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晨
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近年開始受到關注。從印尼、孟加拉、印度到埃及,再到許多非洲國家,盡管出生率往往仍然甚高,但是死亡率已經快速降低,預估在未來幾十年內將會有大量老年人口,而社會在各方面并未做好準備,當前的關切仍然集中在兒童及青中年人口的需求上。
醫療系統將要面對的挑戰會是復雜的,尤其是貧窮國家的有限資源既要面對年輕人口的急性病癥,又要面對老齡人口的慢性病。
非洲許多國家如南非,在對抗艾滋病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人口死亡率得以下降。對抗死亡是人類的宿命,當舊的疾病得到控制,平均期望壽命得到提升,又有新的疾病出現在眼前。
無論如何,20世紀下半葉全世界的醫療確實取得巨大成就,今日大多數非洲國家的平均期望壽命都已在60歲以上,西歐國家1950年代也才達到這一水平。
21世紀社會的老齡化,意味著20世紀出生者壽命的延長,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也可能意味著20世紀的歷史延續得更長,這或許從一些國家老年政客的活躍也能看出。另一方面,20世紀的歷史也處于告別之中,老年世代逐步凋零,新的世代則不斷與二戰后形成的歷史經驗和意識脫離。
在南非的脈絡中,1918年出生的曼德拉屬于年長一輩的反種族隔離活動家,他的繼任者姆貝基、祖馬與拉馬福薩,在種族隔離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青年,現在已經步入晚年。而執政黨非國大也已開始步入衰落,反對黨的領導人多半都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
審視南非的劇場界,1960年代活躍的青年創作者,現在已成為南非戲劇史上的殿堂級人物。如今年90歲的劇作家阿索爾·富加德、80歲的導演兼演員約翰·卡尼,在1972年與演員恩修納共同創作了名劇《希茲威·班西已死》。劇中的恩修納早于2018年過世,如今只有富加德及卡尼仍健在,去年富加德領取了東尼獎終身成就獎,卡尼則獲得了英國的培諾莎士比亞獎。
當年,有色人種的活動區域受到嚴密管控。《希茲威·班西已死》敘述主角班西為了留在一個鎮上而拿取死人的身份證,用假身份活下去。殘酷而諷刺的劇情批判了種族隔離政權,因而遭到忌憚。卡尼在美國演出后返回南非,突然接到一通假電話要其回家見父親,然而半途即遭特務伏擊毆打,存活下來但失去一只眼睛。
卡尼已年逾八旬,用戲劇抵抗過殘酷的壓迫,也曾在劇本里反思過黑人運動中的矛盾。前幾年,他接受訪問回顧小時候在貧民窟的生活,回憶的是祖母講述的科薩族故事,以及小時候初次觀賞莎士比亞戲劇的著迷。
去年他的新作《庫內內與國王》上演。劇情講述一名白人老演員得知自己患癌,想要活下去并登臺演出莎劇《李爾王》。卡尼親自飾演照顧白人老演員的黑人看護,兩人藉由討論莎劇劇情,折射出種族經驗的差異,也演繹相互理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