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無錫市緊抓“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契機,突出“五抓五強”,深化改革創新,全力探索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無錫路徑”,有效實現風險在第一線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決、共識在最基層凝聚、美好在家門口實現。
抓機制,強動力。2014年起相繼出臺《關于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的意見》《關于規范工作事項進社區(村)實施細則》《關于實行社區工作準入制度的意見》《關于推進城鄉社區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文件。2017年,在全國率先出臺《村務公開規范》,明確“黨務、財務、政務、事務、服務”公開標準。2020年,制定《關于實施〈村(居)民委員會蓋章證明事項清單〉〈村(居)民委員會依法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和〈村(居)民委員會依法協助工作事項清單〉的通知》,明確城鄉社區工作事項,真正讓基層干部心無旁騖抓工作、輕裝上陣干事業。
抓自治,強活力。健全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充滿活力的居民自治機制,深入開展以居民會議、議事協商、民主聽證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實踐,形成“有事好商量”民主協商品牌,涌現出江陰市山泉村、惠山區堰新社區、新吳區太二社區等一批基層民主協商范例。通過建立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定期開展居務財務公開、民主理財、離任審計、社區“兩委”成員述職評議及第三方居民滿意度測評等多種方式,傾聽民情民意,接受群眾監督,促進民主自治。積極推進“院落自治”“樓道自治”試點,有力破解了人際關系冷漠、居民參與自治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抓組織,強能力。進一步優化村(居)規模設置,推動新建社區按照2000~3000戶規模進行設置,推動超大型城市社區的規模調整工作。在清產核資到位、程序合法合規、注重民主民意的基礎上,穩妥推動“空殼村”撤并工作,有效理順了基層治理架構。2021年一季度,全市1198個村(社區)圓滿完成換屆工作,一次選舉成功率達100%。全市541個村委會共依法選舉產生新一屆村委會成員297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80.17%,平均年齡39.99歲。全市657個社區居委會共依法選舉產生新一屆社居委成員3590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93.31%,平均年齡38.76歲。
抓隊伍,強實力。2018年,市民政局聯合市委組織部、編辦、財政局下發《無錫市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2019年,市民政局聯合市委組織部、人社、財政等五部門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構建社區工作者“星級+薪級”職業體系的實施意見》,以“星級社工”評定為抓手,制定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為提升全市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提供優質隊伍保障。在推動“星級+薪級”職業體系落實后,全市各地社區工作者得到了真正的實惠,極大推進了社區工作者隊伍“穩心留根”。
抓聯動,強合力。大力推進“五社聯動”,培育“政社互動”多元主體。搭建“市—區—街道(鎮)—社區”社會組織四級服務平臺建設,構建起社會組織孵化培育的立體化支持體系。開展資源對接活動60多場,全市各類基金會投入500多萬元扶持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服務項目,形成了“民政牽頭謀劃、基金會募集資金、社會組織提供專業服務、社區居民百姓受益”的新型公益慈善生態。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及時發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據標準和條件吸納社區居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從2018年起,連續4年開展社區治理服務創新項目評選活動,有500多個社區(村)參與項目評比,水秀社區“零距離”工作法入選民政部“全國10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新吳區旺莊街道“益動旺莊”成長計劃被評為“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