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軍
(濱城區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給水利工程帶來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干擾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水土流失問題,也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點問題,為了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本文對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進行分析,詳細介紹了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具體應用情況。
由于水利工程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項目,可能存在水土流失的問題。而水利工程項目中,水土保持工作就是避免發生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將水土流失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水利工程建設時進行水土保持工作,則能減少水利工程中的水土流失,確保施工中水土流失問題不會成為影響工程項目的問題。另外,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好的話,也會給水利工程帶來影響,甚至干擾水利工程的質量[1]。
根據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水土保持工作,需要貫穿在整個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甚至后續的使用全過程。在規劃設計階段,需要明確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施工階段的水土保持,可以分為點性和線性兩種工程,并根據現場的情況,對水土保持工作進行優化,達到因地制宜的目的,從而降低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工程管理階段的水土保持是要進行及時監理,通過監督和管理工作,降低水土流失的發生,提升水土保持的作用,為水利工程建設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同時,需要將水土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相聯系,注重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2]。
既往很多工程實踐表明,如果水土流失現象極為嚴重,那么水利工程建設及使用過程中發生洪澇災害的風險就會顯著增加,進而對周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既往部分地區沒有給予環保工作推進情況較高的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用地早期就發生了明顯的水土流失問題,植被覆蓋不足,土壤的實際保水量明顯降低,很多水資源無法順利滲透到地下空間,而大量泥沙進入河流、水庫,削弱了河床泄洪與水庫調蓄能力,容易引起“小洪水、高水位、重災害”[3]。
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會給水利工程周邊的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如果不能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就會影響水利工程周邊的環境,部分植被的生長空間被剝奪,動物的棲息地也會減少,所以水土流失同樣會給水利工程周邊的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
水利工程施工中,如果沒有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就會導致周邊的水土不斷流失,進而導致施工過程中,泥漿會隨意迸濺,不僅影響施工,還會有坍塌的風險。一旦發生坍塌,就會嚴重影響施工效率,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設[4]。
水土流失,是山體中的水土隨著雨水流向河流和水庫,而流向河流和水庫之后,就要靠河流和水庫將這部分水土消化掉,如果消化不掉,就會導致泥土在河流和水庫里堆積,從而造成河道的堵塞和水庫的淤泥堆積,這樣會干擾水利工程的功能發揮。除此之外,大量的淤泥和堵塞的存在,也容易誘發大型的洪澇災害,一旦洪澇災害發生,就會給水利工程帶來嚴重影響[5]。
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項必須執行的項目。為了避免各種水土流失的危害發生,就需要確保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可靠、有效。
為了保證水利工程的建設效果,需要增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水土保持意識,加深工作者和群眾對水土保持的認識,使其了解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由政府有關部門下達相關政令,促進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得到落實。并構建和諧的工作架構,促使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水利工程建設前期,需要做好水利工程的勘察工作,掌握本地區的地形地貌及水文水質信息,以此為據設計科學合理的項目建設思路。
具體施工建設時,工作人員一定要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調整施工方案,并實現施工的精細化管理,在社會層面上加大宣傳力度,宣揚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意義,認真執行“三同時”制度,確保水利建設和水土保持活動同步推進,嚴控渣場堆積數目,加大本土植物的種植力度,拓展綠化建設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優化水土保持工作質效[6]。
充足的資金是水土保持工作順利、有效推進的重要基礎條件。地方各級政府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認真做好項目資金的保障工作,現實工作中嚴格按照現行法律要求,制訂最科學、合理的工作實施方案,并提前做好資金預算工作,實際中加大投資力度,確保更先進、有效的技術措施用在水土保持領域,體現出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政府除了自身加強財政支持之外,也要積極引進社會資金,基于招商引資的形式使水利工程建設中獲得更充足的資金,進一步提升水土流失問題的整治效果。針對積極參與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企業,政府要在政策上做出適度傾斜,比如,減免部分稅收等,借此方式吸引更多的力量參與水土保持工作,逐漸建立健全長效運行的工作機制。積極做好工程資金使用情況的審查工作,以防出現部分資金挪用、占用的情況,遏制貪污腐敗的風氣,確保資金利用效率,輔助提升施工工作質量。
為進一步提升水土流失問題的治理效果,實際工作中要有機結合工程手段與生物措施。
首先,采用開挖面防護措施,手段主要有噴播植草、石頭網絡植草等。也可以嘗試通過修筑一些排水溝去發揮輔助作用,借此方式弱化對坡面結構的沖刷作用,要將那些穩定性較差的坡面作為重點關注對象,特殊情況下可以建設部分截流溝,以將徑流造成的沖刷作用降到最低。
其次,認真做好取土場和棄渣場的防護工作,其中取土場的防護是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要對坡壁局部進行整頓處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平整性,并在局部地段栽種植物,設置排水設施,降低山坡雨水對坡面結構的沖刷破壞力度。棄渣場防護實踐中,加大坡面整治項目的利用力度,將石擋土墻布置在危險系數較大的部位,在確認坡面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后,通常就能有效布置出排水溝設施。采用適宜的方法提升平臺外形美觀度,如在其上栽種一些景觀樹與花草,不僅起到美化作用,還能對水土資源起到一定防護作用。
最后,主動完善臨時工程。水利工程建設時,臨時施工道路隨處可見,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養護工作。在工程完工以后,如果后期有繼續使用的需求,則要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建立健全排水系統、栽種樹木花草等[7]。
工作人員要明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難點,分析既往工作實踐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完善現行管理制度,完善責任到個人機制與獎懲機制,一方面能有效約束、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另一方面在發生問題時也能快速追查相關人員的責任,提升問題處理效率,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實施“周報告、旬督查、月小結”推進機制,每周匯報水土保持項目、重點工作實施情況,每隔10 d左右前往現場進行督導服務、核實工作進度,每月對比方案計劃與目標任務,歸納經驗,探查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確保水土保持工作能高效推進。
工程措施的應用主要涉及坡面、溝道及小型水利工程3大方面。實際中,一定要合理規劃設計坡地,在此基礎上采用填筑局部水平面,修建水平溝,挖掘魚鱗坑等辦法,以規避發生水土流失問題。溝道工程內,要采用適宜的措施達到修整溝底各類型的地貌,比如,采用蓄水、澆地等措施。而在小型水利工程開工建設中,應密切關注地表徑流狀況,及時探查水土流失區域滋生出的干旱問題,編制合理有效的應對方案與策略,建造蓄水池、水窖等均是常用方法[8]。
水土流失問題不僅會加劇我國不同區域之間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巨噬,也會增加干旱、洪澇災害發生的風險,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設與使用效益,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故而,水利工程建設中應重視水土流失問題,從多個方面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設方自覺增強水土保持意識,政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結合運用生物措施和工程策略等,多舉措并用,確保水土保持工作規范、有效運行,最大限度地提升水土流失問題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