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松散地基于斯皮爾伯格的人生經歷,主要聚焦男主角的成長時期,以及他和父母的關系,其名字不叫史蒂文,但和其一樣住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斯皮爾伯格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住在鳳凰城,他用父親的8毫米攝像機拍攝家庭電影和冒險電影。高中時期斯皮爾伯格一家搬到了加州,后來父母離婚,他和父親一起居住,與父親的緊張關系也成為他打造《E.T. 外星人》《鐵鉤船長》《侏羅紀公園》《林肯》《貓鼠游戲》等電影的靈感。
本來以為影片會很乏味,很枯燥,結果卻非常真誠。米歇爾·威廉姆斯奉獻了近年來最佳表演,值得拿一個奧斯卡影后。導演再次貢獻了一部所有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的電影,更是為避免未來的斯皮爾伯格被扼殺在搖籃中。主角的母親是鋼琴家,父親是工程師,確實不一樣,多少個導演的故事,都是從童年擁有一臺八毫米攝影機開始。做夢是愛好,也可以是職業,汽車飛機火箭很重要,但是人類有時候需要想象力和虛幻的東西。

繼法拉利之后,又一位意大利汽車業大亨的生平故事將被搬上銀幕,他就是費魯齊歐·蘭博基尼。這部影片由前段時間剛剛宣布將重拍諾蘭《記憶碎片》的AMBI集團制作,影片涵蓋蘭博基尼的整個人生,包括他二戰中當空軍機械師的經歷、制造拖拉機起家,直至最后弄出了蘭博基尼跑車。當然,這部影片并不僅僅關于汽車、機器,也會展現鮮為人知的蘭博基尼的私人生活,比如他名人般的生活方式和動人的愛情故事。
估計是受《古馳家族》影響,也想將這個傳奇創意汽車的家族故事,作個浪漫的展示。可惜就是一個技工的執著和爭強好勝,故事比較平庸,如此按步就班地講故事,淡化了蘭博基尼設計制造的創意和浪漫。其中有一段,蘭博基尼送給法拉利一幅圖,鼻子噴氣的牛抱著驚慌失措的馬很搞笑。蘭博基尼敢于冒險的想法,不被別人認可的思路,在現實中逆流而上做成了。畫面質感是真不錯,復古的感覺營造得很好,片中的車看著都特別精美,像藝術品,抱著輕松的心情觀看就是了。

杰米·巴特利特,英國德莫斯智庫旗下的社群媒體分析中心總監,專業領域為在線社群活動研究,他也是英國著名學府蘇賽克斯大學社交媒體分析中心主任;他曾受邀在TED進行“神秘的暗網”演講,還曾被谷歌公司邀請,進行網絡科技與倫理的講座。為了創作《暗網》這本書,杰米在暗網上潛伏許久,在線下約采訪對象見面,積累了豐富的筆記資料,耗時四年,才把方方面面都寫得清清楚楚。
標題來自一個隱晦但不算隱蔽的網絡小組的歡迎語,來到這里的人,大多焦慮、孤獨、自我厭棄,而現實世界中,只要他們一開口,就會有鋪天蓋地的說教或者嘲諷。這些人在網絡上經由特定的路徑聚集到了一起,空洞得到了彌補,同時也因為這里充滿共情的回應而找到了避風港。在我看來,重要的還是操縱著電腦,使用著互聯網的人,互聯網只是人性的放大鏡,并不是罪惡的根源,如何處理好個人和互聯網的關系,也成為現代人的必修課啦!

本書為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廣中平祐先生的親筆自傳。作者以解決“奇點解消問題”的故事為線索,講述了自己如何學習數學、走上數學研究道路的歷程,分享了在挑戰數學難題過程中的思考方法與感悟,并就“數學與創造”“創造與情緒”“分析與大局觀”等話題做了深入闡述。另外,本書還收錄了老師研究生涯中的文章、照片等資料,是了解數學研究以及數學創造性思維的科普佳作。
有句話說“如果天才過了二十歲,就會淪為一個普通人”。不過也有例外。德國數學家高斯在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其過人的天賦,他在天才的光環中不斷成長,在純粹數學、應用數學和其他學科領域都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就。不要急于從書中尋找答案,要嘗試獨立思考。自己或許能想出解決方法,甚至能想出任何書籍都不曾記載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答案,才是從事創造性工作的樂趣所在。

幾年前,日本結束了平成時代,進入了令和元年,此后,原先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因新冠疫情推遲。本書是發表于月刊《文藝春秋》上連載的“五十年后的《直擊東京》”專欄文章中,精選反映了東京“人”的變化——居民生活狀態和個人意識轉變的十二篇文章匯總而成。從被高層建筑引發日常生活感覺失調的都市居民,到在遠郊山野和海島以傳統方式營生的獵人、漁師;十二篇有溫度的深度報道,帶你深度解讀東京這座亦新亦舊的國際化大都市多元復雜的真實面貌。
讀這本書讓我想起NHK的節目《紀實72小時》,記者在深夜蹲守某一個地點、與72小時之內遇見的陌生人展開短暫的交談,以此展開當代日本的某一個“里面”、某一種之前不為所知的眾生相,打開某一種帶著客氣的溫情、一種略微疏離的感動。而看的人也大多是在深夜一個人坐在熒屏前面,對著一杯酒或是一碗泡面,讓自己孤獨的生活得到一種映照,一種略廉價卻很充分的安慰。

林帝浣
任職廣州中山大學,畫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電腦報》專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