或租賃中,需要做好市場調研,嚴格審核設備的性能、規格等,保障設備的質量性能[7]。②機械設備的操作,必須由專業人員擔任。因此管理人員就要嚴格審核操作人員的資質、能力、經驗,且為其提供多元的培訓深造機會,促使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設備使用中,及時排查故障,定期進行檢修保養,將設備放置在規定的地方,禁止其他人員操作。
加強技術管理,就是指使用先進、新型、科學的施工技術、工藝、材料、結構,從而保障施工安全與質量。①建筑施工管理人員,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認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然后主動引起先進的技術工藝、材料結構等,鼓勵施工人員主動應用在施工中,實現施工技術的改良與創新。并且要鼓勵施工人員,加互動交流,主動借鑒優秀的、先進的技術等,保障現場施工的安全高效[8]。②在技術、工藝的使用中,還需要管理人員加強安全管理與防護,從而實現文明施工。在具體施工前,先做好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并做好每一道工序的監督檢查,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規定規范作業。接下來不斷改良施工技術與工藝,創新管理方法與模式,將質量控制作為管理要點,及時找出施工質量問題,然后快速消除與處理,保障施工質量與安全。③材料與結構的使用中,需要先做好材料與結構的采購工作,然后進行現場質檢驗收,將其放置在規定的廠房中,由專人進行保管。接下來積極采用環保、綠色、可循環利用的施工材料,且必須要符合防火、防水等相關規定。最后需要進行材料與結構的定期檢查,確保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使用。
改善施工環境,能夠為施工人員營造文明、安全、和諧的現場環境,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①安全管理人員要根據現場施工要求,配備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與工具,且定期進行檢查、測試,保障所有防護設備正常平穩運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包括防雷設備、防火設施、安全通道等。②管理人員需要積極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做好自然災害的預防。并且提前進行風險預警與處理,將各種影響降到最低。③管理人員需要定期做好施工現場的檢查管理,包括施工溫度、濕度、衛生情況等。且將生產區域與生活區域隔離,做好科學的規劃,配備完善的設施,提高施工人員的幸福感。④在施工現場,還要配備相應的除塵、降噪、污水處理設施,防止噪聲、粉塵、污水威脅施工人員的生活生產,以及周邊的生態環境。對于現場施工垃圾,要立即運輸到現場外部,進行科學處理與填埋。⑤在施工現場設立防火防爆以及安全用電的標識語,制定相應的安全規范,要求所有施工人員嚴格遵循。作為安全管理人員,還要定期檢查、主動排查,禁止施工人員在現場吸煙、酗酒、追逐打鬧,以及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施工現場。在電力使用中,也需要使用符合規定的電力設備與工具,進行定期檢修與保養。
綜上所述,要想保障建筑施工人員的安全,就需要做好安全技術與防護管理工作,從而保障人員與工程項目的安全,節約更多的資金資源。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就可以通過建立安全規定;做好施工防護;注重設備管理;加強技術管理;改善施工環境五個方面,實現安全管理的貫穿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