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

上月,F1美國大獎賽排位賽開始前,當紅牛聯合創始人、一手締造“紅牛體育帝國”傳奇的迪特里希 · 馬特希茨因癌癥去世、享年78歲的消息傳出,不僅整個F1圍場,甚至世界體育圈倍感震驚和悲痛。
其中,當年以“最年輕領隊”身份執掌紅牛(F1)車隊的克里斯蒂安 · 霍納感慨萬千。接受采訪時他談到:“這是非常悲傷的時刻,DiDi(馬特希茨的昵稱)是多么偉大的人物。他在體育領域所達成的成就,以及其為許多人所做的事和所創造的機會,都是前無古人,興許也后無來者的。包括紅牛車隊在內的很多人都無比感激他。幸運的是,他看到了馬克斯(維斯塔潘)的衛冕,他當時稱自己為車隊的成就感到驕傲?!?/p>
最早,馬特希茨是全球快消品巨頭—寶潔公司(P&G)的一名銷售,但他在一次泰國出差時偶然發現了一種名叫Krating Daeng的“糖水”—紅牛的“原型”。
1984年,奧地利人與該飲料配方的擁有者—泰籍華人許書標開啟合作,并在三年后正式推出紅牛(國際)品牌,最終將其打造成一款東西方“通吃”的飲料,并為自己帶來了250億美元的財富。
銷量爆表的同時,馬特希茨還將品牌與沖浪、懸崖跳水、冬季運動和山地自行車等極限運動聯系起來,但涉及最深的則是賽車領域—查看如今主流賽車賽事,其中沒有紅牛Logo是不可能的事。
DiDi對F1的投入始于索伯車隊,并曾是瑞士車隊的大股東(占股60%)。然而,雙方卻因2001賽季的車手人選問題產生爭執而分道揚鑣。那回,皮特 · 索伯慧眼識珠,堅定簽下了缺乏方程式經驗的芬蘭人基米 · 萊科寧,而馬特希茨則希望紅牛自家門徒恩里克 · 貝諾爾迪上陣。
三年后,他決定自立門戶—從福特手中買下了捷豹車隊,并力排眾議聘請剛過而立之年、曾參加過F3000(現F2)的霍納擔任領隊,并以千萬美元高薪簽下了設計大師阿德里安 ·紐威擔任技術總監。野心很簡單,“飲料廠”想“染指”F1世界冠軍。2010年,隨著紅牛青訓營的首個成功產品—塞巴斯蒂安 · 維特爾異軍突起,他們摘得“雙冠”,開啟了一個為期四年的“王朝”。
2014年,渦輪增壓混合動力單元的引入,使“飲料廠”的統治地位被梅賽德斯奪走。那些年,紐威設計的紅牛各款賽車仍充滿競爭力,但被雷諾動力單元拖了后腿。同時,馬特希茨正為重返“前列”做出一個重要決定。
那年初,他的摯友、紅牛賽車運動顧問赫爾穆特 · 馬爾科博士大膽簽下剛進入青年方程式的馬克斯 · 維斯塔潘,并立馬讓荷蘭人在當年日本大獎賽FP1(第一次自由練習)登場—其以17歲零3天的年齡成為F1大獎賽周末歷史上最年輕的車手。
次年,“Super Max”以未成年人身份加盟紅牛二隊,開啟他“后無來者”的F1處子秀。到2016年第五站—西班牙大獎賽時,他被意外提拔至紅牛車隊,并在首戰中即告勝利。
在放棄了與雷諾動力單元的合作,并與本田聯姻后,紅牛的競爭力與日俱增。去年,馬特希茨擁有了自2013賽季以來最具爭冠能力的戰車。
在F1歷史上最激烈的世界冠軍爭奪中,維斯塔潘用它來與“銀箭”主將劉易斯 · 漢密爾頓對抗。在阿布扎比“大決戰”中,紅牛車手在最后一圈極具爭議地超過了“七冠王”。賽后,國際汽聯賽事總監邁克爾 · 馬西被認為在安全車階段未能正確遵守規則。但“飲料廠”的復興已不可扭轉。今年,紅牛以統治性優勢(截至發稿,20站16勝)提前摘取“雙冠”。
在參與F1的三十載,馬特希茨很是低調,除相熟的德語系媒體外很少接受采訪,但無礙其成為這項運動里最具話語權的人物之一。
同時,他利用其億萬身家,不僅幫助其家鄉奧地利施蒂利亞地區的復興—全球推廣當地的手工藝和藝術,還設立了名為“生命之翼”的慈善機構,以資助治療脊髓損傷的科研項目。
毫無疑問,馬特希茨給全球商業和賽車運動留下了諸多重要遺產,這些遺產也將在全新紅牛管理層架構下傳承。正如維特爾在墨西哥城大獎賽所言:“謝謝你,DiDi!您配得上一雙翅膀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