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靈犀
香港接連舉辦多場重要活動吸引了全球關注,讓香港重新熱鬧起來,向世界展現活力與機遇。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接連舉辦多場重要活動,包括香港金融科技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醫療健康周、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香港法律周等,吸引了全球關注。接踵而來的國際盛事讓香港重新熱鬧起來,向世界展現活力與機遇。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具有無比強大的抗逆能力,在過去數十年間,香港經歷不少跌宕起伏,不過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市民攜手合作之下,香港總能從危機中復蘇過來,而且發展更勝從前。“我們對香港堅韌的實力充滿信心。隨著香港防疫措施逐步放寬,我們已看到香港經濟有了迅速復蘇之勢。”李家超說。
香港金融科技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等金融盛事近日接連在香港舉行。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及科技界嘉賓,共吸引來自95個經濟體的逾3萬人次參加,500多名知名演講嘉賓、逾600家贊助商及參展商,以及30多個國際貿易代表團參與,超過500萬業內人士線上與會。11月1—3日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則吸引全球約120家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出席,其中包括40多名渣打、高盛、摩根大通、瑞銀集團等知名金融機構的董事長或行政總裁。正是看好香港發展的澎湃動力和不竭活力,世界各地金融機構才會紛至沓來,交流分享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投資經驗,尋找新的投資和合作機會。
本屆香港金融科技周以“突破界限 共創非凡”為主題,聚焦全球金融科技概況、中國內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新興科技的應用和虛擬資產等主題,探討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5年前,香港金融科技企業不超過180家,而目前香港擁有8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許多獨角獸企業,其中不少是由海外人才創辦。”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開放的市場,嚴格的監管制度,完善的法治、基礎設施,以及資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動,推動香港金融科技企業大幅增長,也吸引著越來越多海外企業和投資者參與,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參加香港金融科技周的國際清算銀行創新樞紐負責人塞西莉亞·斯金斯利,對香港金融創新潛力充滿信心。2019年,國際清算銀行在香港設立創新樞紐中心,借此促進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自成立以來,香港中心的創新工作迅速取得進展,對于后續成立的全球范圍內的創新中心來講,香港都是一個榜樣。”她說。
“過去13年間,香港7次登上全球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榜首。香港也是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之一。2021年,香港交易所市場總成交金額達到破紀錄的5.2萬億美元,香港保險業的管理資產超過4.5萬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當中2/3的資金來自非香港的投資者。”李家超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致辭時自豪地說,這些數字展示了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的巨大優勢。他表示,香港與內地無縫接軌,是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無可替代的聯系平臺。香港擁有人才、基礎設施和技術,可協助內地企業和資金走向海外,同時將國際企業和資金引入內地。他呼吁參與此次峰會的嘉賓積極把握發展機遇,“現在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好時候”。
匯豐集團行政總裁諾埃爾·奎因表示,世界各地的金融領袖來港參加峰會,正是香港強大吸引力的體現,也見證香港經歷挑戰后重啟并繼續向前發展。花旗銀行則表示,旗下全球首家環球財富中心落選址香港,未來5年還會在港增聘近千財富業務人員,以實現2025年香港財富管理業務的客戶數目增長3倍、管理資產規模翻倍的目標。

2022年10月31日,“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開幕。圖為“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現場
香港博大資本國際行政總裁溫天納認為,隨著兩大金融盛會在香港舉行,全球投資者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的發展優勢和潛力。這對市場的未來發展有很好的推介作用,將大大提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融資功能。
一連五天的香港法律周活動,則是繼香港金融科技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后香港舉辦的又一場國際矚目盛事。“本屆香港法律周共吸引約40個國家和地區逾8000人參與,反映香港的法律服務和法治地位獲國際社會認同。”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本屆香港法律周邀請到的主講嘉賓是“星級陣容”,包括國際私法領域三大頂尖組織(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海牙國際私法會議、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高層、東盟成員國官員,以及商界、法律界和其他界別的代表。
“香港是一個擁有深厚法治傳統的城市。法治早已融入香港社會的各個方面。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世界管治指標,香港的法治指數在回歸前的1996年是69.85分,之后一直穩步上升;到2003年開始,連續19年得分超過90分,體現香港的法治發展水平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李家超認為,眾多國際爭議解決機構選擇在港設立區域中心,表明香港完全有條件建設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香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便利的營商環境,更是中國境內唯一實行普通法制度的司法管轄區,在提供法律服務包括調解方面優勢獨特。以2021年的案件數量為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共受理514宗案件,其中仲裁案件有81.6%為國際案件,所有仲裁案件的爭議總金額更達到546億港元。“香港是不同國家和司法管轄區法律交往的‘超級聯系人’,有很多國際法律機構在香港成立。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特區法治競爭力不斷彰顯,法治優勢‘金漆招牌’愈發光彩。”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說。
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在港設立的消息,是中央“挺港”的最新舉措,為香港發揮優勢、保持獨特地位帶來新機遇。10月21日,外交部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關于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的安排》,明確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落地香港特區的具體事宜。國際調解院是一個由多國政府共同設立的國際組織,將為和平解決國際爭議提供一個新平臺。“國際性組織總部設在香港,是國家史無前例的創舉,顯示中央對將香港建設成國際法律服務和爭議解決中心的信心及支持,是中央送予香港的大禮。”林定國表示。
中國社科院臺港澳法中心主任、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認為,將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設立在香港,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加強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交往合作的支持,也是對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地位的具體落實。

2022年11月6日,大批市民及游客入場觀看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事。圖為球迷觀看賽事
“香港是中國對外開放層次最深、國際化程度最高、國際資本最活躍、與外國商業往來最頻繁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擁有完備的立法、法律保護和執法制度,有為全世界提供國際調解服務的制度、規則、經驗和人才優勢。”支振鋒表示,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落地香港,將有助于維護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城市地位,令外國投資者對香港營商環境更具信心,進而吸引更多投資。
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首屆國際醫療健康周,則在15天時間內舉辦了一系列會議和交流活動,促進亞洲醫療健康產業創新及投資交流,捕捉行業新機遇,并希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健康樞紐。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至今,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已成為全球最關注的議題。”香港貿發局總裁方舜文表示,香港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具備顯著優勢,今年貿發局舉辦首屆國際醫療健康周,匯聚全球政策官員、醫療專家、科研權威、商界領袖等,分享行業內最新信息及建立商脈,讓香港可以在亞洲地區迅速發展的醫療健康產業中分享機遇。
第二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和第十三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是國際醫療健康周的兩大重點活動。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匯聚逾80位來自全球各地的醫療健康產業的商界領袖級投資者、科研專才、主管醫療健康的官員以及專業服務供應商,共同探討醫療健康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等議題。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則吸引了約300家參展商,不少公司希望通過展覽發掘商機,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香港舉辦的國際盛事一浪接一浪,也帶旺了香港旅游市場人氣。香港旅游發展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訪港旅客約8萬人次,按月上升22%,其中海外旅客按月增加1.2倍,有近3.3萬人次訪港。僅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開幕當日,就有超過2.4萬名觀眾入場,場內球迷氣氛高漲,為支持的球隊吶喊助威。不少觀眾散場后前往餐廳酒吧消費,帶旺周邊商戶生意。香港旅游發展局總干事程鼎一說:“近半個世紀以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都是香港的旗艦體育運動。我們十分歡迎這項世界級體育盛事再次回歸,優秀橄欖球員帶來的賽事為香港注入澎湃活力,并向所有觀眾展示我們這座城市的活躍面貌。”
“香港最近接連舉辦包括金融科技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七人欖球賽、香港法律周等大大小小的國際盛事,世界各地工商專業領袖、頂尖運動員、游客重臨香港,親身感受充滿活力、多元靈活的國際都會,這絕對是展示香港優勢、機遇的好機會,明顯有助本地經濟復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前會長胡曉明投書媒體表示,香港應更積極吸引各大國際盛事落戶香港,再次擦亮香港“國際盛事之都”及“亞洲國際都會”的招牌。
“新冠病毒沒有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以來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李家超在灼見名家周年論壇暨八周年慶典活動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香港要認清自身“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更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心無旁騖,憑著信心,一定可以令香港實現新飛躍,展開嶄新的篇章。”李家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