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智
(青島市嶗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山東 青島 266000)
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國際領域依舊存在著爆發戰亂的可能。因此,基于工程經濟性的地下空間以及人防工程融合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已初具規模,且具備大規模開發地下空間的經濟實力。
迄今為止,中國有近14億人口。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緩解城市人口壓力,有效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合理開發地下空間,擴大城市規模。受城市生態功能和生存功能的制約,我國的高層建筑已經到了發展的極限,不能繼續向高海拔發展。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是未來中國城市發展的主要趨勢。
由于我國土地資源有限,城市建設用地顯得尤為珍貴。因此,我國有關部門提倡開發城市地下空間,在節約城市建設用地的基礎上,提高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同時,有序、及時地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將使極其有限的土地資源為城市建設中發揮更高的效益。此外,這種城市建設模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國城市的集聚效應,引導社會和城市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從而緩解土地資源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緊張關系。
城市中心、居住中心、機場、碼頭、車站等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對外交通樞紐和人口相對密集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堅持統籌規劃、地上地下統一建設,必須考慮地下避難所的防空防災空間,以避免自然災害和空襲造成的大量人員傷亡。在規劃建設地下水庫、地下輸變電站、地鐵工程、給水總管等城市生命線工程時,要確保具備足夠的防災、抗震、防空、抗毀等防護能力,提高全市綜合抗災能力。二是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建設中,要充分考慮人防要求。城市地下空間作為人防工程系統的疏散網絡或城市居民集散地;地下空間防護條件較好的部分為準人防工程。根據其固有的防護能力,在戰前進行適當改造,實現平戰功能轉換,作為物資儲備等人防配套工程,留有提升防護能力的空間;人防地下室應盡可能與城市地下空間連通,預留連通口和出入口,擴大和加強城市地下整體防護體系。
地下空間開發是城市總體規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遵循統籌協調、互利共贏的原則。地下與地上的協調互利,要求地下空間開發在區域區位、空間環境、功能類型、建設規模、速度流向、施工技術等方面與地上建筑空間環境相適應,從而有效提升城市整體功能,改善城市環境,并且使地下空間開發項目獲得最佳社會效益,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戰備效益。從地下空間開發的區域區位、空間布局和功能類型來看,宜將高層建筑與地下室結合起來,形成集商業、娛樂、居住于一體的綜合體。加強城市中央商務區停車場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住宅用地不足的情況下,應開發地下停車庫、服務性商品房、加油站、水泵房等配套設施的地下空間。從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來看,將部分城市建筑空間轉移到地下,可以緩解地上空間的緊張和交通擁堵。相應地,可擴大地面綠化,改善和美化城市環境;同時,地下空間還可以通過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設備從地面吸收新鮮空氣,從而改善地下空間環境,使地面與地下、人工與自然實現和諧共享和良性生態循環。
我國地下空間開發水平低,政策法規不完善。缺乏宏觀調控措施,阻礙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發展進程。具體而言,對于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管理、資源投資、投資后產權分配、商品價值、增值要素、競爭機制、稅收、合同、監管等方面,沒有具體的規定進行限制和規范、實施和管理,使得地下空間初步發展處于無序狀態。因此,要提高發展管理水平,必須加強立法工作。
規劃的作用是使各方能夠有目的地和有計劃地實施項目。我國對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的考慮不夠系統長遠。具體來說,沒有從戰略的角度進行全面細致的規劃。人防部門需與建設、規劃等有關部門制定重點發展人防地下空間布局的“聯合”規劃。與城建相結合,從減少人防工程與地面建設的沖突、提升戰備功能的角度出發,讓資源發揮有效作用,服從城建,為人防服務。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道路交通對城市的影響最大。一旦城市道路交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很容易造成地面交通癱瘓。因此,考慮到這一環節,必須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如果能在地下空間找到一種地下交通方式,不僅能有效解決地面交通帶來的問題,還能有效促進城市其他建筑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地下空間的整體發展。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趨勢可分為大型、一體化和地下三種類型。但據調查分析,現階段許多地下市政管道分散、直埋。但是,以這種方式埋設的管道,一旦發生空襲很容易被破壞,甚至在市政道路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日常維護中也很容易被破壞,對公眾造成嚴重危害,也會影響地下空間的利用效率。如果我們在這個區域利用地下空間,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此外,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地面上存在著許多危險建筑,如變電站、水處理廠、泵站、核電站等,此類建筑物的存在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地球生態環境構成一定的威脅。如果能夠在不影響高危建筑物使用的情況下將其轉移到地下,那么其對人們的威脅就會被降到最低,城市生命線的安全也將得到保障。
在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規劃中,政府應發揮應有的作用,協助建設單位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不僅可以保證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的質量,而且可以提高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的完整性。評估工作的主要內容應基于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能否滿足特定的功能要求、建筑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性,以及城市的實際情況,將其作為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的基礎,從而使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計劃可以更加標準化和人性化。
只有建立科學、完整的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方案標準評價體系,才能有效衡量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間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之間的關系是否平衡。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可能與整個城市和環境的發展分開,以尋求創新。建立規范的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方案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保證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間設計與城市總體規劃設計的協調性,并確保兩者的同步發展。因此,相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在系統建設中,要求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規劃設計單位根據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設計的現狀、內容和發展趨勢,合理確定標準,提供科學的指導,確保所制定的內容專業、規范、全面,并予以實施。
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間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雖然相互獨立,但可以有效地統一和協調,這將對城市發展和建設效率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在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間設計過程中,必須把城市規劃與設計有效結合起來,以城市規劃設計的具體政策和主要方向為指導,確保兩者的設計目標和理念基本一致。
本文首先闡述了人防的概念,人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加強人民防空部門的管理權限。人防部門要從國家長遠利益出發,在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的前提下,積極發揮自身管理職能。其次,要提高公民的人防意識,廣泛宣傳人防工程是城市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程。再次,要提高人防部門的人員素質,加強人民防空工程規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人防建設的重大意義。最后,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應充分考慮人防功能,不僅要保證人防工程的建設,而且要有機地結合城市建設和人防工程,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