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紹金
以服務地方為導向,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為主要路徑,紹興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朝著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目標邁進。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胡柏藩、國家級海外引才計劃入選者蘭州大學特聘教授舒興中、全國著名中學(鎮海中學)校長吳國平,這三位知名人物,在不同的人生賽道上奔競不息,別樣綻放著各自的精彩,而他們卻都從同一個地方儲能起跑,逐夢遠方。這個成就他們人生的支點就是紹興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以下簡稱“學院”)。
近年來,在浙江省彰顯“三個地”政治優勢、奮力推進“兩個先行”,紹興市加快實現“五個率先”、高水平建設網絡大城市,學校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戰略目標指引下,學院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推進,一體化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得到了突破性、跨越式發展,整體實力節節攀升。
四十余載春華秋實,桃李滿園,學院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翻閱近十年人才培養的歷史簿,學院自身完美演繹了化學反應帶來的蛻變成長,能級不斷躍遷——2013年,獲批“化學”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4年開始獨立招收并培養了學校首個理學碩士學位優秀畢業生;2018年,開始 “化學”國際留學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與培養;2020年,開始“教育”專業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與培養,設“學科教學(化學)”專業方向;2021年以來,與國內多所高校開展了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目前,學院形成了“本科+碩士+留學生”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下設化學系、材料化學與工程系、藥學系,擁有與地方萬畝千億產業深度嵌合的化學、應用化學、藥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科學教育(化學)6個本科專業。其中,應用化學專業入選省一流本科專業,化學專業入選省重點建設專業。值得一提的是,化學學科和工程學學科先后晉升全球ESI前1%學科。

紹興文理學院校園風光
學院先后建成省精細化學品傳統工藝替代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脂溶性維生素省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紹興分中心、省重點建設化學教學實驗示范中心、省一流本科專業、省重點建設專業、省課外實踐教育基地、省化學與新材料科普教育基地等一系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實踐平臺。
學院擁有一支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科院百人”“挪威工程院院士”“省杰青”“省海外引才計劃”“省151人才重點層次”“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市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等在內的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年齡結構優、梯隊層次好的教學科研團隊,具備豐富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經驗。此外,學院還聘有一批院士、杰青、海內外知名教授以及地方業界精英擔任學院的講座教授和兼職導師。
學院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主動高質量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碩士生導師沈潤溥教授是教學科研團隊的代表人物,先后主持或參與了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維生素A全合成、維生素H的技術攻關、國家級抗錐蟲新藥鹽酸錐雙凈的合成和β-胡蘿卜素、蝦青素的全合成等系列重大項目,獲國際、國內發明專利8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6項,核心技術成果解決了“卡脖子”難題,產業化后打破了國外壟斷。
近5年,學院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項、省科技廳重大專項2項、省部級一般科研項目59項、廳市級科技項目31項,完成企業合作研發課題100余項,到校科研經費總額超過3000萬元;發表SCI論文28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40余項,獲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30余項科研成果成功實現產業化,累計實現產值100多億元。

化學化工學院黨政領導班子
學院始終把一流的人才培養理念貫穿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與服務中,著力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較強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如何抓準抓實抓好保障力、升學率、留紹(浙)率、獲獎率四個關鍵著力點,形成顯著的特色優勢?執行院長曾敏峰娓娓道來:“一是產教融合廣度深度并舉。與浙江醫藥股份、閏土股份等上市公司共建省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產業學院,開展業界精英進課堂、‘雙創’競賽指導等。二是精細化工方向特色鮮明。緊緊圍繞省三大科創高地中的‘生命健康’‘新材料’兩大科創高地和市‘生命健康、高端紡織、高分子新材料、芯片制造’等萬畝千億產業,構建符合新時代產業特色與要求的精細化工方向理論課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模塊。三是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高。注重科教融合,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生科研成果數量與質量、升學率、高質量就業率、高層次學科競賽獲獎等指標處于同類高校化學類專業前列。”
“十三五”期間,學院本科生獲各類學科競賽國家獎年均10項以上,率先實現了本科生在“互聯網+”“挑戰杯”省賽金獎零的突破,多次獲得省化學學科競賽、化工設計競賽總獲獎數和一等獎數省屬高校前三的優異成績;“價值引領+多維融合”的研究生培養理念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研究生支部入選首批省級研究生樣板支部和省高校基層先進黨組織,學院已培養的100多名研究生中,就讀期間人均發表SCI論文2篇次以上,碩士學位論文經省教育廳抽檢優良率連年100%,連續3年獲省優秀碩士畢業論文3篇,實現100%高質量就業,其中超過20%的畢業生繼續雙一流高校、中科院等單位讀博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