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近年來,隨著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他們聯系千城百業、服務千家萬戶,成為勞動者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雙溝通”工作長效機制、創新建會模式、提供免費法律援助、“騎士之家”廣覆蓋……系列工作的開展,奏響了首都工會組織維護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讓工會組織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的建“家”三部曲。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龐大、增長迅速且分散等情況,北京市總工會創新工作方法,通過實施維權、服務兩個“向前一步”,引領新業態職工群體從“要我入會”轉變為“我要入會”,帶動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兩個“全覆蓋”。
維權向前一步。2021 年1 月20 日,北京市總工會下發深化維權工作措施“1+5”文件的通知,通過建立健全勞動關系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和聯動處置機制等9 項措施,落實北京市委常委會關于工會組織要“向前一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工作要求。
其中《北京市總工會關于新就業形態人員權益維護法律服務實施辦法(試行)》 明確指出工會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的法律服務形式包括:普及法律知識、提供法律咨詢、引導協商和解、調解勞動爭議、代書代理案件。還規定北京市各級工會特別是平臺企業集中的園區和樓宇工會,要針對勞動合同、工傷、社會保險、交通事故和合同等問題,提供線上線下宣傳服務,促進企業依法用工,為就業人員依法維權。
市總工會按照“首問負責”和“接訴即辦”的機制,妥善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法律服務工作:勞動者因履行工作職責發生的爭議由市、區兩級工會參照 《北京市工會法律援助辦法》 的相關規定指派律師提供案件代書、代理服務,并積極協調司法部門等多種法律援助渠道,做到應援盡援。
服務向前一步。2021 年初,北京市總工會給新就業行態勞動者送出兩個“大禮包”:一是投入1000萬元,為20 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專項互助保障服務。專項互助保障包括重大疾病、意外傷害、子女意外、身故、家財損失等5 項保障內容,最高可享10 萬元保障金。二是投入1500 萬元,為1 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同時,依托全市各街鄉鎮黨群服務中心以及整合社會資源,共同打造3920 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
依托心理服務熱線和“首都職工心理發展”微信公眾號,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7×24 小時不間斷提供免費線上心理咨詢服務;通過電話預約等方式,免費提供一對一線下心理咨詢服務。
依托兩節送溫暖、夏季送清涼、工會進萬家等活動,在重點節假日,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開展走訪慰問活動;選派機關干部到基層蹲點,深入新業態職工群體,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況,聽取訴求及時調整服務方向,這些舉措讓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享受到工會服務的同時,從“要我入會”轉變為“我要入會”。
面對職工隊伍結構、用工方式、勞動關系變化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朝陽區總工會積極把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規律特點,充分發揮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以心暖“新”的溝通平臺,扎實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建會入會工作。
先服務后入會,讓工會建起來。近日,由朝陽區總工會主辦的“同舟守護健康行”騎手健康體檢車巡游啟動儀式在望京SOHO 開幕,“騎手體檢車”面向全行業騎手以及快遞員等“兩新”群體開放。這是朝陽區總工會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建會入會、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系列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朝陽區總工會秉持“先服務后入會,先入會再建會,先活動再組織覆蓋”的理念,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要我入會”轉變為“我要入會”,指導各基層工會以職工溝通會為載體,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靈活開展“雙溝通”,利用外賣小哥晨會、接單空暇、周末假日,走進快遞網點、驛站上門“送溫暖”,營造濃厚的和諧“家”文化,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的“心里人”。“靶向問需、精準服務”以貼心服務促入會,扎實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工作。2022 年全區各基層工會累計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職工專場溝通會1700 余場,面對面宣傳政策、推介服務,指導新業態職工群體通過微信掃碼“北京i 會員”小程序加入工會組織。截至目前,吸收快遞員、送餐員、網約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1.7 萬余人,從而推動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風向標企業建立工會。
延伸服務半徑,讓工會轉起來。朝陽區總工會為43 家基層工會和2 家園區總工會撥付工作專項經費255 萬元,打造4000 余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投入使用。全區各級工會積極對接轄區社會單位,在沿街路邊、商業繁華場所,依托品牌形象好、社會責任感強的社會資源合力打造公共區域職工之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推動“朝陽騎士暖心服務點”“騎士之家”“騎士聯盟”的廣泛覆蓋,按需設置休息、補給、緊急救助等項目,延伸服務半徑,打造暖“新”服務圈。
在傳統的“冬送溫暖”“夏送清涼”走訪慰問基礎上,朝陽區總工會不斷落實更符合職業特點的服務措施,急職工所急,想職工所想,送職工所需。開展“移動體檢”為全區2400 名新業態職工群體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攜手美團企業,實施具有北京特色的“美團騎手‘5·20’ 關愛計劃”,惠及4 萬名騎手;持續面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崗位技能培訓,聯合國家開放大學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人員開設大專、本科班,鼓勵和資助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攻讀學歷,不斷傳遞工會“娘家人”的呵護和溫暖。
搭建溝通平臺,讓企業和勞動者雙贏。“遇到惡劣天氣時,配送難度加大,路滑不好騎行,我們希望平臺對惡劣天氣中的不滿意訂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免責……”近日,美團(北京)騎手懇談會上,美團(北京)望京一站騎手范文建說出了很多騎手的心聲。
在北京市總工會、朝陽區總工會、東湖街道總工會的共同指導推動下,雙方代表達成諸多共識,形成了 《美團(北京)騎手懇談會會議紀要》。在市、區、街道三級工會的共同見證下,雙方首席協商代表在《會議紀要》 上簽字確認?!稌h紀要》 形成了騎手“5·20”關愛計劃,包括權益維護、算法優化、溫暖關愛、技能提升、安全守護等5 個專項行動,以及20條具體措施,將惠及全市4 萬名美團騎手。
騎手懇談會為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也為頭部平臺企業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立多形式、多層級協商協調機制,暢通勞動者訴求渠道,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相關舉措落地落實,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實現平臺發展與就業群體雙贏模式。

美團(北京)騎手懇談會簽訂騎手“5·20”關愛計劃,惠及全市4 萬名美團騎手
2021 年以來,東城區總工會通過建設暖心驛站、啟動暖“新”行動、建立“雙溝通”工作長效機制、開展機關干部赴基層蹲點活動等多措并舉,把暖心的服務送到網約送餐員、快遞小哥身邊,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座椅、微波爐、飲水機、雨衣雨傘、針線包、電冰箱……這些家庭必備的設備被“搬”到了驛站里,為地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提供了一個個“暖心小家”。每天在戶外忙碌,有時候想歇歇腳卻沒地兒去。這些驛站不僅給他們提供了遮風擋雨的地方,還能免費飲水、熱飯、小憩。正是這些暖心服務,讓他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自2018 年以來,龍潭街道總工會共建設暖心驛站35 個。除了提供暖心服務,在暖心驛站內,還擺放著各類政策宣傳手冊,張貼海報,使廣大職工能夠了解有關政策精神。同時,街道還會定期開展職工溝通會、企業溝通會、建會宣傳、法律咨詢等各類活動,提升工會服務職工的水平,促進更多的職工加入工會大家庭。
據了解,截至目前,東城區共建成暖心驛站1360個,成為戶外勞動者“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急可如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的歇腳處。同時,東城區總工會制定了 《東城區暖心驛站建設三年規劃》,用好“互聯網+工會”模式,借助“北京工會12351”平臺實現暖心驛站線上地圖定位導航功能。
另外,在崇外地區商圈,針對網約送餐員、快遞小哥共發送2000 份暖心“禮物”——暖“新”能量包,小哥們可以隨時領取。與此同時,東城區總工會聯合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崇外街道工委、辦事處等7 部門共同舉辦的暖“新”行動正式啟動,一份服務于新業態,尤其是快遞、外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6+2”、暖“新”聚惠錦囊服務清單也隨之發布。這份服務清單中的每一項內容都是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實際困難出發,包含:1 份能量餐包,讓小哥們在中午沒空用餐時段能夠快速補充體能;1 張理發券,讓小哥們變成小帥哥;1 張免費飲水點地圖,滿足小哥們就近方便飲水需求;1 套用餐券,讓小哥們吃飽又吃好;1 份應急保險,小哥們如果遇到意外可以及時得到救助;1 張工會卡,使小哥們有歸屬感還能得到專屬優惠;2 個休息會客廳,讓小哥們在閑暇時得到更好的休息。
除了提供暖心服務外,東城區總工會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服務工作,通過建立“雙溝通”工作長效機制,即“職工溝通會”和“企業溝通會”的形式,大力推進非公企業建會和職工入會。同時,開展機關干部赴基層蹲點活動,通過兩個月的實地走訪、電話溝通等方式密切聯系基層,指導并幫助街道總工會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實現“維權”“服務”兩個“向前一步”走,切實讓網約送餐員、快遞小哥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家”的溫暖。
為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多樣化需求,有針對性做好思想引領、維權服務、就業創業、慰問幫扶、心理關愛等工作,盡力解決職工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房山區總工會多措并舉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建會工作。
一是積極推動建會工作,不斷擴大覆蓋面。隨著產業工人隊伍結構的日益變化,新業態企業工會建設成為基層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房山區總工會把機關干部赴非公企業蹲點工作和建會工作結合起來,掌握新業態企業和職工的基本情況,對符合單獨建立工會組織的單位、站點努力推動建會和有效覆蓋;深入了解新業態職工群體的真實需求,精準服務,全力保障新業態職工群體的穩定。目前全區吸收入會新就業形態勞動者11700 人。
二是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服務。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房山區總工會聚焦“七有”“五性”,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認真履行基本職責,把維權服務工作放在工會工作大局中思考謀劃;聚焦新業態職工群體、困難職工等,做好集體協商、爭議調解、法律援助、社會保障、勞動安全等勞動經濟權益維護工作。上半年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受理案件350 件,法律援助申請216 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506.2 萬元;將接訴即辦與12351 職工服務熱線相結合,受理職工訴求148 件,辦結率100%。
三是暖心關愛。持續構建以普惠性服務和精準化幫扶相結合的工會服務職工體系,加大職工之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等服務陣地建設力度,叫響做實職工互助保障、困難幫扶、送溫暖送清涼、免費體檢等“工”字品牌。目前,房山區建立北京市職工心靈驛站18 家,暖心驛站755 個,各級職工之家、職工小家2096 家。
四是開展“紅擎愛企日”為企業辦實事。首先加強新業態企業的職工書屋建設。對于有條件的單位,申報職工書屋,給予8000 元的書籍支持;對于條件不具備的單位,幫助其建立職工書屋,贈送書籍,創造建社書屋的條件,充分發揮“職工書屋”的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其次通過大課堂培訓、心理健康沙龍及心理一對一咨詢等活動,幫助職工提升心理抗壓能力,為職工排解心理困惑與煩惱。并利用職工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書法、古箏、太極拳、瑜伽、快板等文化藝術培訓服務和乒乓球、臺球場地活動服務。
近兩年來,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興服務業迅猛發展,為進一步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工作,德勝街道總工會廣泛團結和凝聚新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力量,推動形成關心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氛圍。
德勝街道總工會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實際需求為導向,聚焦入會的難點,突出服務保障的重點,為他們提供更充分、更有效的工會服務,最大限度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吸納到工會組織中來,團結在黨的周圍,切實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德勝街道總工會積極響應北京市總工會推出的10項舉措,促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入工會組織,擴大‘會站家’ 一體化建設覆蓋范圍,以有溫度、有熱度的普惠服務和慰問幫扶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體會到‘娘家人’ 的貼心關懷,找到‘家’ 的歸屬感。通過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專場溝通會,工作人員上街入店,到轄區餐飲集中區域,為送餐員宣傳工會知識、享受工會福利、發放入會寶典、保險宣傳材料等,講解工會相關政策、工會會員互助服務卡辦理方法和工會12351APP 使用方法等內容。
德勝街道工會工作人員結合轄區流動人口數據統計,梳理情況,分類分析原因,聯動配合,明確分工,連續作戰,推動目標任務逐一落實。他們電話溝通,分組入戶,到快遞網點,轄區內超市等八大群體集中場所宣傳工會,并積極指導送餐員們通過掃描北京工會i 會員微信小程序和二維碼加入工會,使用pad 終端設備現場審核,提高入會效率。截止目前,共計吸納送餐員、快遞員、保安員、網約車司機、護工等1172 人,辦卡203 人。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著分布廣泛、就業靈活、流動性強等特點,與傳統用工形式和就業方式大相徑庭。如何“穿點成線、連線成面”,讓零星分布在各企業、網點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都能回歸“娘家”?德勝街道總工會的職工書屋、暖心驛站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的重要陣地,提供喝水、如廁、閱讀、休閑,備有小藥箱、針線包等服務,幫助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他們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同時加大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關懷幫助,配合市總工會出臺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暖心關愛的各項舉措,結合八大群體的實際需求,積極組織入會以后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與市、區組織開展的免費送健康體檢、夏季“送清涼”、送防疫包等,受惠410 人,并享受德勝街道總工會普惠活動免費禮物和免費理發。
去年底,街道總工會向首批近百名保安員、快遞員、網約送餐員、保潔員、巡查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戶外勞動者代表進行慰問。僅“兩節”送溫暖德勝街道總工會投入8.5 萬元購置622 個保溫壺保證地區7個崗位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戶外勞動者人手一個。
為進一步明確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各地方工會工作和網約車司機建會入會工作職責和邊界,整合工作職能,優化機構設置,實現統一,提升效能,2021年8 月,滴滴集團工會成立。
作為為乘客提供出行服務的平臺企業,滴滴有其自身特點,業務體量大,各地業務發展不均衡、人員配置不一,如按照屬地化建會原則,滴滴會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且新建工會存在基礎薄弱、缺乏專業人員和經費支持等問題。因此,滴滴開拓了一條司機建會入會新路,創新聯系服務職工的方式手段,推動工會工作網上網下融合發展,即優先開展智慧工會建設。

東城區總工會針對網約送餐員、快遞小哥共發送2000 份暖心“禮物”——暖“新”能量包,小哥們可以隨時領取
首先,通過系統向司機推送宣傳關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入工會的政策要求,吸引自愿加入工會的司機優先入會。第二,開發“一鍵入會”的系統功能,司機可將入會信息提報到滴滴工會,同時滴滴工會也可以將司機入會后享受的權利有針對性推送。第三,滴滴工會將自愿入會的司機數據進行分類處理,分別傳送給相應的屬地工會組織,完成入會的最終操作。
在創新入會方式上,滴滴工會拓展了服務手段,確立了“先做好服務、后發展入會,先試點探索、后重點推廣,先創新方法、后沉淀經驗”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借助司機黨支部力量和司機培訓會契機,加大工會方面的宣傳工作,尤其是國家政府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心關愛的最新政策、工會法律法規的應知應會內容,以及滴滴工會的職能定位和作用發揮問題,最大限度把從業者吸引到工會組織中來。另一方面,借助全國總工會、北京市總工會、海淀區總工會等各級工會力量,為網約車司機提供暖心服務。例如,為覆蓋代駕、專車、豪車、快車四大業務近千名司機開展體檢送健康活動。為吸引司機參加活動,還特別贈送勞動保護用品等司機專屬禮包和米面油、洗護用品等生活禮包。在全國總工會“工會進萬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溫暖行動服務月”期間,滴滴工會將全國總工會撥付的20 萬元慰問金打入司機賬戶,讓廣大司機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此外,滴滴工會還借助上級工會力量,將總部園區的“HI FIVE”小屋升級改造為“司機職工之家”,這里不僅方便司機吃飯、休息、防寒等需求,更打造了“司機文化陣地”,方便司機學習、交流、提升,引導司機誠實勞動、勤勉工作。
在破解基層工會難題、激發基層工會活力、打通服務司機“最后一公里”方面,2022 年,滴滴工會探索出廣州網約車司機建會入會試點模式,即打破區縣限制,允許同一個城市的網約車司機通過當地指定的唯一一個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入會,此模式得到了上級工會的肯定和認可。下一步,滴滴工會將以廣東省網約車司機建會入會模式為試點在全國重點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