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明
(中鐵城建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現階段,伴隨著綠色理念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環境保護觀念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大眾對于建筑提出的需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眾希望建筑本身具備環保、節能的強烈特征,以此來避免建筑施工浪費問題的發生,降低環境污染的程度。針對這一問題,建筑設計人員應主觀展開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以此來確保民用建筑設計工作的應用質量,確保滿足建筑基本需求。
我國是一個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其在人均資源方面相對較少[1]。但由于我國人口較多,這也導致其民用建筑設計要求較為出色,其在對資源的需求方面也不斷提升。在民用建筑的設計工作中,必須充分考慮各類資源的應用。這也意味著,在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必須科學要求各類實踐工程因素,包括季節變化、氣候變化等,以此為基礎展開資源節約型設計,確保通過可以利用較少的資源,最終得出較高質量的民用建筑。
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工作中,應始終貫徹以人文本的建設原則,同時充分考慮到公眾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舒適性[2]。由此可見,在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中,以人文本的設計原則十分關鍵,必須在保障公眾發展需求的前提下,進一步獲取到更加出色的應用社會價值。因此,建筑單位在建設過程中如果遵循以人文本的基本設計原則,則可以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獲取到更加出色的收益,并最終得出較大的市場份額。
相較于其他建筑而言,民用建筑綠色建筑設計系統應經由總體規劃環節構成,同時充分結合建筑物的實際地理位置和規模等進一步針對施工成本和時間進行規劃[3]。在實際施工開始以前,應針對周邊區域的氣候和地區作出深入性探究。首先建設單位應提前針對施工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和弊端等展開分析,同時結合與之相對應的風險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施工過程中,挺過構建科學的質量管理計劃展開實踐施工,以此來確保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以落實相對應的工程任務[4]。
針對民用建筑而言,其本身是面向公眾提供工作、生活環境的建筑[5]。同時在實踐設計和應用工作中,應始終注意功能、外觀等因素之間的和諧建設,通過這樣的方式保障建筑物維持長期應用,并由此為基礎構建起積極向上、舒適的工作環境。因此,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就是展現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最好方式,其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確保節能環保需求得以滿足,同時也為人類提供更多與大自然接觸的積極機會。確保在社會和諧發展的過程中可以融入整個社會中。
綠色建筑設計環節工作中建筑景觀設計應符合以下需求。
(1)按照建筑景觀設計基本情況圍繞施工現場園林鋪設對應的小路,同時在道路周邊區域擺放服務設施,包括座椅、垃圾箱等[6]。
(2)應確保在人行道等區域內體現出無障礙設計原則,同時確保該原則符合設計標準和規范的前提下,保障其具備出色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3)應在人員較為集中的區域進行樹木設計,例如,在居民活動區域、周邊道路等地方[7]。樹木可以發揮出色的陽光遮陽作用,應至少保證人行道遮蔭率為60%、行車道遮蔭率為50%,而停車場的遮蔭率應為20%,除此之外,還應以其為核心設計出對應的遮雨設施。
(4)應在社區內部構建起由不同種類植物共同構建而成的綠色景觀,并保障該部分的綠化比例在70%以上。同時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應將這一系列植物的生活方式作為基礎,聘請專業工作人員展開日常管理和培養,確保社區內部具備積極健康的綠色園林。
(5)土壤滲透性也十分關鍵。設計人員需保障街道路面透水率在50%以上,同時停車場路面道路的透水率在40%以上[8]。除此之外,太陽輻射系數同樣是其中較為的核心因素,例如,應在公共場所內部保障太陽的輻射系數為0.4。
在民用建筑排水系統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大多將供水條件、氣候因素以及建筑區域地形條件充分融合,同時在充分結合建筑物區域地形條件以及供水條件,通過智能化的方式進行水流管理,避免由于積水的因素導致建筑物受到影響。同時在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中,依托地面自然流、人工流的方式,確保可以將所有雨水可以收集起來然后得以應用和存儲[9]。同時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其當做建筑常規水來實踐應用,確保水資源的應用最大化。與此同時,在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中,還可以最大化應用循環水,這一部分循環水主要被用作在灌溉、滅火等用途當中。通過這一措施的應用,可以降低建筑周圍產生的水污染情況,同時最大限度實現水資源的利用和節約。
當前階段,在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中除了需要應用傳統能源以外,還要適當融合建筑的方向、間距、外部特征,并合理應用風能資源,確保建筑物的冬季風抵抗力最大化,同時盡可能降低多層民用建筑內部由于冬季風的出現所導致的負面影響。同時,在夏季應用風能資源的過程中,能夠面向民用建筑提供出色的通風情況,同時減低常規資源的實踐應用情況[10]。同時在冬季季節,為民用建筑帶來的出色的隔熱效果,同時最大程度上達成資源節約以及能源高效化。
因為民用建筑高度、方位等因素的差異性,這也導致民用建筑的分布情況有所不同,并且其日照時間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由此可見,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該功能的實踐應用,進一步強化太陽能資源的應用效率,以此來確保太陽能資源可以被廣泛應用在民用建筑設計工作中,以此來為室內空間給予更加充分的陽光資源,同時使室內環境受到照亮。因此,設計人員可以針對民用建筑間的距離展開合理計算,這不但可以大幅度強化太陽能資源的應用效率,并從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和損失,從根本上優化建筑項目的生態環境。
窗戶在民用建筑設計工作中占據極大的面積,其能夠確保自然光線合理進入。但因為窗戶需要受到強烈的大氣壓和外部風,這也意味著窗戶本身具備出色的隔熱和防風性能。在傳統建筑設計工作過程中,設計人員往往不會重視窗戶自身具備的隔熱、隔風性能。特別是在大風天氣內,風往往會經由窗戶進入房間內部當中,致使室溫大幅下降。而通過綠色建筑設計的應用進一步強化節能窗的應用率,除了會避免窗戶光污染情況的出現意外,還會相應地降低由于外部環境所導致的內部空間歡迎影響,確保室內溫度處于合適的水平。由此可見,在窗戶材料選擇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分析玻璃傳熱系數因素,同時確保傳熱系數被控制在特定范圍之內,確保民用建筑中的節能窗獲得充分利用。
通過在綠色建筑設計工作過程中,進一步通過可持續材料的應用,能夠避免二次污染問題的出現,同時最大限度強化資源效率。例如,可以在地震較為頻繁的地區應用復合壓縮版,同時該部分出現破壞的混合壓縮板可以重新應用。因此,設計人員能夠通過混凝土等一系列具備較差性能的高污染耗材的應用,科學地進行輕質材料選擇。在材料選擇過程中,還必須注意材料回收、環境保護等環節的開展和應用。
現如今,建筑電氣節能設計逐漸成為節能工作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迫切地展開建筑電氣節能設計工作。尤其是在最近幾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當前階段已經步入了鼎盛時期。而由于居住區建設規模相對較大,這也導致公眾的物質條件越發出色。由于電氣設備應用越發廣泛,這也導致電氣節能設備的應用越發重要。例如,節能照明系統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光能損失的出現,以此來最大限度保障照明設備質量符合人類舒適度的基本需求,同時通過自然光源的應用進一步優化建筑物設計照明效果。同時設計師在設計工作過程中,進一步應用高效節能光源,并且根據照明質量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應用金屬鹵化物燈、緊湊型熒光燈。除此之外,按照建筑物的基本結構需求,確保照明系統設計工作的科學性,在降低全光照明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能源損耗問題的出現。
立足于我國城市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城市都產生了突出性的用水問題,面對這一情況可以提出如下4點優化措施。
(1)強化滲漏控制,針對管道作出科學規劃,并以此來選擇具備較高質量的管道材料,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保障施工質量。
(2)水壓科學控制,在保障居民用水壓力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水壓力的出現,避免由于高壓原因導致的管道接口損壞。
(3)強化雨水應用,避免城市水資源緊張的情況,同時圍繞排水系統展開有針對性的優化,隨后完成雨水收集,經由凈化以后展開深入性應用。
(4)可持續發展,在給水系統設計工作中應用變頻供水的方式,以此來在合理供水的過程中進一步節約電力,同時在對應的排水系統當中設計出對應的回收系統,以此來達成部分水資源的應用和回收。
本工程設計為高層建筑設計,其建筑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實踐建筑設計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強化高層建筑設計效果,在建筑設計工作中選擇落實綠色設計理念。工程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數據情況
(1)在項目設計工作過程中,為了確保項目施工單位開展節能目標的設計管控質量,因此依托目標設定的環節,確保建筑設計工作的展開更加科學、合理。而在本次節能設計環節中,也意味著要求總體高層建筑的具體節能效率達到節點30%、節水30%、節財30%。
(2)在本次節能設計工作過程當中,設計出對應的新型建筑材料,并通過新型材料的應用進一步展開應用設計,避免出現傳統監護施工應用材料浪費的問題出現。例如,在本次施工建設應用環節中,主要建設材料為新型水泥,并且水泥的基本固化性能也更加出色,并且水泥材料實際硬度也與材料的應用設計相符合,因此在此次建筑設計工作過程中,也降低了材料的應用設計,達成了能源節約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本次節能材料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外墻保溫體系中的設計需求,直接應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在實際生產工作過程中,這一部分泡沫板主要經由可發性聚苯乙烯構成。這一材料的導熱性、吸水率等相對較低,而新型材料的實現也確保材料成本進一步降低。
(1)在本次建筑環保設計工作過程中,應圍繞施工現場塵土防治技術展開系統性管控。在施工建設現場中,應每天一次針對施工現場展開灑水處理,確保施工實踐效果得以強化,同時在實踐應用建筑現場施工技術的過程中,應從根本上強化建筑施工實際效果。
(2)建筑環保設計工作中,還應進一步完成建筑噪聲控制。同時在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需針對作業時間進行嚴格控制,其中晨、晚間作業時間應不早于6時,不超過22時。以此來確保聲音環保效果達到預期。通過聲音環保設施的實踐應用,進一步形成建筑工程技術系統化實踐管控,并在落實建筑設計工作的過程中,降低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實現建筑污水排放控制。在本次施工過程中通過設計垃圾處理站以及污水排放站,進一步針對本次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污水和垃圾進行處理,最大限度降低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
在新時期,我國經濟逐漸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公眾對建筑居住的需求得到了很大提升,這一過程中尤其重視民眾房屋建筑設計的環境保護理念。而綠色建筑設計與我國未來持續發展需求相符合,因此建筑企業應立足于全局戰略角度,確保在綠色建筑設計的各個環節中落實傳統建筑設計理念,為后續民用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