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西南能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貴州遵義 563000)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1]。裝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等,因為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是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代表。
裝配式建筑尚處在發展階段,其改變了傳統現澆建筑的建造方式,使得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發生了重大變革。尤其在安全生產方面,隨著各地區裝配式建筑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多,在施工現場的吊裝作業,防護工作等方面,顯示出了不容忽視的安全風險。裝配式建筑涉及多種特種設備的使用,通常構件結構較大,且施工節奏較快,若有事故發生,將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重視裝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總結較先進的安全管理經驗,對推動裝配式建筑綠色和高質量發展,以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建造”品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外,裝配式建筑優勢之一便是可以縮短建設周期,若施工期間發生安全事故,除經濟損失以外,事故調查等浪費的時間將會縮短裝配式建筑較傳統建筑之間在建設周期上的差距。
由于裝配式建筑構件通常體積較大,或存在異型結構,如果在運輸期間未“因地制宜”的制定專門的運輸方案,便很難保證構件運輸的安全,導致運輸和卸載期間有質量安全隱患存在;其次,不合理的運輸路線很難避免路面環境、運輸時長等對構件安全的影響,駕駛員的駕駛技術也是常見的安全隱患;另外,構件在存放期間,如果沒有合理的對其進行管理,也會導致構件損壞,從而影響整個建筑的質量安全;總之,構件在質檢合格出廠后,至正式使用前的整個過程,都需要進行科學管理,以避免因構件出現質量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發生。
吊裝作業常見的安全隱患大致分為以下3 類:①沒有或未嚴格執行的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導致因出現“三違”現象而發生安全事故。②未合理應用機械設備,存在未入場檢驗合格即進入施工現場,未正確對設備進行保養和檢測、“帶病作業”等,也容易增加安全隱患,導致脫鉤、斷繩等常見事故發生。③未制定合格的吊裝方案,或未按吊裝方案進行施工,出現綁扎不牢、吊物重心選擇不當等,導致事故發生。實際上,對于裝配式建筑而言,吊裝作業量較傳統建筑更為繁重,從而增加了在此環節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健全的規章制度、合理的吊裝方案、規范的安全管理對于減少吊裝作業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裝配式建筑施工涉及高處作業時,容易出現高空墜落和墜物安全事故。據有關的數據顯示,高空臨邊墜落風險的發生率大約在25%~30%[2]。高出作業中的安全隱患主要分為3 類:①安全防護設施、設備失效。②管理人員違章指揮、作業人員違章作業。③材料、工具等存放和運輸不合理。高處作業不僅容易造成作業人員本身的傷害事故,還容易導致因臨邊防護、隔離圍擋等設施不可靠導致的非高處作業人員傷害事故。因此高處作業隱患應從針對作業人員本身和其他兩個方向識別和預防。
在臨時用電中,常見的安全隱患有:電工無證上崗、電線亂搭亂接、使用不合格的配電箱及電線等材料、接地接零及漏電防護設置不合格等。常常導致漏電、火災、設備損壞等事故發生。臨時用電是施工管理中容易忽視的環節,但往往照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應引起重視。
由于裝配式建筑屬于新興領域,尚未形成完善的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技術規范等,而管理及技術人員對于裝配式建筑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水平尚待提升。對于裝配式建筑安全管理而言,專業人才的缺失是目前最大的困難,培養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壯大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方面人才隊伍,加強裝配式建筑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及繼續教育;培育技能型產業工人,是目前整個裝配式建筑領域都要重視的課題。
在裝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對于人員的管理需要從以下3 個方面入手。
(1)完善裝配式建筑人員技能水平評價體系,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通銜接。重視人員的從業資格,不斷的提高市場準入標準,積極引進高素質的管理、技術人員,確保關鍵管理、技術崗位的從業人員具備與其職能匹配的專業技能。
(2)打通裝配式建筑工人職業化發展道路,弘揚工匠精神,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將發展裝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規劃建設考核指標。
(3)企業需要重視對人員的管理,建立健全對人員管理的規章制度,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實行關鍵崗位考核制度,輔以獎懲措施規范管理、施工行為,切實提高有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能力。
裝配式預制構件成品的外形、尺寸等較為特殊,為了有效避免構件運輸與存放期間出現安全事故,需制定科學合理的運輸方案。根據構件特性,制定正確的包裝、綁扎方法、選擇合適的運輸路線,做好成品保護工作,避免因包裝不當、路面環境惡劣等因素導致的安全質量事故發生。當預制構件安全運輸到施工現場后,還需要格外重視現場存放的安全管理。一般來說,施工現場應設置專門的構件存放區域,滿足構件防火、防潮等的要求。對構件進行科學分類,根據構件的使用先后和吊裝順序進行堆放,避免場內二次搬運對構件的質量和性能造成缺陷;同時應嚴格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2011)中對裝配式預制構件運輸和存放的要求進行具體的布設;設置專人負責對構件的運輸及存放進行管理,對減少在此期間安全事故的發生有著顯著成果。
4.3.1 合理選擇起重機械
起重機械的型號、性能與整個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有直接關系。為此,在起重機械的選擇時,首先需保證其中機械的性能、規格可以滿足裝配式施工的實際需要,對入場的機械應具有出廠合格證要結合特種設備管理方面的要求,做好設備的備案以及注冊等工作。利用起重器械完成構件安裝施工前,還需要全面的檢查設備的性能及有關證書,確保設備處于安全狀態。在施工期間應做到對設備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保養維護,以避免因設備缺陷或損壞導致的吊裝作業事故發生。
4.3.2 加強人員管理
裝配式建筑施工中,因人員操作不當、違章指揮及作業而引起的事故屢屢出現,為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需要加強對人員的監管力度。首先,應確保司機、司索工等特種作業是經過培訓考核合格的,滿足關鍵崗位持證上崗的要求。其次,應加強人員的教育培訓,注重培養現場管理、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以及對安全隱患識別及處理的能力,尤其要培養管理及施工人員對裝配式吊裝作業安全管理區別于傳統吊裝作業的認識;最后,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的結合該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等內容及時對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培訓,保證人員可以具備最先進的專業素養和技術,以便與社會發展形勢相適應。
4.3.3 構件吊裝作業過程管理
吊裝作業應遵守《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的要求,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并根據具體情況適時組織專家論證。切忌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形式主義”的審核、審批及執行。在設備檢測合格、人員安全技術交底完成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吊裝作業。“十不吊”的規定對于指導吊裝作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關鍵在于能否按照此規定執行。試吊,是驗證其中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施工現場最容易忽視的環節,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員積極履職,做好吊裝作業旁站工作。再則,安全防護設施是有效預防安全事故及減輕事故傷害的重要保證,吊裝作業過程安全管理應當保證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的齊全、有效、可靠。另外,施工環境對于吊裝作業的安全影響巨大,地基承載力不足、設備間距不合理、大風大霧天氣影響等亦是吊裝作業安全事故誘發的高頻因素。
裝配式建筑施工中,臨邊墜落事故發生的概率是比較大的,應予以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預防。在做好臨邊防護的同時,采取更先進的施工工藝及方法,是裝配式建筑安裝未來需要思考的方向。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施工機械代替人員安裝作業。
基于目前人工智能應用于施工領域的技術局限,當前外掛腳手架工藝是預防臨邊墜落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該工藝可以有效的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通常來說,裝配式項目的外掛腳手架,大多由3 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水平鋼平臺、三角鋼牛腿和立面鋼防護網。在應用該工藝的過程中多會使用掛點的方式,將其安裝在預制外墻上。在完成第一層外墻的施工任務后,利用起重設備將腳手架起吊,同時放置在掛點槽口中,以便為上層的施工提供保護措施支持,且腳手架的高度也會隨著施工進程的變化而升高。但是在外掛腳手架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其自身的安全隱患,即掛點槽口位置太淺,也沒有合理的設置防脫落措施,一旦鋼絲繩、掛鉤等連接措施失穩、失效,很容易因掛架脫落從而誘發安全事故,為此在使用期間需要加強重視[3]。
高處墜物的情況在裝配式施工中也是常見的,但是在施工期間,在使用構件吊裝工藝的過程中,是不能在建筑外圍設置防護網的,這就導致在吊裝施工中,很容易出現零部件高空墜落致人員傷亡的情況。這時候可以通過設置隔離區來預防因非作業人員進入作業區出現高處墜物的傷人事故,同時加強對作業人員的管理,規范管理、作業人員的行為,避免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導致的高空墜物傷害事故,為安全施工提供重要保證。
4.6.1 構建預制剪力墻的臨時性支撐體系
在對預制剪力墻進行組裝時,在脫離起重設備吊鉤前,需借助適宜的工具,設置臨時支撐體系,來為構件的安全和穩定提供重要保證。需注意的是,斜撐鋼管與地面的夾角度數需控制在45°~60°,上面的支撐點則控制在預制構件的2/3 以上的位置。此外,還需在預制構件下部,設置短斜撐,避免出現底部滑動的情況。
4.6.2 不斷完善和優化預制樓板臨時支撐體系
在預制樓板的組裝期間,技術人員需要充分的考慮到起重設備脫離吊鉤前的受力狀態以及臨時架的穩定性,并借助立柱式支撐架等設置盤扣式,來為預制樓板設置臨時支撐體系。
4.6.3 合理拆除臨時支撐體系
施工期間,施工人員還需對臨時支撐體系進行正確的拆除,嚴格規范拆除施工的流程。在拆除臨時支撐體系的過程中,在同層結構施工結束后,當混凝土強度達標后就可以進行拆除。在拆除期間,需要綜合分析上層與同層施工中的受力程度,合理選擇拆除時間,當完成上下工程施工后,且混凝土澆灌達標后就可以對臨時支撐體系進行完全拆除[4]。
重視臨時用電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標準化的用電管理制度,抓好源頭防控、落實專人管理,將用電安全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個人,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②注重過程控制,開展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及時發現、處理隱患,根據項目施工進度、設備設施安全性能,及時調整、維護用電設備設施,確保用電安全處于可控狀態。③加強對相關人員在用電方面的安全教育及技術培訓工作,提升管理人員、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水平,做到全員防范、全員治理、全員監督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總而言之,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給我們的城市建設增加了一種新的可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的建設帶來便利。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最大限度利用這項技術帶來的便利,有效規避其弊端,方能將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