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李壯苗 謝延真 溫清秀
1.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福州 350003;3.福建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福建福州 350122;4.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福建廈門 361000
在《黃帝內經》中睡眠障礙被稱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臥”。表現為夜晚入睡難,易醒夢多,晨醒后再次入睡難,甚至整夜不睡。研究報道近50%的中國人存在睡眠問題[1],且在這類人群中,睡眠障礙發病率高達69%[2]。芳香療法在改善睡眠障礙方面具有確定療效且自身擁有獨特優勢[3],近年來被學者廣泛關注[4]。安神香囊屬于中醫芳香療法,其主要成分為揮發油,所揮發氣味被口鼻、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等吸收入體,經經脈和氣血運行遍布周身,通過疏肝解郁、滋陰養血、健脾助眠達到治療睡眠障礙的作用[5]。為此,計量學分析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患者的相關文獻,以期了解其研究現狀,為規范安神香囊治療方案、研究提供參考。
計算機檢索萬方、維普、中國知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同時追溯相關文獻參考文獻。檢索采用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中文檢索主題詞包括香囊、香袋、花囊、荷包、藥囊、香佩、藥袋、芳香療法、睡眠障礙、睡眠紊亂、不寐、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癥等;英文檢索詞包括sachet、perfume sachet、aromatherapy、sleep、sleepiness、insomnia、sleep disorder、sleep disturbance、the quality of sleep等。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1年1月。
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為睡眠障礙患者;②所選方劑為香囊外用方;③帶有芳香藥物為主的方劑。排除標準:①連載或分期發表相同篇名、相同作者的文獻,重復多次發表的文獻;②中藥香囊藥物、劑量和方法不全的文獻。
運用書目共現分析系統(Bicomb 2.0)進行資料提取,數據雙人錄入、雙人核對。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治療睡眠障礙藥物進行頻數和聚類分析。
初檢出相關文獻226篇,按標準篩選后,最終納入文獻共21篇[6-26]。其中臨床試驗研究8篇、專利12篇、調查研究1篇。
對本研究提取的21篇文獻所采用中藥安神香囊藥方及評價指標進行頻數和聚類分析。根據藥物屬性庫,記錄藥物名稱、歸經、分類、功效、性味、應用[27]。
2.2.1 藥物頻數分析 本研究剔除不符合納入標準及數據重復方劑,最后納入方劑21個,采用藥物共79味,累計139頻次,藥物使用頻次依次為石菖蒲(7次)、薰衣草(7次)、合歡花(7次)等。見圖1。

圖1 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前16味藥物
2.2.2 治療方案分析 納入文獻中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具體方案,包括佩戴位置、使用時長、療程、更換周期、每袋藥量、制作面積頻次統計。見表1。

表1 佩戴位置、使用時長、療程、更換周期、每袋藥量、制作面積頻次統計
2.2.3 藥性、藥味及歸經頻數分析 治療睡眠障礙中藥共70種,出現頻次共170次。藥性方面,主要見溫、平、寒3類,以溫性藥物居多;藥味方面,以辛、甘、苦為主;歸經方面,主肝、肺、脾、心、胃、腎經。藥性共8類,出現頻次共67次(圖2);藥味共9類,出現頻次共110次(圖3);歸經共14類,出現頻次共170次(圖4)。

圖2 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藥物藥性情況

圖3 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藥物藥味情況

圖4 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藥物歸經情況
2.2.4 基于藥物性味歸經的聚類分析 對香囊方中芳香治療用藥頻數在2次以上的藥物共24味進行聚類分析,薄荷、香附、合歡花、合歡皮聚為一類,其功能疏肝理氣、解郁安神;石菖蒲、茯神聚為一類,其功能化濕健脾、益氣安神;肉桂、艾葉、干姜皮、丁香聚為一類,其功能溫中散寒、溫腎助陽;百合花、燈芯草聚為一類,其功能潤肺清心、降火安神。
2.2.5 評價指標計量分析 納入文獻涉及觀察指標包括睡眠質量、臨床療效評定/有效率、滿意度。觀察指標的評價工具包括: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28](5篇)、臨床療效評定/有效率[29](4篇)、SPIEGEL睡眠量表測評[30](2篇)、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評分(1篇)、滿意度(1篇),其中評價工具應用最多的為PSQI。
香佩療法是指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將芳香性中草藥碾成細末,裝入特制布袋,佩戴在身上以預防疾病的方法。其亦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用辰砂裝袋,戴身及髻中以治療睡眠障礙的經驗。清代吳尚先《理瀹駢文》也記錄了香佩方等。安神香囊屬于中醫芳香療法,為中醫藥治療睡眠障礙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
《神農本草經》按四氣五味較詳細地闡述了芳香藥物的性質,為芳香藥物的使用提供了重要方向。本研究結果顯示,香囊方治療睡眠障礙中石菖蒲和薰衣草用藥頻次最高?,F代研究表明,石菖蒲煎劑及揮發油具有一定的鎮靜催眠作用,其細辛醚是鎮靜的主要成分,且去除揮發油仍能發揮鎮靜作用[31]。薰衣草花中富含多種芳香油,其主要成分包含乙酸芳樟脂等。國外學者動物實驗顯示,小鼠吸入芳棒醇具有鎮靜安神之效[32]。芳香藥物多為辛味,辛能散能行,具有發散、行血行氣的功效,亦有降逆下行之效,有利于引陽入陰,改善睡眠[33],這與本研究分析得出芳香中藥香囊治療睡眠障礙多使用辛溫之藥的結論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歸肝經的有石菖蒲、玫瑰花等;歸脾經的有肉桂等;歸肺經的有薰衣草、合歡花等;歸心經的有石菖蒲、合歡花等;歸腎經的有肉桂、遠志等?!端貑枴ば魑鍤馄吩弧靶牟厣瘢尾仄牵尾鼗?,脾藏意,腎藏志”,五臟所藏之神均與人的睡眠有密切的關系。歸肝、脾、肺經的藥物應用居多,說明安神香囊可治療上述歸經的疾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香囊的配伍、佩戴位置、使用時長、療程、更換周期、每袋藥量、制作面積、藥物劑量等藥物治療方案尚未統一。今后可進一步開展中藥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的規范化治療方案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睡眠障礙的評定多為量表,缺乏可靠的客觀指標,多為自測量表且以PSQI為主。今后的研究在客觀指標方面可增加多導睡眠圖(PSG)和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MSLT),增加血清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含量測定等指標[34]。
綜上所述,石菖蒲、薰衣草、合歡花等是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患者頻數最高的中藥。藥性方面,主要見溫、平、寒3類,以溫性藥物居多;藥味方面,以辛、甘、苦為主;歸經方面,主歸肝、肺、脾、心、胃、腎經。在功效方面香囊方有芳香開竅、疏肝解郁、理氣化濕、寧心安神之效。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安神香囊治療睡眠障礙患者納入文獻較少;未對睡眠障礙進行辨證施治;治療方案尚未統一,香囊配伍、佩戴位置、使用時長、療程、更換周期、每袋藥量、制作面積等研究各異;睡眠障礙的評定多以主觀量表,且以PSQI為主,缺乏可靠的客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