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東梅(重慶市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
癌癥現已成為中國高發疾病之一。正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所強調的,癌癥患者承受著沉重的疾病負擔,存在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在中國,每10分鐘就有55人死于癌癥;全球約有50%的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病例來自中國。另外,診斷時間過晚也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負擔。在中國,約有55%的肝癌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III期或IV期,這一數字在美國和日本分別為15%和5%。我國肝癌5年生存率僅為14.1%,明顯低于國外。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癌發生最常見的病因,我國大約80%以上的肝癌患者由慢性乙型肝炎引起。慢性乙型肝炎通過有效抗病毒治療可以減少肝癌發生,所以醫生都會盡全力去動員患者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醫生要求患者每6個月來醫院進行一次檢查,目的是關注患者對治療的效果,有無不良反應,依從性如何?同時也會注意肝臟是否有肝硬化和癌變的跡象,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40歲以上男性是肝癌高風險人群,不合理的治療、飲酒過量等危險因素會提高患肝硬化、肝癌發生率。
肝癌的癥狀包括:黃疸、胸腹疼痛、腹水、消瘦、胃口變差、腳腫等。當這些癥狀出現時,往往代表著肝癌已發展至較嚴重階段。乙型肝炎患者只要固定且持續復診進行檢查,一般都能夠及早發現肝癌。
肝癌診斷方面一般都需透過驗血及超聲波檢查,若只進行單一檢查的話,準確度會不夠精準(只有約70%),但若能按照兩種檢查結果進行診斷的話,準確度可提升至90%或以上。若透過其中一項檢查發現可疑的話,則可使用CT掃描或MRI掃描進行更深入的檢查。
若首次檢查結果屬于被遺漏的那10%的話,一般都可在6個月后的下一次檢查發現,所以定期復診真的非常關鍵。
對于HCC高危人群的定期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HCC治療療效、提升生存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