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鵬 任曉虹
1.川北醫學院精神衛生學院,四川南充 637100;2.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四川南充 637002
艾 滋 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1],目前尚未發現治愈方法[2]。雖然當前中國AIDS疫情處于低流行水平,但近年AIDS感染率在青少年群體中不降反升[3]。全國AIDS患者中15~24歲青少年群體占比超過一半[4-5],已成為我國預防AIDS的重點人群,而醫學生作為從事AIDS防治工作的儲備人才,需重視對其防護工作。本研究旨在通過了解四川省某醫學院大一新生的AIDS知識、態度、行為,為醫學院校AIDS教育模式及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選取川北醫學院(我院)大一新生965名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921份,有效率為95.44%。
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我院不同專業新生作為調查對象,共965名,在獲取知情同意后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并以匿名形式填寫。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民族、居住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和誰一起生活)、AIDS相關知識、AIDS認知態度、性行為及觀念。AIDS相關知識以國八條[6]作為基礎,結合學者研究成果[7-8],設計問卷共18個問題,以答對14條及以上定義為知曉。國八條共8個題目,以答對6條及以上定義為知曉。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大一新生在民族、居住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和誰一起生活方面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特征AIDS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大一新生AIDS相關知識總體知曉率為70.68%,國八條知曉率為88.49%,“與AIDS患者或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AIDS嗎”知曉率最高(99.78%),“我國AIDS防治‘四免一關懷’政策”知曉率最低(10.97%)。見表2。
表2 AIDS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95.87%)認為自己感染AIDS的危險性不高,31.49%學生認為對AIDS患者應該采取隔離措施。見表3。
表3 AIDS認知態度
921名 新 生 中78人(8.47%)做 過AIDS檢測,35人(3.80%)發生過性行為,其中男生27人(7.09%),女生8人(1.48%),男生發生性行為比例較女生高(χ2=19.198,P< 0.001)。初次性行為時年齡最大20歲,最小14歲,平均年齡為(17.57±1.34)歲,19人(54.28%)初次發生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性別方面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χ2=3.584,P=0.058)。在有固定的異性性伴侶的20名醫學生中,最近一年發生過性行為占85.00%(17人),其中僅29.41%(5人)每次均使用安全套。22.37%(206人)醫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贊同態度。
本研究顯示,四川省某醫學院大一新生AIDS相關知識總體知曉率為70.68%,低于《關于印發遏制艾滋病傳播實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中對青年學生AIDS防治知識知曉率達95.00%以上的要求[9]。國八條知曉率為88.49%,低于夏卉芳等[10]的調查結果(97.11%)。學生對于AIDS的母嬰、血液、共用注射器傳播方式知曉率均高于95.00%,但59.07%的學生不知道“我國是否有針對AIDS病毒的抗病毒治療藥物”,此外,對于“四免一關懷”政策知曉率僅為10.97%。這提示大部分學生對于AIDS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但不夠全面,在平時對學生進行健康宣教時,學校應注重知識普及的深入化和常態化,除官方進行知識講座外,可以鼓勵學生社團創辦AIDS宣傳視頻、科普小貼士等校園活動。不同民族、居住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和誰一起生活方面新生知曉率差異顯著(P< 0.05),一方面因為受經濟、地域等限制,知識獲取途徑相對較少[11],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獨生子女及雙親家庭對于晚輩關注度高,重視其性及AIDS知識教育。因此高校應重視非獨生子女、單親家庭、落后地區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全面且深入的防治宣教。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95.44%)對AIDS患者或感染者呈同情或幫助的態度,但31.49%學生認為對AIDS患者應該采取隔離措施,愿與AIDS感染者入住同一宿舍僅25.30%,表明對AIDS感染者排斥意向仍存在,這體現了學生由于對非傳播途徑知識掌握缺乏,從而導致了過度的保護行為[12]。歧視不僅降低AIDS感染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推動了AIDS的流行[13]。醫學生作為未來防治AIDS重要群體,更應在提升其AIDS知曉率的同時樹立反歧視觀念,如對其進行情感教學等。
醫學院大一新生發生性行為比例及對婚前性行為贊同度均較低[14-15],這可能與新生對AIDS性傳播途徑知曉率較高有關,其中男生發生性行為比例高于女生,表明男生性行為更加活躍,感染AIDS風險更高,提示需加強男生的性道德教育及女生的自我保護意識[16]。本次調查中初次性行為時最小僅14歲,提示對于青少年要注意早期性知識教育。89.79%的學生知曉正確使用安全套可預防AIDS,但近一年與固定異性性伴進行性行為時僅29.41%每次性行為均使用安全套,這可能是為追求快感體驗等而導致的知行分離,高校應著重倡導學生正確使用安全套,促進學生進行安全性行為。
綜上所述,四川省某醫學院大一新生AIDS防治知識知曉率低于國家要求,對AIDS感染者存在一定歧視。醫學院校進行AIDS宣教時,應針對不同人群采取有側重性、形式多元化、知識全面且深入化的方式,在提升學生AIDS相關知識知曉率的同時,降低歧視觀念,建立正確的性行為模式,從而降低醫學生感染AIDS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