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召開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介紹說,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發布以來,生態環境部已批復引江補漢工程、北沿江高鐵上海至合肥段、海則灘煤礦等水利、交通、煤炭等行業重大項目環評文件13項,涉及總投資超過3100億元。
其中,對于近期擬開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3 個重大水利工程,生態環境部提前介入指導環評文件編制,創新機制優化審查流程,開辟綠色通道,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守牢生態環保底線的基礎上,加快審批進度,在審批時限內提前完成了相關批復,為工程開工創造了條件。
劉友賓說,制定實施《通知》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具體舉措。《通知》對近年來環評領域服務重大投資項目的有效舉措進行系統集成,提出一批創新舉措,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提升環評審批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審批效率。
《通知》以改革試點方式提出環評審批方式新舉措:
一是開展“打捆”環評審批。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等級公路、城市道路、生活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廠等項目,位于相同市級或縣級行政區且項目類型相同的,可“打捆”開展環評審批。這個“捆”主要針對具有同質性、關聯性的一類建設項目,既可以由建設單位來“打捆”,將同一類建設項目編制一個環評文件,一并報批;也可以由審批部門來“打捆”,將同一類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統一組織評估、審查,從而提高環評審批效率。
二是取消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項目環評審批和總量指標掛鉤。公路、鐵路、水利水電、光伏發電、陸上風力發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保供煤礦項目,污染物排放量很小,在嚴格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前提下,對區域環境質量影響小,這類項目環評審批可不與污染物總量指標掛鉤。
三是規劃與項目環評統籌推進、壓茬審查審批。對不涉及禁止開發區域、環境影響簡單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和項目,規劃環評審查可與項目環評審批統籌推進,壓茬辦理,最大程度地為項目推進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