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憲寧,廖澤新
(珠海市審計局,廣東 珠海 519000)
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綠色、低碳、環保的鋼結構建筑得到大力推廣。但鋼結構自身的一些不良特性阻礙了鋼結構建筑的發展。鋼結構的耐腐蝕性差,裸露的鋼結構在大氣作用下會產生銹蝕,處于有侵蝕性的氣態介質環境中更容易因化學或電化學作用而銹蝕,進而影響建筑的耐久性。鋼結構的耐火性差,鋼結構自身的耐火極限很難滿足設計耐火極限,鋼結構在高溫條件下存在強度降低和蠕變現象,在火災中鋼結構很容易失去強度和穩定性,造成建筑物的坍塌。
在工程建設中,因鋼結構的耐腐蝕性、耐火性差,需對鋼結構采取防腐、防火保護措施。涂裝是最常見的一種防護措施。涂裝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鋼結構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當前,工程建設中各方對涂裝質量問題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涂裝質量容易忽視。涂裝質量是所有因素和過程結果的累加。在工程建設中,涂裝質量問題不會直接顯現,一般在后期使用過程中才慢慢顯現。筆者從投資審計獨立監督視角,全面審視鋼結構涂裝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議。
鋼結構防腐蝕涂裝設計,基于大氣腐蝕性等級來選擇保護措施,大氣腐蝕性等級的確定往往論證不充分、針對性不足。大氣腐蝕性等級是根據標準金屬試樣一年期的暴露試驗進行腐蝕性測定或根據環境信息(溫度、濕度、空氣污染物)進行腐蝕性評估。因暴露試驗和環境參數測量的費用高、耗時長,防腐蝕涂裝設計通常基于對比當地環境條件和典型環境的定性描述進行資料性評估大氣腐蝕性等級。在南方濕熱氣候和海洋性氣候條件下,腐蝕速率是最高的,大氣腐蝕性等級有可能超過典型環境示例給出的范圍。防腐蝕涂裝設計往往還缺少對使用階段維護、維修的要求,未能充分考慮鋼結構全壽命期內的檢查、維護和維修。
鋼結構防火涂裝設計,基于防火涂料的性能要求來確定防火涂層厚度,防火涂料的性能要求往往缺失或內容不完整,特別是防火涂層的等效熱阻或防火涂料的等效熱傳導系數。設計標準要求,當工程實際采用的防火涂料的等效熱傳導系數與設計文件要求不一致時,應按涂層的等效熱阻相等的原則重新確定防火涂層厚度,并經設計單位核算認可[1]。工程建設中,防火涂料型式檢驗報告普遍未提供防火涂料的等效熱傳導系數,不能全面有效地指導防火涂裝。實際涂裝工程中往往也未進行等效熱阻換算調整防火涂層厚度,直接按照防火涂料型式檢驗報告中的耐火性能檢驗結果對應的涂層厚度進行涂裝施工、驗收,防火涂裝的耐火時間存在達不到設計耐火極限的風險。
通過中國消防產品信息網中的消防產品信息查詢系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的“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以及檢測機構官網,核查發現鋼結構的涂料進場報驗的涂料型式檢驗報告普遍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變造。變造是形真實假。在真實檢驗報告的基礎上,通過竄改檢驗的關鍵數據,以達到后續偷工減料的目的。二是偽造。偽造是通篇編造,虛構出來的檢驗報告。
工程建設中,虛假的檢驗報告能一路暢通無阻,未被審查發現。說明工程建設中建設各方監督審查流于形式,未對檢驗報告進行實質性審查。平時對檢驗報告的監督,主要是審查報告上面的檢測結果是不是符合要求,基本不會去鑒別報告本身的真假。
鋼結構的涂裝,重點在于涂覆前表面處理。國外大量的統計數據表明,涂裝工程質量,大約有 60 % 以上由基體處理質量決定[2]。鋼結構的防腐涂料,特別是熱浸鍍鋅、噴涂底漆等,一般在工廠車間進行涂裝,防腐涂料涂裝過程的質量主要依靠工廠自控,表面清潔度通常以目視評定,實際管理執行很難到位且普遍缺少有效監造。當前,鋼構件進場后,只能通過核查基層檢查交接記錄、涂裝外觀及涂層厚度等方式進行事后控制,核查走過場、走形式的現場較為普遍,影響防腐效果的百分率高達 49.5 %[3]的表面處理的適當與正確性無法進行實質性核查。鋼結構的防火,一般在鋼構件安裝完成、防腐涂裝檢驗合格后進行涂裝,防火涂裝前基層污垢處理程度直接關系到防火涂裝的質量。實際施工中,普遍存在基層污垢未處理或處理不認真、不干凈、不徹底。
鋼結構的涂裝,難點在于施工環境控制。涂裝的環境溫度、相對濕度、鋼材表面溫度、氣象條件等對涂裝工程質量影響很大。要求 5~38 ℃ 的施工環境溫度,85 % 以下的相對濕度,40 ℃ 以下的鋼材表面溫度且高于露點溫度 3 ℃ 以上,沒有雨、霧、雪、強風的露天環境,沒有強烈陽光照射等施工環境因素[4]。實際施工中,現場的施工環境控制往往不到位。
鋼結構的涂裝,關鍵點在于連接節點的涂裝。連接節點處的涂層較容易損傷,往往缺少專項涂裝修補工藝方案,修補不到位。基于“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原則,節點處防火涂層上有任何一處薄弱點,大火通過薄弱點開始燃燒鋼材,將大大降低鋼結構的承載力,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鋼結構涂層干膜厚度是涂裝驗收的主要指標。而衡量涂層干膜厚度的主要依據是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涂層厚度檢測報告。涂層干膜厚度檢測按要求應隨機抽檢,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施工方先預留檢測點再定點檢測,涂裝檢測走過場,涂裝驗收往往也以涂層厚度檢測報告為主要參考,涂裝驗收走形式。審計發現,部分已通過竣工驗收的鋼結構防火涂裝工程仍存在涂層厚度普遍不足的問題,涂層厚度檢測點的位置明顯加厚。
一是繪制一張圖,讓涂裝設計更精準科學。國外繪制了很多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大氣環境腐蝕圖,當前我國缺少一個全面性、系統性的大氣腐蝕性分布圖。建議參照陳鴻川等人的沈陽市大氣腐蝕圖研制、王振堯等人的海南省的大氣腐蝕性調查、唐其環等人的國內外典型大氣腐蝕圖及其繪制、孟曉波等人的大氣腐蝕圖繪制中環境因素數據采集方法、李延偉等人的浙江省金屬材料大氣腐蝕等級分布圖繪制,依托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利用中心分布在全國的 16 個大氣試驗站觀測的大氣暴露試驗數據以及國家氣象、環境監測部門的大氣環境參數數據,結合各地區各單位開展的大氣暴露試驗數據,通過大氣腐蝕與環境因子及腐蝕作用時間之間的數學模型及相關函數關系計算的腐蝕量、大氣暴露試驗測定的腐蝕速率,繪制一張全國大氣環境腐蝕性分布圖,為鋼結構防腐蝕涂裝設計提供精準科學的數據支撐。
二是編制一份清單,讓涂裝監管更精準高效。建議以鋼結構涂裝工程中多發易發的問題為基礎,結合國家防火防腐涂裝相關標準、規范、規程,編制一份鋼結構涂裝常見問題清單。在鋼結構涂裝的設計、設計文件審查、加工制作、施工管理等環節,各責任主體和監管主體對照常見問題清單,逐一核查并整改完善。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加大隨機抽查力度,創新監管方式,實現涂裝監管的精準、高效。
三是建立質量信息化追溯體系和問責機制,確保涂裝質量。建議在鋼結構的設計、加工、運輸、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中,運用 BIM、AI、5G 等信息技術,建立鋼結構涂裝全過程質量信息可查詢、過程可控制、責任可追究的追溯體系。實行駐廠監造制度,明確涂裝工程相關各方應承擔的質量責任和要求,健全權責一致、科學合理的涂裝質量問責機制,確保各方責任落實到位、涂裝質量符合標準規范、設計文件及合同符合約定的要求。
四是加大四新科技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推動鋼結構高質量發展。建議加大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四新科技創新力度,研究開發經濟合理、高性能的耐大氣腐蝕性能的免涂裝耐候鋼、耐高溫性能的耐火鋼和高耐候性的防腐防火涂料,優化涂裝工藝,提升涂裝技術,加大四新科技的推廣應用,實現鋼結構長效防護,推動鋼結構高質量發展。
基于投資審計獨立監督的視角,從防腐蝕、防火兩方面,指出了鋼結構涂裝設計、施工、監管、驗收等環節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了繪制一張圖、編制一份清單、建立追溯體系和問責機制、加大科技研發推廣等四方面的對策建議,希望為鋼結構涂裝高質量發展貢獻審計智慧。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