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利 陳誼月 蔣玉瓊
1.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2.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風濕免疫科,湖南長沙 410011;3.湖南省寧鄉市人民醫院科教科,湖南寧鄉 4106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隨著病情發展,軟骨及骨質進行性破壞,最終可致關節畸形或功能喪失,同時侵犯心肺腎等多個臟器,造成不可逆損害[1]。這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discomfort)、經濟損失(dollar lost),同時還會造成藥物中毒(drug toxicity)、殘疾(disability)甚至死亡(death),因此又被稱為“5D”疾病[2]。據統計,中國人群RA患病率為0.3%~0.5%,病程在1~5年的致殘率高達43.5%,且隨著病程的延長而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3-5]。中醫認為RA屬“痹證”范疇,多因素體虧虛、正氣不足,又外感風寒濕邪,致使氣血痹阻,不通則痛,故治以祛邪通絡止痛。中藥蠟療是將中藥外敷與蠟療技術相結合的一種中醫外治法,具有藥療和熱療雙重作用,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溫經通絡之效[6]。近年來已有多項臨床研究[7-8]表明中藥蠟療治療RA療效明確,但多為小樣本研究,且文獻質量不均勻,很難得出可靠結論。故本研究對中藥蠟療治療RA的臨床療效進行meta分析,旨在為臨床應用提供循證依據。
①研究對象: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P)診斷標準的RA患者[9];②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RCT);③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或聯合其他療法,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蠟療法;④結局指標:總有效率、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評分、疾病活動度(DAS28)、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
①重復發表、無法獲得全文、綜述、個案報道及非RCT文獻;②治療組僅采用醫用蠟療法,未合用中藥;③文獻內容中有明顯質量問題,如數據錯誤等。
采用主題詞+自由詞的檢索方式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數據庫全面檢索從建庫至2022年3月發表的中藥蠟療治療RA的隨機對照試驗。中文檢索詞: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關、痹證、尪痹、中藥蠟療、蠟療、隨機、隨機對照試驗;英文檢索詞:rheumatoid arthritis、Chinese medicine wax therapy、paraffin therap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由2名研究員獨立篩選出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文獻并進行數據提取,最后進行互相核查,若存在分歧,則與第三位研究者討論解決。
使用Cochrane風險偏倚評估工具對納入文獻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評價內容包括:①隨機抽樣方法;②分配隱藏;③受試者、實驗者以及結果評價的盲法;④結果數據的完整性;⑤選擇性報告;⑥其他偏倚來源。
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分析。連續性變量采用均方差(MD)及95%CI表示,當測量單位存在差異時,選用標準化均差(SMD);二分類變量采用比值比(OR)及95%CI表示。采用χ2檢驗和I2統計量對異質性進行統計學評估,若P≤0.1,I2≥50%,提示各研究間存在明顯的異質性,先利用亞組或敏感性分析來檢驗異質性的來源,如無法消除則選用隨機效應模型;若P> 0.1,I2<50%,則選用固定效應模型。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初步檢索得到134篇文獻,剔除64篇重復文獻,然后通過閱讀標題、摘要及全文對剩余70篇進行篩選,最終納入11篇文獻[10-20],共1127例RA患者。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隨機方法:1篇按照就診先后順序[14]、5篇采用隨機數表法[11-13,15,20],評為“低風險”;3篇僅提及隨機未表明具體方法[16-17,19],評為“不清楚”;2篇未提及隨機[10,18],評為“高風險”。盲法:1篇報道了患者和研究人員對治療方案不知情[20],評為“低風險”。結果數據的完整性:1篇報道4例病例脫落[13],評為“高風險”。具體結果見圖2。

圖2 納入文獻質量評價
2.3.1 總 有 效 率 納 入8項 研 究[10-14,16-17,20],異質性檢驗P=1.00,I2=0%,提示各研究間無異質性,故選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顯示,中藥蠟療治療RA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3.42,95%CI(2.19,5.33),Z=5.43,P< 0.000 01]。見圖3。

圖3 總有效率meta分析
2.3.2 疼痛VAS評分 納入5項研究[10,12,16-17,20],選用SMD對不同結果單位(cm、mm)進行合并分析。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強(P< 0.000 01,I2=92%),逐一排除各項研究進行敏感性分析,發現剔除常冰[20]研究時,I2由92%降為78%,這可能與該研究對照組除了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外,還加服了芍甘附子湯有關,但異質性依然較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中藥蠟療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MD=-1.10,95%CI(-1.89,-0.32),Z=2.75,P=0.006]。
2.3.3 DAS28 納入5項研究[14-15,18-20],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強(P< 0.000 01,I2=93%),逐一排除各項研究進行敏感性分析,發現剔除劉秀鳳等[18]研究時,I2由93%降為70%,分析原因可能與該研究干預療程較長有關,異質性結果仍較大,故選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中藥蠟療在降低RA患者疾病活動度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0.71,95%CI(-1.22,-0.21),Z=2.76,P=0.006]。
2.3.4 ESR 納 入8項 研 究[10-11,13-16,19-20],各 研 究間異質性較強(P< 0.000 01,I2=92%),逐一排除各項研究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無明顯變化,故選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中藥蠟療在降低RA患者ESR水平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10.29,95%CI(-14.80,-5.77),Z=4.47,P< 0.000 01]。見圖4。

圖4 ESR meta分析
2.3.5 CRP 納入8項研究[10-11,13-16,19-20],異質性檢驗P< 0.000 01,I2=93%,提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逐一排除各項研究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無明顯變化,故選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中藥蠟療在降低RA患者CRP水平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 有 統 計 學 意 義[MD=-6.91,95%CI(-9.75,-4.07),Z=4.77,P< 0.000 01]。見圖5。

圖5 CRP meta分析
以總有效率為評價指標,對納入的8項研究進行漏斗分析。結果顯示,散點分布左右不對稱,提示可能存在發表偏倚,見圖6。

圖6 總有效率的漏斗圖
RA是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終身性關節炎癥疾病。研究表明,若RA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2年致殘率為50%,3年可達70%[21];張文皓等[22]調查發現約41.7%的RA患者存在焦慮情緒,31.5%的RA患者存在抑郁情緒,而焦慮抑郁共病又可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增加患者自殺風險。因此尋找一種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法對RA患者意義重大。
《類風濕關節炎病證結合指南》中明確提出中藥蠟療可緩解關節腫痛、晨僵等癥狀[23]。該法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本原則,根據RA的不同證型、分期、癥狀選用麻黃、獨活、乳香、雷公藤、牛膝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補肝益腎的中藥,然后借助蠟療的持久溫熱和壓迫作用,促使患處皮膚疏松腠理,血行通暢,增加中藥的經皮滲透吸收,直達病所,充分發揮療效[24-25]。且現代藥理學表明[26],中藥的有效成分能夠降低細胞外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白介素(IL-4、IL-10)等抑炎因子水平,從而減少關節腔內炎癥細胞的浸潤、減輕軟骨及骨質破壞,進而阻止RA病情進展。二者聯合,相輔相成,經脈得溫暢通,氣血運行舒暢,瘀血痰濁得以消除,關節筋骨得以滋養,關節癥狀得以改善。
meta分析結果顯示,中藥蠟療在提高臨床總有效率、降低疼痛VAS評分、DAS28、ESR、CRP水平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 0.05),表明中藥蠟療治療RA療效顯著,有臨床參考意義。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納入的文獻質量偏低,僅6篇文獻闡明隨機分組的方法、1篇文獻闡明研究者和患者對治療方案不知情;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隱藏、隨訪情況,缺乏安全性、長期療效評價。②測量指標單位不統一,如疼痛VAS評分,其中部分數據是經過轉換后進行分析的,可能存在測量偏倚。③各研究中藥蠟療組方成分、作用時間和療程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以中西醫理論為指導,制訂統一規范標準,多開展高質量、大規模的、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為中藥蠟療治療RA提高更有力、可靠的循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