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鴻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變化,推動了各類生態治理要素及氣候情況的發展,這也使得各國家及地區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為區域性文化審美塑造提供了輔助,逐漸形成了地域文化[1]。
通過拆分地域,可以了解各類文化所產生的背景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所呈現的地域范圍大小不同,而對應的文化具有著豐富的含義:①具有廣泛性,是指社會主體民眾都能夠參與實踐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精神及生存的能力,具有著較高的物質性價值。②則是指精神層面的意識形成。在逐漸提升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民眾的生活水準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其間供需性矛盾日益凸顯,以及人民所增長的物質文化與其對于生活的追求無法協調。
比如,針對旅游維度而言,價值性文化的體驗及享受已經成為社會民眾出游考慮的主要因素,而這一需求對酒店的相關載體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比如限定留宿酒店的整體性規劃及居住載體的藝術感設計等所構成的風格類型要求,甚至對于酒店內部建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也有著明確的標準。
酒店獨具一格的設計風格及高品質的服務,能夠為顧客帶來強烈的感受,使其獲得精神的愉悅[2]。對于旅行者來說,希望到地方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別是在全球化日益嚴重的現今,在許多城市中所看到的高樓大廈都具有著一致性,絕大多數呈現出的風貌都大同小異。大型連鎖酒店雖然規格比較高,但由于規模化發展很難帶給客人新鮮感及深刻的記憶,一些酒店在設計方面從地域性出發,對當地地域文化的深刻內涵進行深刻的探索,力求打造出具有特殊文化內涵的酒店室內空間,以將唯一性體現出來,這不僅能夠提升其競爭力,同時能夠將當地文化特色充分展現出來,使更多的人了解這種特色。
歷史場景下,我國對于酒店建筑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稱謂,如客棧、驛站等,其能夠為外出的游客提供休憩的場地,滿足其對于食宿的需要,且常常是詩詞中送別的主要場所[3]。當然,為客戶提供服務已經成為酒店基礎的職能。
近年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使得民眾對于旅游產生了更大的需求,在市場中涌入了創新型的旅游服務項目。該情況促使酒店服務行業在增加利潤方面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如一同性旅客對酒店節選的要求與限定,其對于酒店內部配套和功能的體系化更加關注。此外,在目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日益豐盈了酒店的載體,其類別分化出現了多種不同的類型。比如歐美電影中所出現的汽車旅館,就具有著鮮明的主題。
針對酒店設計來說,其需要對商業特性及文化屬性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考慮[4]。由于需要在所屬國家及城市基礎上才能形成酒店設計,因此其對于國家及城市文化的展現具有著積極的影響。在旅游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民眾對于地域文化與旅游之間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深刻意識到地域文化是旅游中的重要資源,而現代化氣息濃厚的酒店建筑類型已經在各個城市分布,使區域性城市化標識變得更加模糊,因而各國家的設計師進一步探索了融入式的設計。
我國擁有多個民族,這些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區域[5]。另外,我國擁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物產資源,傳統文化燦爛奪目,各類型的建筑將前輩的結晶智慧充分展現出來。而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酒店主題思想,需要對地域文化要素展開進一步的探究,基于該項主線對色彩空間加以豐富,從而有效避免實際設計與既定主線相脫離。
在信息化時代全面到來的背景下,各類文化名文明互相交織,已經在全球國際人的視野中出現了各地的典型性建筑,建筑成為國際民眾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當然,實踐發展中發現建筑不可同化,不同區域間的建筑載體具有著別具一格的魅力。
另外,由于時代發展具有不可逆轉的性質,逐漸變化了人們的思維以及想法。基于此,當前階段性的酒店設計切不可完全否定自身的特色地域性文化,而既定的地域文化隨著社會的變革而呈現動態化的變動。期間,為了更好地滿足實際需要,需要重新組合城市魅力地域文化要素。如果與時代發展相違背,則會被歷史所遺忘。城市內的酒店載體具有著商業性及文化屬性,因而在實踐導入地域文化要素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代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比如,為了達到最佳的交融效果,專項設計人員需要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創設酒店的體系構架,合理的運用色彩。
麗江古城Indigo 酒店位于云南麗江古城南門內西側,用地位于麗江古城保護緩沖區,是麗江和府洲際酒店的二期工程。項目用地17.31 畝,總建筑面積8571m2,其中地上6975m2、地下1596m2,容積率0.6,建筑占地面積3754m2,建筑密度35.52%。酒店共有客房84 間基。項目主創設計師持續四年的匠人建構,設計人員與業主、當地工匠有深入交流學習,在施工現場長期駐扎設計,持續關注項目的建構與實時修改。這是一次現代與傳統、古拙與時尚的創新。
(1)遵從古城肌理“再現古城微空間”。
(2)既滿足古城保護的規范又滿足現代酒店生活的各種要求且不露現代工藝的痕跡。由于建筑的整體布局、外部風格、形式、尺度得到了合理的控制,保留了大研古城原始的風貌,并同時獲得了充足的內部尺度,為酒店室內功能布局贏得了空間。
(3)天人合一,一房一院,在該項目中,我們用最簡單的理解來概括“天人合一”,設計最終體現便是給盡可能多的客房一個庭院,使其駐留其間的人能在懸魚飄蕩的悠悠風聲中觸到花草、聽到水聲、看到天地人、窺到日月星山。
(4)古城空間巷道感受的再現院落在適宜的交通組織下串為一體來設計。強調建筑點線面的有機組合,起承轉合的街巷感在項目中也轉譯再現為具象的空間。于是設計主體的建筑本身、景觀、室內皆成為一個次級的具象元素,如同一棵樹一般成為配角或空間構件。真正的主體便是客人和空間本身。再造一個“微縮的古城”。通過考察和研究,最終將舒適、時尚作為該酒店地域文化的主題。通過梳理該地區的地域文化,以龍、水作為酒店設計的主要元素。因為該市擁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及獨特的地理位置,與長江、太湖等距離較近,具有著祥瑞之氣。
通過提煉文化元素,對其進行轉化和組合,既保留了原有的龍形象,又與現代人審美特征相符合,其造型立體,在燈具、家具等中都充分體現了文化元素,并分布在入口大廳到自助餐廳及宴會廳等。作為酒店,方案之初便視客房為建筑細胞,細胞在“有序”的控制之下,據房型功能、不同的景觀視野形式上“混亂”展開。使院落在適宜的交通組織下串為一體。在交通形式上,轉而成為建筑重點(古城空間巷道感受的再現)來設計,結合景觀“以小見大、移步換景、步移景異的思想”而最終將其呈現出來。建筑手法上,強調建筑點線面的有機組合。起承轉合般的街巷感在項目中也轉譯再現為具象的空間。在此大用之下,設計主體的建筑本身、景觀、室內皆成為一個可以忽略的具象元素,如同一棵樹一般成為配角或空間構件。真正的主體便是客人和空間。
5.3.1 平面布局方面
依據酒店的功能,可以將其平面布局劃分為公共區、后勤事務區及客房服務部,其間的公共區域具有著多元化的用途,可以作為服務大廳,餐飲部等。以上的分布屬于常態化,現實情況中,需要對周圍的地形及建造規模等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考慮,因而其所呈現的平面布局情況也會發生變化,或許會出現差異化的搭配組合形式,而迥異的搭配設計能夠將別樣的文化韻味充分凸顯出來。例如各類獨特的古建筑,其在布局上能夠將庭院的意境準確展現出來。
5.3.2 關于空間形態與尺度
對載體酒店來說,風格不同的空間、形態以及尺度會帶給受眾獨特的情感,使其更加愿意探尋空間的奧秘。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將載體的空間化形象準確把握好,如實踐進行空間固化時,需要對實際用途有準確了解。
(1)空間的開敞及封閉解析。一般情況下,開場式空間能夠為設計內購空間的借、對景提供便利,也能夠方便周身境況的聯動,塑造具有強烈層次感的多元空間環境。相應的封閉式空間有一定的疏離感,具有隱藏性的特征。
(2)動、靜態空間闡釋。化靜為動就是動態空間的由來,在轉換動靜的過程中,能夠對運動變化的意境美產生強烈的感受。在布置空間時,需要對自然景觀的借用加以考慮,運用對比圖案和運動感強的線條來打造獨特的造型,使其與豐富的自然光和人造光相配合,并配上優美的背景音樂,給人們一種啟發,使人們針對韻律感展開豐富的聯想。還可以運用現代化的動態展示和媒體互動,營造良好的室內動感空間,將地域文化特點體現出來。靜態空間具有著較強的界限感,多為對稱空間,對空間造型尺度的把握比較講究,以求與軟裝配飾和諧共生。
5.3.3 在酒店空間設計中運用地域文化元素
空間布局與空間氛圍的營造,能夠充分體現設計的功能及形式,兩者有機結合具有著密切的關系。實用性功能就是指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保證居住的舒適性及空間尺度的合適性。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客人的精神需求加強關注,運用文化將藝術體現出來,更好的渲染藝術性。因為設計風格會對個人的感受產生重要的影響,設計者需要對功能和形式進行分析和考慮,緊密結合兩者才能創造出優秀的設計作品。酒店平面布置必須合理,以趣味性的方式處理空間。如一層大堂區域的功能流線布局必須將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大堂區有交通疏導、休息等功能等作用,其功能包括公共衛生間及個人休息區等。大堂接待前臺與入口距離不宜過遠,左側為等待區域,在前臺的背后作為公共衛生間,雖然位置比較隱蔽,但能夠準確識別出來且方便到達。
5.3.4 色彩對室內空間地域文化凸顯的效用
色彩能夠直接沖擊社會民眾,為其帶來強烈的感觸,如膚色的差異化比較常見,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特質及地域差異等非常的深遠。又如,我國南北方具有著顯著的差異,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蘇州園林同皇家園林的對比,一類打造出了寧靜的意蘊,另一類則運用了鮮明的色彩,將皇家園林的特質凸顯出來。
自然化的色彩能夠在民眾的記憶中長時間停留,并能夠給人們帶來直觀的印象,而當具體色彩與實際載體相脫離時,也能夠將民眾內心的思緒映射出來。諸如此類的感情思緒具備一定的故事性,總能在不經意間引發受眾的共鳴。因此,在實際的酒店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具備強烈的包容性,合理的搭配酒店色彩,注重地域性文化渲染的同時,還需要對民眾自身的色彩喜好加強關注,充分尊重現實情況。比如位于首都的司馬臺酒店,其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就有專門的人員采用本地區環境色彩普及,并以其為基礎性色調,開展了規范性的建筑設計。
5.3.5 正確選擇能夠代表當地的地域文化元素符號
在運用地域文化元素時,需要形成正確的認知,深刻了解該酒店所處區域的文化,在合理的提取和運用元素符號,明確需要繼承及改進的部分,對其展開深入的研究。其次,絕對不能采取斷章取義的運用方法,在運用符號元素時,需要充分尊重歷史文脈及文化的風格。只有對歷史文脈有明確的了解和認識,才能將當地的地域特色傳達給更多的人。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酒店室內空間時,需要將傳統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凸顯出來,也需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在設計方面需要滿足現代人的生活及審美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變化了社會的整體性風貌及民眾的精神面貌,人們對地域性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該背景下的酒店行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逐漸增加了整個城市的酒店建筑數量,其主題及造型風格變得更加多元化,為民眾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通過實地探索與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眾多發展較好的酒店都緊密融合了本土地域文化與酒店設計,將當前時代發展下的社會民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準確的反映出來,進一步宣傳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