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奇
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2022年7月5日,39歲的美籍韓裔數學家許埈珥,因完成對數學界重要難題羅塔猜想的證明,獲得了號稱“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許埈珥是位半路出家的數學家。少年時,他夢想成為詩人,后來覺得詩歌創作太壓抑,便果斷放棄。2002年進入首爾國立大學后,他想成為一名科學記者,就主修了天文學和物理學。
許埈珥的人生轉折,始于讀大四那年。當時,榮獲菲爾茲獎的日本數學家廣中平佑來首爾國立大學擔任訪問教授,開設為期一年的數學課程。為了采訪這位數學家,為日后當科學記者做準備,許埈珥就選修了這門課程。一開始,前來聽課的有一百多人,待廣中平佑上罷三次課,就只剩下了五個人了,其中就有許埈珥這個“門外漢”。對自己為何留下來,許埈珥曾解釋說:“數學系之所以很多人退課,是因為他們什么都沒聽懂,我當然也沒聽懂。但非數學系學生對理解某一事物的含義會有不同的標準,至少我理解了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某些簡單例子,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因為學生少,許埈珥得以每次下課都和廣中平佑交談,漸漸贏得了老師的喜愛。后來,二人幾乎是如影隨形,連吃飯也在一起交流數學。“我經常要假裝聽懂他在講什么,并試著用正確的方式回答。”這種交流,讓廣中平佑覺得許埈珥是個可造之才,于是就傾心指點,最終使許埈珥喜歡上了數學。
本科畢業后,許埈珥在廣中平佑的指導下攻讀數學碩士學位,從此,他走上理論數學之路,最終用6年時間完成了羅塔猜想的證明。對已完成的證明,許埈珥說:“我還會去尋找更簡潔、更清晰的方法,當然,這不能急于求成,得慢慢想。”
許埈珥的逆襲奇跡啟示我們,真正的興趣可能是個緩慢發現的過程,一旦它被激發出來,就會產生無窮的能量,引領我們走向更大的成功。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