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子嘉 左可欣
譚迪熬 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首任專家,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會長,科技創新教育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
一次,我們在公交車上聽到兩位老人在討論糧食的收成與儲存問題。其中一位老人說,這兩年雖然谷子豐收了,但家里的糧倉年代已久,有點滲水,導致儲糧因霉變板結變質白白浪費了。在為他們感到惋惜的同時,我們不約而同地想要發明一個能自動監測糧食儲存狀況的裝置。
在學校科技輔導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們開展了研究。
一、前期準備
(一)搜索、查找資料
了解糧食儲存的相關知識,以及糧食因儲存不當造成的浪費情況。
(二)作品查新
通過上網搜索,查到與本課題相關的專利8項。經過比對發現,“防霉盲區”從未被提及,具有原創性,傳感器綜合技術也是新概念,因此,本項目的研究具有新穎性。
(三)成立研究小組
我們成立了糧倉防霉變研究小組,歐子嘉負責調查問卷的設計、研究報告的撰寫,左可欣負責資料(包括拍照、上網查新等)的收集整理,聯系作品的制作、調試與實驗等事宜。
(四)實地調查與訪談
通過實地考察、訪談、上網查找資料,我們對糧食儲存情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大型的糧食儲存倉庫(如中央儲備糧寧鄉直屬庫)的設備、設施很先進,配備了復雜而又全面的糧情監測和管理、處理系統,智能化程度較高。儲存在這里的糧食損耗率只有1%~2%。
小型糧庫(如雙江口金霞糧庫)現代化水平低,主要靠工人眼觀、鼻聞、手摸等方式了解糧情,因此儲存在這里的糧食經常存在表面良好而內部已變質的現象,糧食損耗率達4%左右。
農戶儲存糧食時,主要將糧食堆放在糧倉、墻角,或將糧食裝袋后堆在一起等。當糧食出現受潮、滲水、發熱等現象時,人們不能及時發現,所以農戶家中儲存的糧食發霉變質的情況時有發生,損耗率達8%~10%。
我們決定針對儲存糧食時不易被發現而又極易出現霉變的區域(我們稱之為防霉盲區)進行研究,設計制作基于無線傳感技術的防霉盲區動態監測霉變預警平臺。
二、設計原理
在防霉盲區安放溫濕度傳感器,即時捕捉溫濕度信息,并設置溫濕度超標報警程序。相對濕度超過75%或溫度超過30 ℃,傳感器發出報警信號,巡查機器人實時監測、接收信號,數字顯示屏顯示出現異狀的具體區域,同時語音報警器發出警報聲,提醒管理人員及時采取降濕、降溫措施。
三、技術方案
利用無線傳感技術采集溫濕度信息,設定溫濕度異常的報警區間。將敏感元件放在防霉盲區,當溫濕度都處于正常區間時,傳感器進入休眠狀態。當溫濕度處于非正常區間時,傳感器啟動報警程序,發出報警信號。動態監測平臺收到報警信號后發出語音警報,并顯示異常位置。
四、裝置設計
本平臺由信息采集端(溫濕度傳感器、傳感器信息采集處理器)、無線信息發送端、信息接收端(無線信息處理器)、監測控制器(溫濕度信息顯示端、溫濕度超標語音報警)、電源及開關等構成。
信息采集端由DHT1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和檢測、多路開關組成。信號分析模塊由NRF24L01無線收發模塊、STM32F4單片機控制模塊組成。信號處理模塊由STM32F4單片機、TTS文字合成語音模塊、TFTLCD觸控屏、FSMC接口等組成。
五、模擬實驗
基于無線傳感技術的防霉盲區動態監測霉變預警平臺做成后,我們進行了模擬實驗。
用嘴巴呼氣,增加2號防霉盲區的濕度,利用濕度傳感器測量濕度。當濕度達到75%時,動態監測預警平臺發出報警信號,顯示濕度異常的區域。
用電吹風熱風加熱1號防霉盲區,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當溫度達到30 ℃時,發出報警信號,顯示溫度異常的區域。
測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該平臺能在防霉盲區實時自動顯示溫度和濕度,一旦監測數值超標則馬上顯示紅色預警字幕,并發出語音報警。
六、創新點
(一)提出糧食儲存中“防霉盲區”的新概念,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發現霉變盲區,為農戶儲存糧食提供新方法,幫助其升級改造家用糧倉。
(二)利用傳感器技術,動態監測溫度、濕度的變化,提高信息的可靠性與準確性,為及時處理糧食霉變問題提供了技術保障。(指導老師:康志良? ?嚴富軍)
作者心聲
盡管這項發明成果還存在諸多不足,但對此項目的探究仍提升了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我們初步掌握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比如,對制作裝置時需要用到的傳感器、編程等知識一竅不通,但在指導老師和專家的幫助下,我們也略知一二了。
感謝所有對這個項目的研究提供幫助的專家、家長、老師和同學、朋友,感謝指導老師康志良、嚴富軍的指導與陪伴。這個過程雖有過艱辛,但我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專家點評
歐子嘉、左可欣同學的防霉盲區動態監測霉變預警平臺,是一個富有動態視野的創新項目。這個項目的完成體現了兩位發明人的愛心及其探索的熱情。正是有了愛心與熱情,才能成為創新發明的有心人,即具有創新意識的人。在公交車上聽到老人討論家中糧食的收成與儲存問題后,他們找到了這個課題。從發明創造的選題方法來說,這種獲得課題的方法叫作信息收集法。要通過這種方法獲得課題,一定要有創新意識。該項目的完成還體現了兩位同學較強的科研實踐能力。他們準備充分,搜索、查找資料,特別是實地考察了小型糧庫、農戶的糧食儲存情況。
提點建議:這個項目既然成立研究小組,為什么成果的應有人只有兩位同學呢?從知識產權角度考慮,應對參與過的同學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