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雪
(山西辰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山西陽泉 045000)
近年來,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在身體上,只有13%的老年人健康狀況良好。從心理上講,20%的老年人極度貧窮,一直感到沮喪,而23%的人則認為自己不快樂或非常不快樂。研究發現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提高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關鍵。老年人害怕孤單,同時又不喜歡噪雜和喧囂,這就讓我們找尋到城市公園和綠地的價值,文獻表明,綠色公共空間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可以改善他們的整體健康。積極適應這些環境支持,包括參加體育活動、接觸自然景觀和社會互動,以增進老年人的福祉,從而創造對地方的依戀感,已成為一種全球趨勢;同時加大對原有社區改善,變成新型的復合型養老社區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為什么要防止舊建筑的大規模拆遷和建設?這是一個非常深刻而復雜的問題,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未來城市建設的指導下進行“城市更新”,國家開始研究和起草關于城市更新的文件,但現在,“城市更新”制度完善,適應標準復雜,短期內難以到位,我們應該尊重人民的意愿,不應該像過去那樣簡單地雇傭或將人員遷出城市。相反,應該盡最大努力讓城市居民隨心所欲地住在城市里,而不是簡單地搬到郊區。此外,在拆遷和建設中也應考慮保留對城市的記憶。我們必須關注國家領導人對舊建筑的指示和要求,充分利用舊建筑的價值,并盡可能地保留、改造和使用它們。“城市更新”中涉及歷史建筑需要不斷使用的各種形式,不能一塵不變,如舊村改造、棚戶區改造等也是一種形式,即使在舊村改造中提出的是基層改造、改善,在不同情況下,也不必進行統一布局,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地調整措施,確定清單和標準的內容,以達到老城新貌。
另外,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抑郁和孤獨被認為是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問題。這是獨居和缺乏密切的家庭關系以及減少了他們與自己文化淵源的聯系而導致的結果。人在步入老年后,不可避免地會失去自己可以聯系的友誼網絡,而建立新的友誼和融入新的人際網絡也變得越來越困難,這讓老年人生活質量每況愈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建筑作為一個工具來提出解決方案,以應對老年人與社會隔閡的問題[1]?在未來超過60歲的人口比例的情況下,如何使公共場所變得更具吸引力和更容易抵達?建筑如何創造空間,以增加老年人與青年或兒童的互動,分享他們的經驗?這將是我們研究老年人建筑,如何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質的一個重點。
針對現有住宅而言,部分住宅未重視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如老年人大多喜歡日常鍛煉,需要有廣闊的區域以及完善的健身器材。同時考慮到老年人自身的身體狀況,不宜行走太長時間,因此,需要在老年人住宅附近配置購物超市、醫療機構以及農貿市場等機構設施。另一方面,老年人住宅內的社區管理也需要得到關注。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老年人的腿腳不便,所以需要讓老年人與外界溝通保渠道保持順暢,老年人本身在應對突發情況等方面處于劣勢,如果住宅小區內管理混亂,交通環境得不到有效整改或規范,那車輛的頻繁進出以及亂停亂放會對老年人構成安全隱患。因此,老年人需要在住宅環境以及人員配置等方面進行及時的預警,避免一些突發情況發生。同時需要有一些必備的輔助功能,比如醫療,衛生以及理療等。
城市綠地已成為老年人戶外活動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在老城區。例如,在中國南京的城市綠地中,能夠提供自由空間的亭臺樓閣等景觀園林建筑與鄰里社區發揮著同等作用,為老年人在景觀環境中穩定的社會活動提供了基礎場所和保障,成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第三位。在優美的環境中,社會互動的發生、參與和持續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聯系感起到積極作用,具有“自然鄰里單元”的意義。老年人之間的接觸是形成社會關系的基礎。公園設施中老年人最頻繁的(社交)活動同時亦是社區中經常出現的活動,如聊天、下棋、音樂、舞蹈等。在景觀環境中活動后,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感顯著提高,尤其是在社會聯系和減少孤獨感方面[2]。結合設施的六項身體指標,采用相關分析和卡方統計分析各因素與活躍老年人數量、體育活動得分之間的相關性,以及總環境指數與不同類型活動之間的潛在關系。結果表明,活動類型、規模、照明設備、綜合周邊環境、設施、水和植物與老年人的活動吸引力呈正相關,其中規模、照明設備、綜合周邊環境和設施是影響老年人活動吸引力的物理因素。至于活動類型,不同類型的活動與整體環境指數之間的關聯差異很大。例如,聊天、棋牌等低強度社交活動的環境指數要求一般,而音樂活動的環境指數要求較高。綜合環境指標的相關值表明,老年人對環境的整體結構更為敏感。因此,我們可以將鄰近社區的城市公園視為社區環境的積極補充,以增強設施的功能便利性。改善設施的位置和布局,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需求,是一個更適合中國國情的老齡化方向。未來建筑的設計趨勢具有“休息+社會”的二重性。在老齡化趨勢下,它已成為園區的重要基礎設施。
對于老年人而言,隨著身體機能的不斷衰弱,能否舒適地使用建筑對老年人的生理感覺有較大的影響。而為了實現人性化的設計目標,需要在老年人住宅設計方面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心理及情感,以體現人性化關懷。以2015年法國澳爾貝克村建成的Orbec養老院為例,這家養老院蓋在澳爾貝克村附近的諾曼底林區中央,養老院依山而建。依山而建的養老院擴大了生活區和散步區,優化了對景觀的利用;在內部設計方面,設計師將養老院拆分為若干個生活單元進行設計,所有的生活單元都與朝南的山邊街道相銜接,這樣的布局使得建筑兩邊都能看見風景,光線在交通流線中穿梭,豐富了景觀。在顏色搭配方面,設計師在項目中使用了綠色的元素,使養老院和周圍風景融為一體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周邊環境的鄉土自然氣息。懸挑下方的外表皮和底部的白墻,營造出了輕盈的感覺。從此例中可以看出,在老年人建筑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需要關注其心理需求。
從法國的案例研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新的特點,這些設計將老年社區與其他類型的功能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復合型老年社區。
2.1.1 與商業結合
養老社區不再是養老和住宿的單一場所,而是一個商業空間。一方面,商業利潤可以養活社區,另一方面,各種商業活動也給社區帶來活力,消除了枯燥養老院的刻板印象。
2.1.2 與公共交通相結合
養老社區結合地鐵、輕軌、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統,然后子女到養老社區看望父母和老人,以及每天接送老人和孩子到養老院和托兒所工作人員,交通便利,而密集的人流也給社區帶來了全面的商機。
2.1.3 與綠色庭院、公園、農場相結合
養老社區重視花園、屋頂等綠地,有的甚至增加了農場的概念。尤其是在土地利用有限、人口密度高的亞洲城市,這種創新的綠地理念使社區成為市中心的天然島嶼,讓老年人隨時隨地接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安享晚年。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總結近年來老年社區的一些社會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未來,面向老年人的社區建筑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一些城市可能會出現類似產能過剩的情況,大量商業綜合體、商住樓、帶裙樓的服務式公寓閑置或廢棄。我們能否以圣何塞的科特納站老年社區項目為原型,將老年社區與TOD和商業綜合體結合起來,從而振興這些閑置的商業用地?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想法。
社會隔離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缺乏社會聯系和參與社會活動的程度低的社會隔離,另一種是感覺到的孤立、孤獨和缺乏社會支持。大型研究表明,社交接觸較多的老年人報告的抑郁癥狀較少,社會支持可以緩沖壓力性生活事件對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的影響。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與健康的關系比年輕人更密切[3],因為社會參與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社會角色,從而賦予他們價值感、目標感、認同感和對社區的依戀感。此外,研究稱,公園和開放空間已成為老年人在工作或家庭之外社交的“第三個地方”。將開放空間和公園視為社交場所對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社交”體驗有更大的影響。建立居民之間的社會認同和互動至關重要,老年人也會通過參觀公園和綠地來尋求社會聯系。公園需要提供足夠的娛樂設施,以增加社會互動的重要性。公園設施分為PA設施(例如網球場、球場)、已建設施(例如燒烤、浴室、停車場)和自然設施(例如海岸線、綠地)等。
老年人是城市公園最大的使用群體。老年人閑暇時間充裕,50~80歲的老年人已成為景觀環境的主要使用者。由于老城區人口密度高,缺乏綠地,老年人對城市公園和綠地的需求很高。所以這類景觀建筑不僅僅是滿足人們活動,還在造型上給人輕松,舒適的感受,如玄、亭、廊等。這些類型的建筑曾是古代文人的休息場所,亦是當代老年人的社會場所,具有象征意義的民族文化景觀遺產。同時,老年人的社會適應性、亞健康和社會互動的健全性等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城市公園和綠色開放空間可以提供積極的社會互動機會,并對長壽產生積極影響。通過積極的社會適應和參與,老年人可以同時促進自己的健康和福祉,這也是未來發展公園建筑的一大重點。
城市公園建筑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更重要、更穩定的社交場所,無論是能夠坐著休憩、聊天的安靜場所,還是棋牌、音樂等歡快場地,都會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從活動內容來看,棋牌活動是設施內老年人比較傾向,活動頻率極其高的,同時還聚集了大量觀眾,主要是因為與其他公園空間不同,景觀建筑為打牌等活動提供了穩定的基礎設施,這些座位不僅是用來坐的,有時還用作桌子;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老年人也可以避免風和太陽。象棋和紙牌游戲是一種簡單、低強度的心理活動,深受老年人的喜愛,觀眾數量往往超過玩家數量,因此在中國很受歡迎。即使在冬天,我們也能看到老年人拿著熱杯子取暖,聚集在這樣的設施里休閑娛樂。這種現象對此類設施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常規設施的座位只能滿足聊天和休息的基本需求,對棋牌等社交活動的支持明顯不足,所以增加相應的景觀建筑,增加老年人的活動場地勢在必行。音樂是另一項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年活動,老年人來這里唱歌,唱歌劇,可以調節他們的情緒和行為,減輕心理壓力。除了心理健康,演奏樂器對身體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演奏高要求的音樂對人類心血管健康的影響比輕柔的演奏更大。人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繼續演奏音樂對身體和認知都有好處。相對而言,值得指出的是,這種景觀建筑通常有各種坡屋頂形式,坡屋頂下的空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音質和混響,這比空置的公園空間更好地支持活動。與濱水餐廳、咖啡館等建筑不同,城市公園中自由開放的景觀建筑沒有明確的功能定位。設施中發生的事情是由人們自發組織的。此前的一項研究表明,為非正式社交活動提供適當的戶外場所可能會吸引老年人進入更積極的生活方式。上述研究表明,公園內的景觀設計有助于增加老年人戶外社交活動的數量,對老年人有非常積極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幫助,在老齡化社會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城市公園是打破老年人社會隔離的一個有效途徑,針對現有公園進行整體保護、局部重要節點按照老年人的需求進行改造,能最大限度滿足老年人在公園內休憩、活動、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營造一個更加便民、舒適、健康的社區公園環境。
本文為老齡化背景下城市建筑設計和增加老年人社會互動提供了借鑒,為老年設施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參考。這對改善以老年人為中心的城市開放空間,改善舊城宜居條件具有一定的啟示和意義,老年人是以后社會重要保護群體,為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幸福,我們應從保障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出發,切實做到以老人為本的原則進行設計及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