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稅 寧
帶著銀燕航徽的責任之翼飛過十年航程之際,東航人將繼續在新時代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貢獻新價值,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更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東航集團(以下簡稱“東航”)牢記“國之大者”,堅持“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履責”同行,發揮民航國家隊、主力軍作用,從定點幫扶到節能減碳,從接運同胞到公益慈善,從抗疫馳援到保通保暢,堅持走在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第一陣營。
“繼續抓好鄉村振興、興邊富民,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促進邊疆繁榮穩定……”2021年8月19日,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10位邊境村老支書,收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寫給他們的重要回信,收獲了殷殷囑托。而這封回信所勉勵的不僅僅是滄源當地干部群眾,也有多年來堅持在滄源深耕幫扶事業的中國東航集團。
滄源縣和比鄰的雙江縣都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航累計投入近5億元人民幣幫扶資金,其中超過1.89億元用于定點幫扶滄源、雙江兩縣,支持滄源機場建成通航,開設扶貧航線帶動當地發展,并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實施教育、醫療、危舊房改造、安全飲水保障等幫扶項目101個,助力兩縣99個貧困村(含56個深度貧困村)、7193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十年來,東航堅持每年到當地開展幫扶調研,全力支持滄源佤山機場建成通航,開通“昆明-滄源”等幫扶航線,將原本15個小時的通行時間縮短為50分鐘,并堅持以云南省內最低票價運營,相當于每年補貼3億多元;十年來,東航幫扶兩縣壯大滄源蜂蜜、雙江茶葉等特色產業規模,加大對相關產品的宣傳推廣和消費幫扶力度;十年來,東航“志智雙扶”從未間斷,聯合清華大學開展“愛在東航·圓夢助學”項目,培養新時代農民和產業帶頭人,2021年起每年出資1000萬元,助力滄源、雙江教師專業發展三年行動……
2018年以來,東航連續三年獲得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最高考核評價等級。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這是所有中央企業之中唯一以主業整體資格獲得的集體榮譽。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東航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2020年10月19日,東航與臨滄市政府簽署了《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東航鄉村振興共享中心”“東航滄源蜂蜜產業扶貧基地”“東航景亢傣族風情村”“東航鄉村振興共享中心”“新時代鄉村振興大學堂”等幫扶項目不斷落戶當地。
當下,東航持續參與“五大振興”,把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落實于行動,牢記“富腦袋、富口袋”教導、持續做好“富代代”工作,在阿佤大地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2021年9月22日,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一周年之際,中國東航、中國石化、中遠海運在上海聯合舉辦中國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認證儀式。作為參與其中的唯一一家民航企業,東航啟用由該船石油所煉制的航空煤油,在國內執飛航班,在上海始發的13條精品航線、共780余個航班上,實現航油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航提出遵循低碳發展方針,關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深入研究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舉措。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企業發展,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航班飛行到地面運行,東航開展了一系列空地全域節能減碳行動。

圖為東航助夢定點幫扶的滄源縣和雙江縣兒童(東航集團供圖)
早在2013年4月24日,東航就獲得民航局頒發的1號生物航煤特許飛行許可證,首次執飛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生物航煤驗證飛行。“十三五”期間,東航推出“一滴航油、一滴汽(柴)油、一度電、一滴水、一縷陽光”的“五個一”工程,不斷為減碳努力。
此外,東航更從機隊運營源頭出發,引入空客A350、波音787等新一代航油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的現代化客機。同時,積極建立能源環保自查機制,目前航班保障地面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已超過1000輛。東航機隊連續開展燃油成本專項管控,2015-2019年燃油效率提升4.5%;持續推進飛機小翼加裝和發動機改裝以提升航油效率,積極應用GLS(衛星著陸系統)、HUD(平視顯示系統)等新技術,有效降低航油消耗和排放……
目前,東航實現年均減碳40萬噸,相當于每年種下1800萬棵大樹。2021年11月,由東航承辦的首屆北外灘國際航空論壇發布《全球航空業碳減排合作倡議》,為全球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來自中國民航央企的綠色動力。
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東航人的身影從未缺席。
2017年9月,21世紀以來最具破壞力的五級颶風“瑪利亞”重創加勒比海地區。東航24小時內派出2架飛機緊急啟航,飛越19國,往返3.4萬公里,將381名中方人員接回祖國。此次任務贏得了中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向海內外同胞傳遞著來自祖國的溫暖和關懷;同年11月,東航派出10架客機飛赴印尼,幫助因火山噴發滯留的逾2400名中外旅客迅速撤離,是接回旅客最多的中國航企;2018年,泰國普吉島發生游船傾覆事故,東航是國內首家開啟綠色通道的航空企業;2020年,老撾一座水電站發生潰壩,東航旗下貨運航空緊急運輸中國捐贈物資飛赴馳援。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東航領跑行業,創造了多個“第一”。
2020年農歷初一,東航承運首支上海援鄂醫療隊趕赴武漢。次日中午,東航旗下東航物流所屬貨機運載316萬件防護用品自菲律賓馬尼拉飛抵武漢,這是疫情暴發以來,首個海外馳援武漢的抗疫航班。武漢抗疫期間,東航共執飛醫療隊包機175架次,居業內第一。2020年3月12日,東航承運中國抗疫專家組與約9噸物資飛往意大利,執行了中國民航第一班馳援海外的抗疫包機。
2020年9月8日,東航從人民大會堂捧回三份沉甸甸的榮譽—“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成為獲抗疫表彰最多的航空公司。
此后,在馳援上海、海南、西藏、四川多地的抗疫包機運輸中,在飛向全球各地承運防疫物資和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航班中,都有東航人全力以赴的身影。
不僅在抗疫前線,十年來,東航擔當社會責任的步伐從未停止:與上海醫師志愿者聯盟合作,在全行業首推“空中醫療專家”項目;2021年7月,第一時間向河南省慈善總會捐款2000萬元,用于當地特大暴雨的災情救助和災后重建;2022年9月,緊急向甘孜瀘定地震災區捐贈500萬元……東航每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并在國際知名評級機構摘下全球民航業最高等級的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評級。
在新時代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是東航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實際行動。帶著銀燕航徽的責任之翼飛過十年航程之際,東航人將繼續在新時代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貢獻新價值,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