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曉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過去的展覽形式比較單一,照明設計的藝術性表現較弱,但如今,藝術與科技融合、沉浸式的概念不斷被人們所強調與探索,觀者對藝術的追求不斷提高,如何去創新藝術理念和提高藝術體驗,滿足觀者需求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藝術展覽展示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多元化,照明設計除去照明本身的作業功能性以外,藝術表現力也被不斷發展與創新。筆者在戲劇與燈光設計領域研究多年,主要從事舞臺燈光設計、照明設計、新媒體設計與戲劇演繹等,不斷探索燈光設計在現代新藝術形勢下更多的表現手法與藝術價值。本文以當代藝術展為例,淺析了各個領域都在強調沉浸式觀演視角的潮流下對傳統照明設計的解構,用燈光更好地營造沉浸體驗,迅速打破觀眾與作品之間,身體、心理上的距離感,本文也有利于打開藝術展照明設計的新局面,不斷探索照明設計新藝術表現形式。
隨著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一些沉浸式的藝術空間作為提高審美和感受藝術的場所被人們所追捧。在不斷探索融合和藝術表現觀念的統合之下,藝術空間設計在照明設計基礎上利用燈光來強調藝術化,增強空間沉浸感的敘事性與戲劇性,利用舞臺燈光敘事語言的精巧訴說,塑造了非同一般的空間敘事體驗,展現主題文化、縮小藝術距離,吸引更多參觀者前來參觀。
筆者在參與瑪麗黛佳第八屆越域精神藝術展中,以燈光設計的沉浸感藝術性角度分析了在數字媒體以及沉浸演藝熱潮導向下的現代空間中是如何創新的。相比于常規的展示照明設計,這里的燈光不僅僅強調照明的基礎功能,也不只是利用燈光來引領觀眾的視線,而是能夠更多地引領和塑造觀眾心理情緒,拉近觀眾與藝術空間的心理距離,更多地塑造其戲劇藝術價值,從而展現品牌故事。
沉浸是讓人專注于當前的目標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從而忘記真實世界的情境,此藝術展就是利用一個“掉到兔子洞”的故事線索,將五個空間貫穿在一起,空間中有許多演員引導參觀者前行,并在參觀者身邊進行戲劇表演,這樣可以使得觀眾迅速抽離現實環境,融入藝術空間所塑造的戲劇情景中,更好地進行沉浸體驗。每個觀眾進入的空間是相同,但由于碰到的演員不同、表演不同、路線不同,最終遇見的品牌故事也各異,這樣展示“隨機性”的設計,為空間展示化的戲劇性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使得觀者想重復再體驗,意猶未盡。
在第一空間——《瞬間》中,觀眾的情緒從這里開始調動,地面上流動的光影仿佛讓參觀者身處未來迷幻的世界,配合舞者緩慢的動態,將參觀者從焦躁的都市生活中抽離。在大面積變換的白色光影與演員舞動的身體使得整個沉靜的空間律動起來,這里的照明設計并沒有將空間打亮處理,也沒有刻意地去刻畫演員的面容,而是進行一個主題氛圍的處理,將人們的思緒迅速帶到了一個充滿奇幻與空靈色彩的空間里,并為參觀者創造想象,奇幻的旅程即將開始(圖1)。用光的明暗來引導觀眾的視覺焦點和行為路線,人們可以隨意地從演員身邊走過,這種始終沒有斷開戲劇氛圍的燈光設計與開放的演出形式,產生沒有被束縛的心理與身體的體驗,很好地點出了“沉浸感”。
圖1 《戲·游》—《瞬間》(圖片來源網絡)Fig.1 《Lost in Play》—《Moment》(picture from Internet)
《紅桃皇后的宴會》中(圖2),每個小空間里都上演著不同的人生和故事,是每個人生活的縮影,每個觀眾都能在她們身上看見自己。這樣每個小的戲劇空間中都有自己的定點照明設計,從而根據氣氛與情節來利用燈光的明亮與暗場示意每個空間故事的開始與結束,利用照明的明暗來引領觀眾的視線,從而進行轉場的設計,這樣自然物理下控制人們眼球的設計也是更富有沉浸式的戲劇色彩。這里每個戲劇空間都把自己的故事與人物的裝飾通過獨一無二的燈光設計很好地展示給觀眾。利用照明設計中光色的多種可能性配合動感的音樂,使得藝術空間具有極強的戲劇情緒感染力,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會隨著色彩的變化從冷靜逐漸變得躁動起來。觀眾可與演員隨時互動,演員可能會隨機性地給你不一樣的驚喜,這樣有邊框的空間與模糊邊界的戲劇表演,在燈光的作用下靈活切換,可以使觀眾在每一個故事的行為里都飽含情緒,增強了沉浸的體驗感。
圖2 《戲·游》—《紅桃皇后的宴會》(圖片來源網絡)Fig.2 《Lost in Play》—《Banquet of the Queen of Hearts》(picture from Internet)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次演出實際上是演員和觀眾在一起作了一次關于人生的探討[1]。整體《戲·游》一系列的戲劇表演空間,是把戲劇與展示、舞蹈、多媒體藝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把彩妝品牌以擬人的形式給予它鮮活的生命。
戲劇空間的敘事與抒情,是在主題思想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對主題戲劇元素在空間中進行強調,把含義隱喻在展示的視覺畫面里[2]。在藝術展示空間中如何使觀眾能夠體會到所要詮釋的主題內涵?觀演方式是一部分,沉浸式的觀演方式可以使觀眾更好、更快地融入氣氛中;其次,照明設計隱喻其主題空間本身所強調的內涵與宗旨也十分重要:只有在隱喻完成時,觀者才會通過演員動作、音樂節奏、戲劇情節等第一感受向更深層次精神內核的移情轉化,直擊自己內心的感慨與認可,觀眾才會對作品中所詮釋的精神意義感同身受、達成共鳴。
在《坂本龍一:觀音·聽時》這個以音樂為主的藝術展中,觀眾看完藝術背景介紹后,通過黑暗的通道到達作品《你的時間》空間,在進入通道時其身體、心理與外界的時空割裂,情緒浸入展覽空間所塑造的氛圍中去。在經過昏暗的通道后,人們很容易被空間中的定點光區所吸引,這里的照明設計起到了引領人們視覺焦點的作用。樂曲《異步》與“海嘯鋼琴”根據全球地震數據所彈奏的旋律交相響起;LED屏幕、定點燈和音箱使得燈光與聲音在空間中交互傳播與碰撞(圖3)。暗淡的燈光給人們一種神秘與安靜的感受,減弱視覺感受的同時特別強調聽覺的感受,使人們沉浸在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環境里。那架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海嘯的沖擊中“幸免于難”的鋼琴上亮度較暗的定點光,隱喻了不管潮水怎樣變化、聲音怎樣波動,它就在那昏暗的一直沒有熄滅的定點區域光中,如同“定海神針”般時刻提醒著觀者,并引起他們的哲思。
圖3 《坂本龍一:觀音·聽時》—《你的時間》(圖片來源網絡)Fig.3 《Installing the Music of Ryuichi Sakamoto:Seeing Sound, Hearing Time》—《Is Your Time》(picture from Internet)
如同坂本龍一在作品中強調的“聲音最有可能充滿無限的空間,不盡的可能性,讓平庸也如泣如訴”一樣,燈光也是如此。作品《生命—流動,不可見,不可聞……》(圖4)中,12個水箱構成的格陣列懸吊在半空中,水箱兩側裝有音響,在進入空間的時刻,充斥在空間中的不僅僅只有音樂,也有精心設計的燈光。燈光通過對定點水箱的照明,使得空間大概被割裂成幾個小的區域,在音樂的震動下,水箱里的水開始波動,映射在地面的水波紋成為音符可視化很好的隱喻與表達。然而光是一種特殊的創作語言,它必須藉由載體才能表現自己的存在,對于載體本身來說也同樣如此。在這個藝術空間中,“光”與“霧”充當了這件作品的主角,不同的光線與投影映射在或濃郁或稀疏的水霧上,填滿了整個空間。在展覽過程中,濃霧時光影可以清晰成像,薄霧時圖像則可以透過水槽,在地面上映射出光影,觀眾可在其中漫步、佇立,亦可躺在地上觀賞,與這場坂本龍一創作的《生命》一起探討環境和社會的問題。藝術空間中這些水霧與光線所呈現出的“半虛半實”的朦朧意境,更為展覽增添了“浸入式”的氛圍,朦朧了傳統展覽中人與物之間距離凝視關系的邊界,使得觀眾享有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圖4 《坂本龍一:觀音·聽時》—《生命—流動,不可見,不可聞……》(圖片來源網絡)Fig.4 《Installing the Music of Ryuichi Sakamoto:Seeing Sound, Hearing Time》—《LIFE-fluid, invisible, inaudible…》 (picture from Internet)
在柏林Wriezener Karree開幕的新一代“Genius沉浸式展覽”中,藝術家開啟了一個能夠讓參觀者跟隨達·芬奇的眼睛開啟的藝術創意之旅,讓觀眾沉浸式地通過大師的眼睛來看世界。探索互動空間、沉浸式光影體驗與跨媒介交互等將達·芬奇作品變為現實,讓人沉浸在360°全景的視聽盛宴中去,以全新的觀感角度探索了達·芬奇世界(圖5)。
該展覽分別展示了達·芬奇作為畫家、發明家、科學家和天文學家,不同角色的各類藝術作品,創造一個充滿強烈變換主題的光影空間,藝術展將各種實時生成的內容、交互式光影等與英國作曲家、DJ Sasha的音樂相結合,確保觀眾每次都能獲得獨特的視聽體驗。在這個藝術空間中,照明設計并沒有遵循常規的照明方式來亮化整個空間結構,而是利用了投影影像做了主體照明,使得人們在這個光影空間中探索達·芬奇的同時,也摸索了整個具有神秘意義的空間,給予觀者身臨其境的體驗與探索的心理欲望,同時給予人們觀感的刺激與心理印記,以及在音樂的襯托下給人一個深處不斷變化的光影敘事空間。
圖5 Genius沉浸式展覽(圖片來源網絡)Fig.5 Genius Immersion exhibition(picture from Internet)
馬婭·安杰盧(1)注:馬婭·安杰盧(Marguerite Ann Johnson,1928年4月4日—2014年5月28日),又譯瑪雅·安吉洛,美國作家和詩人。說過“人們常常會忘了他們說過什么做過什么,但是人們會記得他們的感受和體驗”。在藝術與科技融合、沉浸式的概念不斷被人們所強調的今天,打造沉浸式觀演體驗的藝術形式被不斷探索。但我們所說的沉浸感所寄托的內容,不僅僅表現為客觀存在的形式上的沉浸,更多還要營造一種主觀認知上的沉浸,這需要多種藝術形式的合理配合。通過對沉浸式觀演空間表現方式的探索,挖掘照明設計在現代藝術形態下更多的藝術價值;通過照明藝術迅速打破觀眾與作品之間,身體、心理上的距離感,增強觀者對藝術空間的感悟與想象,激發出更為特別的藝術求索,使得獨特的沉浸體驗感受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