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委統戰部課題組
按照市委的決策部署,2021年合肥市委統戰部組建30個督查小組,對全市宗教工作進行了一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毯式”大督查。督查組歷時19天,共督查122個鄉鎮(街道、社區、園區)、21個宗教團體、663處宗教活動場所、市及各地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重點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委關于宗教工作決策部署、執行《宗教事務條例》及相關法規、黨委(黨組)和宗教工作責任人履職、宗教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基層宗教工作信息員作用發揮等8個方面內容。督查組深入基層摸實情、直面群眾問心聲,廣泛接觸各級黨政干部、基層信息員、信教群眾、宗教教職人員等,訪談座談950人,了解掌握真實情況。這次督查得到廣大信教群眾的擁護,發現并有力推動解決了一批宗教領域問題,切實維護了全市宗教領域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安徽省合肥市居皖之中,是長三角副中心城市,人口近千萬。合肥市宗教歷史源遠流長,佛、道、伊、天、基五教俱全,信教群眾近10萬人,其中基督教55117人、占65%,伊斯蘭教10355人、占9%,天主教913人、占不到1%。宗教教職人員363人,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651個,宗教團體29個,宗教院校1個。佛教和道教信教群眾多,但普通信教群眾沒有嚴格的入教程序,人數難以精確統計。此外,多種民間信仰與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結合在一起,參與民間信仰活動的群眾較多。
近年來,合肥市委統戰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基本原則,積極推進“組織機制規范化、人員管理規范化、活動場所規范化、財務管理規范化、隊伍建設規范化”等五個規范化建設。
(一)加強組織管理,確保責任“零缺位”。一是進一步落實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緊緊抓住宗教工作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構建落實主體責任的工作體系,做到黨委“不松手”、黨委書記“不甩手”、班子成員“不縮手”。二是建立健全包保聯系制度。推動建立市、縣、鄉、村、組五級包保聯系制度,將宗教領域各項工作和每項制度細化、量化、標準化,落實到各個環節、各個崗位、各個責任人,做到任務層層分解、壓力層層傳導、工作層層落實。三是強化督查問效和考核。明確鄉鎮街道宗教事務屬地管理責任,制定責任清單,將宗教工作情況列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建立健全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村級宗教工作的指導督促,明確專人負責宗教工作,實行周通報、月調度、季總結,對因工作不力影響整體工作開展的進行通報批評,對因工作不重視、責任不落實導致發生重大問題的堅決嚴肅追責問責。
(二)突出協同管理,確保銜接“零斷檔”。一是始終堅持一盤棋思想,在“大統戰”工作格局中強力推進宗教工作。對各成員單位宗教工作職責進一步完善,制定《合肥市民族宗教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清單》,發揮“大腦中樞”作用,謀事、議事、定事,形成定期調度、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情況溝通、信息共享、會商研判、聯合執法的跨區域、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特別是注意加強同綜治維穩信訪中心的聯動,補齊短板弱項,定期會商研判,推進聯合執法、綜合執法,形成治理非法宗教活動的合力。同時注重把黨政、群團、社會組織等方方面面的資源力量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不斷鞏固擴大紅色陣地,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宗教工作格局。三是注重發揮基層宗教工作信息員“前哨站”作用。嚴格執行《合肥市宗教工作信息員制度》,強化對全市1704名基層宗教工作信息員的考核管理力度,壓緊壓實基層宗教工作信息員工作責任,保證信息員隊伍保持相對穩定。加強宗教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基層宗教工作信息直報系統,利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充分發揮信息員觸手作用。
(三)規范標準管理,確保場所“零死角”。一是推動宗教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制定基層宗教工作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建立健全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組織議事規則、財務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并公開上墻,接受宗教事務部門和信教群眾的監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辦事,把宗教活動場所的各項活動納入制度化管理軌道。全面清理場所內宗教非法出版物,深挖線索來源,有效提升宗教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水平。二是積極推進宗教活動場所資金標準化管理,完善奉獻箱管理三人小組和財務監督小組機制,制作制式《宗教活動場所現金入賬登記本》,落實宗教活動場所現金收入登記入賬制度,創新設立“資金管理云平臺”覆蓋全市所有宗教活動場所,形成“平臺統一、管理專業、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的財務監管機制。三是實現宗教活動場所進出人員標準化管理。加強宗教活動場所安全管理,組織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有計劃、有重點地對宗教場所教職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法律法規、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警惕意識、防范意識和緊急處置能力。落實宗教活動場所信教群眾刷卡進出措施,做到“人、證、號、冊”的一一對應、有機統一。
(四)嚴格依法管理,確保防控“零疏漏”。一是配齊配強配優基層宗教行政執法隊伍。實現合肥市本級及12個縣(市)、區、開發區新成立宗教行政執法隊伍全覆蓋。合肥市本級及12個縣(市)、區、開發區共安排新增行政編制26個、政府購買服務23名,其中9個縣(市)區共核定增加行政編制24個,政府購買服務19名,全部實行“專班專人專崗專責化”管理。通過“三個一批”,即選調一批、招考一批、轉任一批,配齊人員力量。二是加強對風險隱患的摸底排查、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在全面排查梳理本地區宗教工作基礎信息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常住人口尤其是流動人口宗教信仰摸底,逐一排查、人人過篩,確保鄉(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重點緊盯失聯失控人員,主動把握風險走向,謀求工作主動,善于觀察態勢,勤于發現苗頭,確保風險隱患“看在眼里、放在心里、記在腦里、抓在手里”,精準阻斷“爆點”的導火索,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進一步鞏固深化整改成果。深入總結宗教工作大督查工作經驗,繼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對已完成整改的問題和新識別出的風險點進行評估梳理,建立健全“清單+閉環”風險隱患預警、“回頭看”和應急處置機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找準應急要點、掌握處突規律,一手抓化解、一手抓報告,防范境外滲透組織與境內非法組織勾連。緊盯被打擊取締但仍暗地里活動的非法宗教組織,防止出現區域性聯合,始終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設置群眾信訪有獎舉報制度,實現宗教領域“群防群控”,在關鍵時刻有針對性進行穩妥慎重處置,形成強大震懾。
(一)對宗教工作重視程度有待提升。少數領導干部對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宗教工作“無小事”但也“出不了大事”、基層宗教工作的一點問題不足以影響全局;有的存在“就事論事”思維,沒有真正認識到宗教與日常工作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二)宗教工作規范化管理有待加強。基層信息員制度執行存在打折扣現象,信息員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宗教團體規范化管理意識不強,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存在短板,少部分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還存在不規范問題。
(三)境外宗教勢力滲透更加隱蔽化。境外宗教勢力加速同境內非法組織勾連,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滲透活動,其手段越來越復雜、方式越來越隱蔽。有的計劃對青少年群體進行非法滲透、有的假借資助貧困兒童名義向未成年人傳教等,一些宗教滲透組織具有明顯的“非宗教”特點,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尊重宗教工作規律,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舉措,健全工作制度,壓實工作責任,著力提升宗教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共同創造社會和諧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
(一)堅持黨對宗教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健全和完善宗教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是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宗教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明確黨委主要負責人為本地區本單位宗教工作第一責任人,黨委統戰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本地區本單位宗教工作直接責任人。不斷健全和完善宗教工作協調處置機制,修訂完善宗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把宗教治理納入政治巡察重要內容,加強對宗教工作的規劃、引領、指導、督查。嚴格落實宗教工作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動態調整宗教工作信息員隊伍,做到人員相對固定,確保基層宗教有人管、有人問。把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方針政策納入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必學內容,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訓必修課程,提高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信教群眾在基層,宗教工作重心在基層,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管理功能、服務功能,把宗教事務管理納入基層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發揮其在道德教化、倫理約束、文化引領等方面的作用,扎牢防止宗教滲透和無序發展的籬笆。
(二)提升“導”的工作水平。《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要堅持以“導”的態度對待宗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黨的宗教工作,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好,關鍵是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準,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導”的根本指向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引導宗教界在政治上形成正向共識,正確地“收”和正確地“放”,就是正確地“導”。通過構建宗教工作理論教育培訓體系,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宗教理論政策培訓,提升黨政干部宗教理論素養,把“導”的工作理念融入工作實際,提升“導”的工作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團結信教群眾,不斷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針對當前宗教工作“六化”(小型化、分散化、隱蔽化、網絡化、利益化、極端化)特點及年輕化趨勢,建立宗教工作包保聯系制度,加強跨地區交流協作,充分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提高宗教治理智慧化水平。切實有效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以“五送”(送法律、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送溫暖)為代表的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特困群眾關愛行動,注重健全農村低收入人群常態化幫扶機制,有效消除宗教對群眾的精神誘惑,著力鏟除滋生非法宗教活動、宗教滲透蔓延的土壤。
(三)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指導宗教界以“一引兩導四進四有”(即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堅持宗教中國化導向、堅持宗教工作法治化導向,國旗國歌、宣傳標語、法制教育、道德模范進場所,有主題活動、有專題講稿、有規章制度、有社會服務)為主要內容,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教育和引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堅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凈潤,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發揚我國宗教界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和衷共濟的優良傳統,自覺把宗教自身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支持各宗教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于社會和諧和時代進步的、健康文明的內容,淡化和摒棄消極落后的內容,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講好宗教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故事,從“能講、會講”到“講到心坎上、講到行動中”,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增進“五個認同”。依托省會城市高校資源,建立區域性宗教研究平臺,開展宗教政策法規、互聯網宗教治理、宗教人才培養等方面理論研究,形成區域性智力合力,成為推動宗教治理的不息引擎。
(四)持續深入推進宗教工作治化建設。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不斷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緊盯中央關于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針,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安徽省宗教事務條例》,圍繞宗教界反映強烈、社會普遍關注、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哪里缺就補哪里,構建完備的宗教事務法規制度體系,完善宗教工作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以“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江淮普法合肥行”等為平臺,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宗教界和廣大信教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和教規的關系,遵守憲法法律,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增強他們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的自覺性,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公民意識。處理宗教領域問題,要發揮市縣鄉三級執法隊伍作用,始終堅持依法依規,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多做理順情緒的工作,以事實為依據,是什么性質就按什么性質處理,是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防止把宗教領域問題泛化擴大化。持續推進宗教活動場所合理布局,對較為復雜的情況采取“一處一議”,把宗教活動場所的各項活動納入制度化管理軌道,持續推動宗教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執行好民主管理制度,規范財務、人員和內部出版物管理,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位。
(五)支持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宗教團體是黨和政府團結、聯系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宗教團體的領導人不僅要有行政管理能力,還要有較高的宗教學識和深厚的信教群眾基礎。要定期舉辦宗教團體政策法規培訓班,組織開展宗教團體負責人季度學習會,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大力加強宗教團體領導班子、工作班子建設,改進民主管理方式。建立宗教團體內部的人才培育機制,把接受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愛國愛教、有一定宗教學識和在信教群眾中有一定威望的優秀青年宗教教職人才充實進去,培育一支梯次合理的后備力量,支持他們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營造健康和諧積極的氛圍。充分發揮宗教團體主觀能動性,提升宗教團體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完善內部民主監督等各項規章制度,同時為宗教團體解決實際困難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們能夠獨立開展工作。強化宗教團體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意識,規范各項工作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使服務性工作成為提升宗教團體吸引力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六)打造過硬宗教工作隊伍。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引領能力、把握政策能力、法治思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貫徹落實能力,著力打造一支精通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眾工作的宗教工作隊伍。做宗教工作的“內行人”,精準把握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講究方式方法,開展宗教政策法規輪訓,不斷提高政策水平。加強對宗教事務的依法管理,深入研究和妥善處理宗教領域各種問題,認真學習新理論新政策新規定,保持“本領恐慌”、加快“本領升級”。做信教群眾的“貼心人”,深刻認識和把握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廣大信教群眾是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下沉駐點、督查督導中深入基層一線,在解決問題中走進信教群眾、宣傳信教群眾、凝聚信教群眾、服務信教群眾,做群眾最“盼”的事、抓群眾最“怨”的事、幫群眾最“難”的事,不斷提升宗教工作隊伍能力水平。做提升狀態的“解題人”,以“穿透式分析問題、問答式謀劃舉措、持續式推進工作、現場式督查進展”工作方式,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以解題人姿態應對宗教工作的突發性、偶然性、不確定性,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層層剝筍、找出病灶、分析原因,以務實行動和有力舉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