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蕙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習近平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只有熟知歷史才能正視當下,才能從容堅定的走向未來。正如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強調的:“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今天的中國共產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與歷史浪潮同步伐、與時代發展共命運,才能贏得更加輝煌的未來。習近平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對歷史的學習以及相關研究,他曾在多次講話中強調,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營養劑和清醒劑。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是一部生動的黨史教科書,要把學習黨在新時代的創新理論作為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思想武裝的重大任務,要把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21 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相貫通;要把學習黨在新時代的創新理論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研究緊密結合起來;要把學習黨在新時代的創新理論同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進一步緊密聯系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足功夫、下苦功夫,在進一步解放思想中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就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學好“四史”提供了理論指引。
習近平指出,只有堅持思想上建黨與理論上強黨的指導方針,才能教育黨員干部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要把學習貫徹黨在新時代的創新理論作為對全黨進行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的重中之重,通過學習“四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錘煉初心、體悟使命,把初心使命變成銳意進取的精神原動力。
“四史”中,中共黨史的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產生、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和歷史條件,黨在奮斗進程中取得的各種成就,在探索發展中留下的經驗和教訓,以及黨在新時代面臨的新任務等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在一百年的奮斗進程與實踐中不斷推進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和制度建設,在歷史實踐的磨礪中成長為理論成熟同時具有強大政治引領力和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探索與斗爭,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勝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在中國大地真正確立起了消除一切剝削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根據中國當時所處的歷史時期,結合國際、國內以及黨內發展的形勢,適時地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立國之本和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歷史認知,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在黨的團結統一的領導下,通過積極進取,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 世紀。黨的十六大以后,中國共產黨結合歷史發展形勢,進一步深刻認識了新形勢下的中國向何處去、以及怎樣發展等重大的問題,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歷史大勢,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銳意進取,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和規律,始終牢牢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根本推動力,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共產黨人的頑強拼搏和不懈奮斗構筑出了中國共產黨人恢宏的精神譜系,也鑄就了百年的輝煌成就。學好黨史,教育引導全黨大力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鼓起邁向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新中國的歷史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立、建設和發展等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了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逐步建立并鞏固了新中國的國體、政體、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據當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黨提出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推動制訂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執政實踐和執政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并結合當時中國發展的特點,制定了到21 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隨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進一步探索與實踐,黨的十四大確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此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進入21 世紀,黨中央以中國實際發展的階段與形勢為根據,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踐中逐步明確并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總體布局規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判斷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并把14 億多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新中國已經走過了七十多年的崢嶸歲月,七十多年砥礪前行,成就卓著。學好新中國史,能夠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推進建設新中國的重要實踐歷程。
改革開放史實際上也是新中國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特別之處在于這段歷史是以改革開放為主要特征,以1978 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開端,至今有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啟的一次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基于對中國所處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所處外部環境的客觀判斷,也是基于前期探索而積累的對社會主義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黨中央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中國正式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跨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以農村為中國改革的起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出發點,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大膽探索,攻堅克難,統籌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不斷推進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實現了讓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繼承黨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優良品質,以極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推進自我革命,義無反顧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奮勇前進,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學習好研究好改革開放史,能夠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展浪潮,在發展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歷史性探索。
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即社會主義500 年。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500年的發展歷程,包括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進入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其中尤其應強調中國共產黨一直是社會主義發展史最重要的參與者并具有最強大的引領力量。學好社會主義發展史,能夠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是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政治力量。縱觀“四史”其實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歷史。
歷史浪潮浩浩蕩蕩,雖然歷史不能被重新復制,但在歷史浪潮中沉淀下來的精神則是可以傳承的。在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出來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進典范,并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的紅色精神,這些紅色精神為立黨興黨提供了豐厚的精神養分,這些紅色精神也深深地融匯于“四史”的每個重要歷史階段中,貫穿于黨的革命、建設、改革每一段歷史進程中,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這些精神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凝練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凝練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兩路”精神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凝練的改革開放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新時代凝練的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絲路精神等。這些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是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重要精神支撐,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
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習近平非常重視通過學習和研究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他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認真學習和研究“四史”并從中不斷汲取前進的精神力量和開拓進取的智慧和勇氣。
廣大黨員、干部只有深刻理解“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夠明確“四史”學習絕不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更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必須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從黨一步步走過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升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自覺抵制“四史”學習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對于“四史”內容的把握首先是扎扎實實學懂、學深、學透。通過學習把握“四史”中的重要的知識點和內容,進一步通過對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文獻的學習和研究,探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并從中感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從不同角度學習“四史”,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運用好“四史”學習中的經驗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風險挑戰。以登高望遠的戰略眼光和堅定篤實的戰略定力,把握發展規律,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首先,學習“四史”,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更要把責任擺進去,做到歷史結合現實學。一個政黨、一個黨員、一個普普通通的群眾,只要堅守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的本色,就能夠作出無愧于國家人民、無愧于人生的成就。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從石庫門出發一路艱辛探索、勇往無前的根本動力,始終激勵著黨開拓進取、砥礪前行。對“四史”的學習,就是要讓共產黨員進一步明確,無論處在怎樣的歷史時期,無論在哪個崗位從事著什么樣的工作,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實際行為,才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其次,學習“四史”,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認真學、用心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呈現,歷史作為真實客觀的記錄,凝聚了前人的知識、經驗和智慧。“四史”內容所記錄的正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探索史,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相統一的成果,凝結中國共產黨和優秀的中華兒女的共同智慧。“四史”告訴人們,歷史從來都是勇敢的奮進者和堅毅的前行者帶領人民群眾共同譜寫而成,歷史從來不會停留在猶豫和等待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美好的生活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歷史方法、歷史智慧、歷史經驗,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面對矛盾迎難而上;以自強不息的志氣勇于打破思維定勢,樹立敢為天下先的膽魄,創建新時代的偉業;以腳踏實地的底氣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不因困難而退卻,不因痛苦而放棄,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四史”告訴人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正確的,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四史”學習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把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線,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引領使命,從對中國共產黨所經歷的非凡歷史探尋中切實增強在實踐中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