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龍 滕 嬌 郭文超 金 魁 秦寒枝
1.安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安徽合肥 230012;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安徽省立醫院EICU,安徽合肥 230001;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安徽省立醫院護理部,安徽合肥 230001
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系統炎癥反應,病情進展出現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等休克表現,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2]。膿毒癥休克是急危重癥醫學面臨的重要臨床問題,在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e,ICU)患者中發病率和病死率極高[3-4]。液體復蘇是膿毒癥休克治療的關鍵環節[5],有效的液體復蘇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6-7]。目前,關于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的研究不斷發展,但文獻質量參差不齊,難以為后續研究指引方向。為進一步探索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的研究熱點和前沿,本研究應用陳超美[8]教授開發的CiteSpace軟件對2012—2021年國內外公開發表的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學者今后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以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WOS)為數據源進行中英文檢索。中文以“膿毒癥休克、膿毒性休克、敗血性休克、敗血癥休克”和“液體復蘇、容量復蘇、補液”為主題詞檢索,選擇期刊和學位論文共647篇文獻;英文以“septic shock”AND“fluid resuscitation or volume resuscitation or fluid infusion or fluid therapy”檢索,文獻類型設置為article和review,語種設置為English,檢出846篇文獻。手動去除重復和與主題無關文獻,最終納入文獻中文475篇,英文714篇。檢索時限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
基于CiteSpace 6.1.R1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CNKI文獻導出格式為Refworks,經Format Conversion格式轉換后導入軟件分析。WOS文獻導出純文本格式用Remove Duplicates去除重復文獻后分析。以發文量、關鍵詞、突現詞為分析對象構建可視化知識圖譜。
2012—2021年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研究總體發文量呈上升趨勢。我國2019年發文量達峰值77篇;國外在2018年出現一個峰值100篇,隨后下降,在2021年達最高發文量111篇。見圖1。

圖1 WOS與CNKI各年份發文量
時間區間選擇2012—2021年,切片為1,閾值設為TOP 50進行分析,CNKI和WOS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2~3。圖中節點大小代表關鍵詞的出現頻率,頻率越高節點越大。連線系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中共現,共現次數越多連線越粗。將同義詞進行合并,排除檢索主題詞,列出頻數排名前10的關鍵詞見表1。

圖2 WOS關鍵詞共現圖

圖3 CNKI關鍵詞共現圖

表1 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研究文獻關鍵詞(前10位)
研究熱點是某領域在一定時期受到研究者廣泛關注的研究主題,關鍵詞聚類可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熱點[9-10]。對關鍵詞聚類分析得到WOS聚類Q值 為0.4738、S值 為0.7921,CNKI聚 類Q值 為0.8188、S值為0.9350,均顯示聚類合理。提取前10個聚類見圖4~5。

圖4 WOS關鍵詞聚類圖

圖5 CNKI關鍵詞聚類圖
突現詞指在某一時段內使用頻率較高的詞[8]。按時間排序見圖6~7,2012—2017年階段研究關注疾病的治療和監測,如腎臟替代治療、目標導向治療、一氧化碳和血管外肺水指數監測等。2018—2021年并發癥的風險預防、指南共識制定和重癥超聲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

圖6 WOS突現詞圖譜

圖7 CNKI突現詞圖譜
文章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領域的研究水平[11]。近年來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研究呈持續發展態勢,國外在該領域的研究開始較早且相對成熟;我國開始時間較晚,研究機制和方法尚處于發展階段。今后應加強對該領域的關注,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醫護人員救護水平。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發病前可能患有慢性基礎病而增加救治難度,兒童本身各器官功能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膿毒癥休克時血流動力學復雜。對老年和兒童患者進行早期臟器功能監測和有效液體復蘇能縮短住院時間并改善預后[12-14]。國內研究樣本量少,未來需開展大樣本及多中心研究,為我國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的治療和護理提供有價值的證據。
血流動力學穩定是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的基礎[15],有效液體復蘇對穩定組織灌注至關重要,不恰當補液會導致并發癥風險增加[7,16]。研究發現乳酸清除率、下腔靜脈呼吸變異指數監測在指導液體復蘇方面效果顯著[17-18]。早期監測識別異常變化是并發癥預防管理重點,但國內外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開展液體復蘇策略和評價指標的研究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
早期液體復蘇和管理能維持膿毒癥休克患者重要組織灌注[19-21]。一項研究[22]表明接受早期目標導向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另有研究[23-24]表明不僅不會改善患者預后,反而增加住院費用,可見,早期目標導向治療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但復蘇策略尚無統一方案,早期目標導向治療依然存在爭議,仍需高質量的研究去證實利弊。晶體液作為液體復蘇的首要選擇[25],其最佳類型也尚未明確,未來需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形成指南共識指導臨床實踐。
綜上所述,基于CiteSpace軟件對國內外近十年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發文量處于上升趨勢,國外研究相對成熟。液體復蘇指標監測和方案制定以及風險管理是未來研究方向,研究者間應加強合作交流,對當前研究熱點深入探索,推動我國膿毒癥休克液體復蘇領域理論和實踐發展,提高急危重癥患者救治成功率。由于本研究僅納入WOS和CNKI兩個數據庫文獻,可能存在研究偏移,未來將擴大數據范圍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廣大同行提供更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