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模型指出,地球將在10 億年后變得不適合居住。因為在地球升溫的同時,巖石、海洋和板塊構造的互相作用會使水分干涸變得更快。最終,地球將可能滴水不剩。
據國外媒體報道,太陽將在幾十億年之后變成一顆紅巨星,并將地球吞噬進去。其實,人類不用擔心,因為早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前,地球就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太陽的熱量會逐漸增加,慢慢地,足以使地球的海洋蒸發、沸騰,最終消失。
目前,太陽仍然被歸為主序星(由于核反應產生的巨大輻射能使恒星內部壓力增強到足以和引力相抗衡,恒星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達到完全的流體靜力學平衡狀態,這個時期的恒星稱為主序星),意味著它正處于生命期中最為穩定的狀態,在其核心進行著將氫原子轉變為氦原子的反應,并創造出能量。
對于太陽這樣的恒星,其主序星時期可以持續大約80億年。目前,太陽系的年齡大約為45 億年,這意味著其已經走完了一半以上的穩定期。
而當太陽完全演變成紅巨星的時候,地球將無法繼續存在。太陽表面很可能會擴張到現在的火星軌道,盡管地球軌道也可能向外擴張一些,但并不足以抵抗太陽的引力作用。屆時地球或將被太陽吞噬,分崩離析。
早在地球被吞噬之前,地球上的生命就已經迎來末日。甚至早在太陽核心的氫原子耗盡之前,地球的狀態就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隨著氫的消耗,每10 億年,太陽的亮度將會增加約10%。亮度的增加意味著地球接收到的熱量隨之增加。隨著溫度升高,地球表面的水將會加速蒸發。
對太陽來說,亮度增加10%聽起來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對地球生命而言,這就是災難性的。10%的能量變化已經足以改變太陽系適居帶的范圍。適居帶是指行星系中適合生命存在的區域,在這一區域內,行星表面可以存在穩定的液態水。
如果太陽亮度增加10%,意味著地球不再處于適居帶內,地球上的海洋將蒸發殆盡。當太陽核心的氫完全耗盡的時候,火星將進入適居帶內,而那時的地球表面已經因為溫度太高已經無法保持液態水的存在。
由于地球大氣層中充滿了水,受到來自太陽高能射線的轟擊,大氣層最頂部的水分子會不斷分解,以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形式逃到太空,最終使地球的水完全消失。
那么,地球到達這一階段的速度會有多快?有的模型指出,地球將在10 億年后變得不適合居住。因為在地球升溫的同時,巖石、海洋和板塊構造的互相作用會使水分干涸變得更快。還有的模型認為,地球生命或許能夠支撐比10 億年更長一點的時間,因為不同的生命形式所需的條件不同。
當然,地球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沒有任何模型可以完美匹配。科學家指出,慶幸的是人類還有10 億年的時間,火星可能將成為人類下一個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