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萍 梁統嬋 施紅英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區,廣西欽州 535000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的病因[1]。老年人群是腦卒中的高發人群,腦卒中后的老年失能患者常見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治療周期長,嚴重影響老年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2]。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神經科常見的一種腦卒中后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且會阻礙認知功能的進一步改善,給患者的預后及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有研究表明[4],予以老年腦卒中患者早期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復,緩解抑郁情緒,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尚未明確腦卒中后發生抑郁的因素,因此未能及時采取措施預防PSD的發生。基于此,本研究就老年腦卒中后失能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及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老年腦卒中后失能患者,并按PSD發生與否分為PSD組(n=60)和非PSD組(n=100)。160例患者中男92例,女68例,年齡60~85歲,平均(72.43±3.57)歲。納入標準:①≥60歲;②符合《卒中后抑郁臨床實踐的中國專家共識》PSD的診斷標準[5];③經影像學檢查,結果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6];④生命體征穩定;⑤為失能患者。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③合并肝腎功能嚴重衰竭的患者。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年倫審第(137號)]。
1.2.1 調查方法 統一管理被納入本研究的患者,收集患者疾病史并評估相關量表。①用調查問卷的形式統計記錄所有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包含年齡、性別、負性生活事件、生活環境、腦卒中類型、既往病史、病程、溶栓后并發癥。②于入院一個月后對患者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患者的臨床癥狀。
1.2.2 心理護理 予以PSD組患者心理護理,1次/周,2 h/次,護理時間為一個月。①為使患者充分了解到PSD的治療及心理干預的目的,予以患者相關PSD知識的學習及抑郁發生的應對方式,提高其抑郁治療的積極性。②利用患者家屬、社會支持的關心安慰抑郁患者。③在睡前周圍環境較為安靜的情況下選用積極正能量的音樂來進行心理干預,每次約60 min。
①HAMD-17評分[7]:應用該表評估患者的抑郁程度,≤7分為正常,8~16分為輕度,17~23分為中度,≥24分為重度。②NIHSS評分[8]: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評分范圍為0~42分,其中0~1分為正常或近乎正常,2~4分為輕度腦卒中,5~15分為中度腦卒中,16~20分為中-重度腦卒中,>20分為重度腦卒中。③生活質量評分(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9]:共9個維度,應用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總分為90~45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抑郁的影響因素用單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 研 究160例 患 者 有60例(37.50%)發生PSD,其 中 輕 度32例(20.00%)、中 度19例(11.88%)、重度9例(5.63%);平均抑郁評分為(9.42±4.26)分。
PSD的發生與負性生活事件、溶栓后并發癥、NIHSS評分、病程影響因素有關(P< 0.05),見表1。
表1 PSD發生的單因素分析[n(%)]
以發生PSD與否為因變量,以臨床資料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見表2,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負性生活事件、溶栓后并發癥、NIHSS評分、病程是老年腦卒中后失能患者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老年腦卒中后失能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PSD組護理后SCL-90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所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PSD組護理前后SCL-90評分比較(分,x ± s,n=60)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嚴重,腦卒中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PSD作為腦卒中后的常見并發癥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10]。相關研究表明[11],PSD的發生會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阻礙患者肢體等功能性的恢復。關于PSD的發病機制目前還存在一定爭議,多數研究認為PSD的發生可能與炎癥反應、神經缺損功能、心理因素等有關[12]。因此,研究老年腦卒中后失能患者PSD的影響因素并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的功能性恢復,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PSD的發生率為37.50%,與王思博等[13]相似。本研究結果表明負性生活事件、溶栓后并發癥、NIHSS評分、病程是老年腦卒中失能患者抑郁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原因分析:發生負性生活事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情緒,進一步增加PSD的發生率;溶栓后并發癥的發生會使治療的難度增加,患者的康復時間也會因此延長,同時住院時間的延長以及經濟負擔的加重有可能使患者產生煩躁、害怕等消極情緒,PSD的發生率也因此增加[14-15];病程越長,患者的功能恢復就越慢,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患者也會因此增加心理負擔從而引起抑郁癥的發生。張慧等[16]研究表明PSD的嚴重程度與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成正比,缺損程度越高,PSD的發生率越高;Ilut等[17]研究認為,NIHSS評分越高說明腦組織受到損傷的體積越大,其抑郁癥發生的概率也就越大,再者因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也可能因日常生活的變化產生自己是家庭負擔等心理,更易引發抑郁癥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予以PSD組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得到有效的改善。孫秋雪等[18]研究認為,對PSD患者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可為其帶來積極的心理狀態,讓患者積極去尋找以情感為核心的社會支持,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復。專業護理人員熱情、親切地主動關心問候患者,會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同時護理人員需細心留意患者的感情狀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護理計劃。其中的認知療法能夠讓患者了解抑郁癥的相關知識并且學會應對策略,在抑郁情緒的治療中起著重大作用,對患者的功能康復也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負性生活事件、溶栓后并發癥、NIHSS評分、病程是PSD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上可采取相對應的干預措施來減少PSD的發生,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有利于改善抑郁情緒,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