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總工會研究室 吳海瑝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廣大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 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對北京首善之區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推動其更好地在北京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更多生動實踐,更好地團結引導全市廣大職工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10 次視察北京、18 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做好新時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實現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發展的奮斗目標,離不開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工人階級是廣大人民群眾中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承載著工人階級的光榮傳統,又凸顯時代特征,成為鼓舞全市廣大職工團結奮斗的重要精神力量,引導職工牢固堅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在更好服務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中作出重要貢獻。
堅定有力,服務保障政治中心建設。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興,最大市情就在于是首都。看北京首先從政治上看,堅持政治性是第一位要求。全市廣大職工群眾始終把服務保障政治中心擺在首要位置,按照“精益求精”的高標準嚴要求,發揚“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堅持“辛勤勞動”的無私奉獻,圓滿完成了新中國成立70 周年、建黨百年、北京冬奧等一系列重大活動保障任務,落實疏解非首都功能,使核心區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密度逐步下降,中央政務環境持續改善,政治中心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引領風尚,深化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是千年古城,也是大國首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全市職工在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引領下,通過“北京勞動者之歌”等系列活動,學先進趕先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高度文化自覺參與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開展文物騰退保護與活化利用,加強老字號傳承創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進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建設,創建“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等,全國文化中心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
開放自信,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首都主場外交活動頻繁,首都職工對外民間交往活動眾多,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講好身邊故事、最美勞動者故事、抗“疫”故事、感人故事、傳統文化故事……以“小故事大智慧”的手法,展示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拉進與國際友人之間的距離、提升首都形象親和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中國話語在國際社會的認同度和影響力。特別是當下國際輿論交鋒斗爭異常尖銳復雜,旗幟鮮明、形式多樣地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能夠為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發展營造有利輿論環境。
自力更生,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減量背景下強化創新引領,全市職工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強大精神動力,以攻克“卡脖子”技術為突破口,產生了增強現實(AR)核心技術、集成電路專用溫控設備、生產新冠疫苗的生物反應器薄膜等一批世界級引領性原創成果。截至2021 年底,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395 萬人,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四成,金融、信息、科技等現代服務業優勢更加凸顯,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北京市總工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重要論述,組織動員全市廣大職工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中建功立業。這其中,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展現出具有首都特征、承載歷史底蘊、呼應北京精神、融合職工特點的鮮明特質。
更加突出政治意識。廣大職工群眾心系祖國、情牽首都,在建立行業認同、理解使命價值中自覺將個人小我融入集體、融入發展大局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各行各業以“為人民”的思想和信念立身立業。同時,首都的區位優勢要求勞模工匠及廣大職工群眾對國際局勢的復雜影響更具政治敏銳性,需要塑造更具親和力的城市形象,服務保障首都各項重大任務。政治意識既是首都職工的思想自覺,也是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內在要求。
更加彰顯人文厚德。深厚的歷史底蘊孕育了北京城德澤育人、榮載萬物的獨特城市品格。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北京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包容的文化氛圍,能夠充分利用首都文化資源的集聚優勢、人文厚德的傳承帶動優勢,不斷塑造出先進模范人物。他們的德行修養在行業中形成共識,對廣大勞動群眾有著巨大的親和力感召力,有助于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尚。這些正是文化中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更加追求卓越創新。追求卓越屬于工匠精神的內涵,是勞動精神的精粹提升。基于“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未來”的理念,激發了先進模范人物職業素養上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近年來,全市職工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創新成就不斷增多,一些技術成果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與“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的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謀而合、相互成就。
更加體現和諧首善。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首善之區要率先示范,立標桿,樹旗幟。首都各行各業的先進模范人物,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用引領全行業的“首善標準”,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為全國起到表率作用。特別是近三年,全市廣大職工群眾連續奮戰、守望相助,辛勤勞動、奉獻犧牲,堅決打贏多輪聚集性疫情殲滅戰,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取得顯著成果,展現了和諧首善的示范作用。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中,北京市總工會全面貫徹全國總工會和北京市委決策部署,結合上述四個鮮明特質,團結帶領全市廣大職工為進一步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強化首都功能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北京篇章不懈奮斗。
強調政治意識,突出工會政治責任。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切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發揮工會組織體系健全、陣地設施完善等優勢,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完成政治任務、主動化解輿論壓力,從容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挑戰,維護首都安全穩定社會環境。
深化人文厚德,培育孵化先進人才。充分發揮勞模厚德品質的親和力感召力,壯大勞模工匠宣講團,講好北京故事、工會故事和勞動故事,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走進職工身邊,引領社會風尚。梳理并用好首都紅色工運資源,發揮職工書屋、兩微一端等平臺作用,整合資源建設“工匠學院”,繼續深化名師帶徒項目,圍繞北京城市發展定位,在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推薦評選勞模、選樹工匠,完善激勵機制,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釋放創造潛能,引領職工建功立業。“勞動創造的幸福感、未來感”是追求卓越創新的動力源泉。通過為職工搭建創新發展平臺、開展崗位建功專項行動,讓職工展現價值和作為,不斷在實現大我中成就小我,共筑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辦好勞動和技能競賽,每年覆蓋不少于30 個職業(工種),逐步向新就業形態和中小非公企業延伸。繼續推廣和創建各類型的職工創新工作室,深化建立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制定在全市推進“五小”活動措施辦法,在職工創新項目、發明專利、職工自主創新成果評選等方面加大助推力度,激發職工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推動勞動精神向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升華,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

堅持首善標準,賦能職工美好生活。首善自京師始,必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從職工需求出發,以“首善標準”開展工作,努力實現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加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重點群體維權服務力度,開展好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行動,法律服務做到應援盡援,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職工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做優做強職工互助保障、困難幫扶、送溫暖等品牌項目,加大職工之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建設力度,強化工人文化宮、療養院、俱樂部等工會服務陣地的公益性服務性,擦亮“工”字服務品牌,不斷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提供最適宜土壤和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