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呼和浩特市圍繞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發展新形勢、市民生活新期盼,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更新,全面提升老城區功能品質和宜居水平。
2022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創新工作思路,認真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需求,針對一些老舊小區規模較小、圍墻封堵、擠占空間、管理混亂等問題,將相對集中的小區納入一個片區,統籌規劃設計,把片區改造和街區風貌結合起來,拆除圍墻及違建等,最大限度釋放小區空間,小區變大區、變片區、變拓街區,補齊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短板,實現“大改造、大變樣”。合并的院落統一設計規劃,改造提升硬件設施,為小區的居民提供更大活動空間,同時將合并的小區統一由一家物業服務企業進行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減輕了居民負擔。
新城區的電機一號樓與昭君新村安居苑是2個獨立的小區,之間有一道圍墻相隔。這道圍墻的存在,加之其他一些因素,使電機一號樓小區、昭君新村安居苑都存在場地和居民活動空間小、停車難、道路破損、架空線纜凌亂、綠化少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新城區東風路街道辦事處昭君新村社區嘗試整體規劃合并2個小區院落,增加居民的活動區域,得到了小區業主的一致認可。
回民區光明路街道沿河東路沿河港灣小區經過整合改造,小區大門煥新、樓體亮麗、院落整潔、停車有序……這里是平均房齡超過40年的5個老舊小區整合改造而成的。改造前的沿河港灣小區包括4個獨棟樓小區和1個3棟樓的小區,居住著234戶、453人。各樓座零散分布,環境衛生差,出入口多且無物業服務企業管理。此次整合改造中,回民區將這5個小區合并為一、升級改造,設置新圍欄、整合出入口、安裝道閘和智慧社區門禁系統、規劃停車位、重新布局“飛線”、修復硬化路面、增設涼亭和健身設施。同時,社區還為小區引進了物業服務企業,讓改造后的小區實現了管理能力、空間布局、生活環境、服務水平的“四個大提升”。
在賽罕區大學東路街道烏蘭社區,轄區的5個小區整合資源、改造提升。改造后,小區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實現了綠地、活動健身、圖書閱覽、文體娛樂等區域的資源共享。
2022年,呼和浩特市繼續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城市更新體系,進行房屋本體維修、節能改造、線纜入地、加裝電梯,對庭院進行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升級改造,增設消防設施、無障礙設施、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對小區道路和給排水、燃氣等地下管網進行更新改造,通過拆除圍墻及違建,最大限度釋放小區空間。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呼和浩特市解決了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缺失或破舊、配套功能不全、服務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讓老舊小區變身品質小區,切實為居民打造安全、宜居的生活環境,切實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