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反應實現了凈能量增益,人類獲取無限能源取得了重大進展?這條新聞背后更可能的只是為了拿預算的文字游戲。
LLNL的科學家將192道紫外線激光聚焦到一個胡椒大小的高壓氘氚燃料球上,激光的能量為2.05兆焦耳。氘氚是氫的同位素,在高溫高壓下它們發生了核聚變反應,變成了氦并損失了一部分質量,這產出了3.15兆焦耳的能量,能量增益達到153%。
這確實是一項不錯的科技進展,但并沒有吹噓的那么偉大。實驗室玩了個文字游戲,投入生產激光的電能是300兆焦耳,遠遠大于激光本身的2.05兆焦耳。要是計算投入和產出比的話,其實只回收了1%的電量。
其次這次國家點火設施(NIF)本身是為了研究氫彈爆炸而建設的實驗裝置,這種慣性約束路線的本質只是引爆了一顆迷你氫彈,這種爆發能量如何收集是個大問題。要是哪天可控核聚變實現了長時間輸入大于輸出,并且還能把能量收集起來,那才是真正的大新聞。
而目前最靠譜的路線還是托卡馬克裝置和仿星器,我國正按照2029年并網、2050年規模性商用的路線圖穩步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