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傳義 童佳怡

該怎樣選擇扎根的城市?
答案是:看城中人對這一城的“認同感”。
城市認同感是什么?它是生活于此的人們對所居住城市的看法:
土生土長的黃渤海新區居民說:“今年,菁華公寓310戶居民終于可以‘用暖’了,住得越來越舒服了?!?/p>
落戶新區的企業管理者說:“新區稅收優惠政策對科創的精準扶持,緩解了企業大量研發資金的投入,為企業發展再添動力?!?/p>
來到這里創業、工作的新區人說:“先愛上了金沙灘的海,后愛上了這座城,現在是實實在在的歸屬感?!?/p>
身在異鄉的游子說:“每次回老家都有不一樣的新感受。我愛這個靠海的城市,也愛我的家鄉?!?/p>
不同的群體,共同的聲音。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優無止境的營商環境、自由開放的創業熱土……各種各樣的因素讓身在新區的人“很驕傲”。這些認同感,是一座城市軟硬實力最生動的體現,更是一座城市向“心”向好,生機勃發的“法寶”!
“不只是因為我是地道的煙臺人,才選擇落戶新區,更歸于新區管委的真誠與專業,真正地幫我們解決了面臨的難題?!卑l出這番感嘆的,是力高(山東)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翰超。
事情還得從2019年的一次偶然相識說起。在一場招商會上,煙臺黃渤海新區招商團隊了解到,力高新能源的創始人是位煙臺老鄉,該企業在與國內某動力電池廠商對接配套合作時遭遇瓶頸,他們希望能和廠商盡快建立聯系,但發出去的很多信函都石沉大海。


“僅用1天時間就協助我們與該動力電池廠商高層建立直接聯系,幫助雙方達成配套合作?!备屚鹾渤瑳]想到的是,為緩解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存在的資金緊縮問題,煙臺黃渤海新區創新項目招引方式,確定了以“國資直投+扶持政策”的整體招引思路,敲定項目落戶。用時1個月,完成項目評審、決策并簽署投資協議,同時為力高安排廠房辦公、預留工業用地。
“如若再選一次,黃渤海新區還會是我的首選地?!蓖鹾渤f。
不只是真誠相待+真心服務,換來企業安心發展的信心。近年,該區按照“園區化、集群化、生態化”思路,先后分兩批謀劃啟動的新一代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建設,也與諸多企業自身的戰略規劃發展不謀而合。
打造優質營商場景,招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新區,眼下的煙臺黃渤海新區,更是敞開懷抱,拿出熱情的態度迎接四海企業前來“安家”:推出政務服務全領域告知承諾制,涉企經營許可100%實現容缺受理,審批進度“再提速”;實行“證照同辦、多證聯辦、一證準營”,企業同時獲得準入和準營資格;全國首創“外商獨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審批制度,改變以往外資參與國內職業技能培訓只能選擇中外合作辦學且需到省級部門審批的形式,讓外商獨資設立培訓機構成為可能。
幫企業謀,替企業想,拿出真情實意的煙臺黃渤海新區,用戰略、格局、專業、真誠,使得企業們多了份“歸屬”,萌生了份“認同”,而優勢的多重疊加,就是這座城市讓企業紛紛“落子”的理由。
對一座城市而言,“幸福感”或許是市民對它最大的肯定與褒獎。城市一點一滴的美好變化,群眾都能切實感受到。
在常用社交軟件里經常能夠看到黃渤海新區市民為新區“激情打call”的身影。從圖片風景到真摯留言,日積月累中,已在互聯網上形成了強大的聲量,這些熱情推介的聲音也推動著黃渤海新區在同級別區市中脫穎而出,樹立起宜居城市這一良好形象。
眾所周知,想要讓城市獲得真正的認可,擁有一批“自來水”粉絲難。城市優質的條件和為市民所做的系列努力被市民看見并認同,曾經的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在的煙臺黃渤海新區做到了。
“盡管外面溫度低,但家里始終保持在21-25度之間,一點也不冷。”家住銀芝小區的居民劉女士說。
“天氣雖然冷,但不怕吃到冷飯,‘城誠驛’黨群驛站有微波爐,熱一熱就行,有熱水喝、還能充電?!必撠熃鹕碁┖I公園附近環境衛生的環衛工人邵海琴說。
“這個‘媽媽小屋’,讓媽媽們有了私密、衛生的休息和哺乳場所,作為寶媽的我誠心點贊?!闭诠渖坛氖忻窈空f。
正是因為這些“幸?!迸c“確幸”,黃渤海新區的市民也有著熱情、包容、對家鄉充滿認同感的內在氣質。不辜負這份認可,該區始終貫徹以“人民需求”為導向,在民生領域做出了諸多努力:
年內新增9所中小學,其中已投入使用學校6所,計劃年內建成新啟明學校、后沙旺小學、新潮水小學等3所學校,總體增加學位1.66萬個,更好滿足“就近入學”民生需求;
統籌全區醫療資源,優化區公立醫療資源布局,充分考慮各醫院特點,制定醫共體差異化發展規劃;
開展“1133百日會戰”環境衛生整治,進行綠地環境衛生、市政設施等十大專項整治行動,先后完成八角灣體育公園、八角灣會展廣場、街角微景觀提升,讓城市“顏值”“品質”雙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出臺《關于開展“十大暖新行動”精準關愛服務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實施方案》,切實提高新業態新就業勞動者就業質量,促進形成重視、關心、維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和齊抓共管工作格局。以最實際的方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市民更有向心力,城市更具煙火氣。正是城市的努力贏得了市民的認同,樹立了黃渤海新區的城市形象。這種新區市民自發推介的含金量,正映襯著那句老話——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潮水鎮張家窯村最出名的當屬水果種植產業,尤其是這幾年,趕著政策春風,村里成立了果蔬專業合作社,種植起了市場上人氣高漲的葡萄品種——“陽光玫瑰”,而這也讓村里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過得更是有盼頭。
種葡萄就能致富?村黨支部書記張利強道出了“秘密”?!岸細w功于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既讓村民入股分紅50%,又讓村民在葡萄園內工作,一舉兩得。”張利強說,合作社讓村里的集體經濟得到顯著改善,“去年,葡萄實現銷售收入176萬元,今年的銷售收入更是超去年近3倍,大概在500多萬元。”
“葡”出致富路,結出“幸福果”。張家窯村百姓們的“幸福感”只是黃渤海新區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還“萌發”出了像古現街道棘子夼村的棘旺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季家街道曲家村的曲家果蔬專業合作社等一批合作社。合作社以黨支部領辦,立足城鄉融合發展實際,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推動小而散的農業產品向產業化、品牌化邁進,擦亮地標產品“金招牌”,更是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化身“打工人”。
不僅如此,為了讓村里的地更綠、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黃渤海新區加快建設美麗生態、美麗庭院、美麗生活“三美融合”的新農村,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環衛一體化、美麗庭院創建等工程,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目前,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9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從親身種植果蔬,到參與村管理,再到為美麗村莊獻計獻策,可以說,村里的老百姓漸漸找到了那份久違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也更使得黃渤海新區在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的振興之路上闊步前行,越走越寬。
心愉悅,方能享從容。有人說:“黃渤海新區,這五個字里有‘新’的期待、‘?!男貞?,令人憧憬未來?!边@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對城市建設者最好的褒獎。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更強的城市認同感,共同托舉起煙臺黃渤海新區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