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科思創集團(簡稱“科思創”或“集團”)發布2021年財報。受益于旺盛的全球需求以及強勁的盈利表現,科思創在2021財年獲得成功。核心業務銷量同比增長10%,主要得益于收購自帝斯曼的樹脂和功能材料業務(RFM)帶來的額外銷量。尤其是在旺盛需求的支持下,銷售價格的上漲推動集團銷售額增長48.5%至159億歐元(上年同期:107億歐元),創歷史新高。
2021財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達到31億歐元(上年同期:15億歐元),同比增長逾一倍,主要源于利潤率大幅提高。凈利潤同比增長了兩倍多至16億歐元(上年同期:4.59億歐元),而自由經營現金流(FOCF)為14億歐元,同樣較上一年的5.3億歐元有顯著增長。已占用資本回報率(ROCE)增長至19.5%(上年同期:7.0%)。
自2021年2月提出“可持續未來”新戰略以來,科思創2021年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該戰略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和可持續增長。作為貫徹該戰略的一部分,集團于2021年7月重組了集團架構,將業務更緊密地聚焦于各個市場的要求和客戶的需求。此后,科思創將業務劃分為“功能材料”和“解決方案和特殊化學品”兩大板塊進行報告。將收購自帝斯曼的RFM業務整合于解決方案和特殊化學品板塊進展順利。因此,集團已經在2021年創造了2 600萬歐元的協同效應,幾乎是最初預計的兩倍。科思創預計,到2025年每年將產生總計約1.2億歐元的永久性協同效應。
鑒于集團在2021財年的出色業績,科思創計劃向2022年4月21日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提議每股派息3.40歐元,相當于41%的派息比率。上一財年,科思創重新設定了股息政策,規定派息比率應達到凈利潤的35%~55%,將其與集團的整體業務表現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科思創首席財務官陶鵬飛博士(Dr.Thomas Toepfer)表示:“回顧這極其成功的一年,標志性的就是需求旺盛。不僅如此,這也反映在事實上,2021年大部分時間我們的產品幾乎全部售罄。2021年通過實施全新的集團架構為進一步的可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鑒于成功的業務發展,科思創董事會還決定在未來兩年內進行股票回購計劃,總金額約為5億歐元。回購的股份隨后將被注銷,總股本相應減少。陶鵬飛博士表示:“大型收購不是科思創目前的重點;相反,我們相信投資科思創本身是最好的投資。我們對公司充滿信心,并期望為我們的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功能材料板塊在2021財年的核心業務銷量同比增長0.3%。2021年第一季度,天氣導致的計劃外停產等原因影響了產品供應能力,因此盡管全球需求強勁,該板塊的增長潛力受到限制。得益于平均銷售價格提高,該板塊銷售額增長48.9%至81億歐元(上年同期:55億歐元)。基于有利的競爭形勢和強勁的需求,利潤率也相應得以提升,EBITDA同比增長至26億歐元(上年同期:8.96億歐元)。
解決方案和特殊化學品板塊核心業務銷量在2021財年同比增長2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新收購的RFM業務的額外銷量貢獻了其中的16個百分點。此外,汽車和交通行業以及電子、電氣與家電行業的核心業務銷量增加,特別是在EMLA(歐洲、中東、非洲和除墨西哥以外的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增長,對銷量產生了正面影響。與此同時,由于原材料供應短缺等原因導致的產品供應減少,對核心業務銷量產生了負面影響,并限制了進一步的有機增長機會。得益于更高的銷售價格,該板塊2021年銷售額增長49.3%至76億歐元(上年同期:51億歐元),EBITDA同比小幅增長1.1%至7.51億歐元(上年同期:7.43億歐元)。
科思創以實現長期全面循環為公司愿景。為了實現此目標,公司希望使其生產、產品和其他所有領域在長期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的理念。實現氣候中性是該道路上的具體措施之一。通過在所有主要的生產基地成功實施了卓越運營,2021年科思創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了54%,超額完成了之前設定的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現在,科思創又制定了一個更遠大的目標:集團預計在2035年之前在生產中直接產生(范圍1)和外購能源(范圍2)內實現氣候中性以及凈零排放。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自身運營和能源采購)與人為去除的溫室氣體相互抵消達到平衡。作為其階段性目標,公司計劃到2030年將范圍1和范圍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至220萬t。此外,公司還將進一步削減價值鏈上下游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3),相關目標計劃最晚于2023年公布。
為了實現凈零排放,科思創預計到2030年前將累計投入2.5億~6億歐元,同時,能效的提升預計每年可減少5 000萬~1億歐元的運營費用。在實現凈零排放的過程中,科思創預計每年還將增加上億歐元的運營費用。
“過去兩年中,我們全力以赴,為實現全面循環的愿景而努力。在這一征程中,我們已經達成了多個重要里程碑,同時繼續為我們自己設定宏偉的目標。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成為了行業引領者,屢獲成功。下一個里程碑就是我們遠大的氣候中性目標。”施樂文博士表示,“在循環經濟中,我們可以保護氣候、自然和資源,實現尊重地球界限的可持續增長。科思創和化工行業是該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可持續發展無法依靠個體取得成功,而是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去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政策制定者、企業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宏偉的氣候目標。”
根據之前設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目前科思創已經達成了重要的里程碑。集團提前實現了到2025年將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新的2035年減排目標的一個關鍵部分是支持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實現,根據該協議,各方將為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內而努力。
(1)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能源效率,實現更可持續的生產。其中一個重點是通過利用更多創新催化劑技術,實現氧化亞氮的減排。此外,通過裝置設備的數字化升級和數字技術的運用,可以更高效地控制生產工廠,同時通過數字模擬可以優化各項生產工藝。數字技術還有助于收集和跟蹤整個價值鏈的排放數據。
(2)科思創的全球生產基地將逐步轉向使用發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例如,在海上風電領域,公司已與沃旭能源簽署協議,后者從2025年起將通過海上風電滿足科思創德國基地10%的所需電力。公司還將采用陸上風電,例如,其與ENGIE簽訂的電力購買協議覆蓋了科思創比利時安特衛普基地45%的電力需求。在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約10%的電力來自大唐吳忠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發電。除了與電力供應商的合作模式,公司計劃簽署更多協議以實現凈零碳足跡。
(3)將蒸汽的來源從化石能源轉化為可再生能源并非易事,科思創正努力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這一挑戰。為此,公司正在研究利用沼氣和綠色天然氣作為能源來生產可再生蒸汽。綠氫、綠氨或綠電也可以用作生產蒸汽的能源。
科思創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拓展零碳足跡產品組合。通過在重要市場提供可持續、獨特的解決方案,應對基本宏觀經濟挑戰。此外,由于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的主流趨勢,市場對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強勁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例如,城鎮化趨勢下,新建節能建筑和改造項目正在全球范圍內催生巨大的MDI需求。由MDI為原材料生產的聚氨酯硬泡,是一種十分高效的保溫絕熱材料,可廣泛應用于建筑和制冷等領域。日前,科思創推出了零碳足跡MDI,進一步豐富了其零碳足跡產品組合。通過使用聚氨酯保溫絕熱材料,每年可減排約4 000萬t的CO2當量。通過使用基于經ISCC Plus質量平衡認證的有機廢棄物和殘渣的前體材料,該MDI規格實現了從搖籃到大門生命周期階段的零碳足跡。
可持續產品的另一個開創性案例是科思創推出的全球首款零碳足跡聚碳酸酯。該產品通過基于質量平衡方法的來源于有機廢棄物和殘渣的原材料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制造。如果使用零碳足跡聚碳酸酯制造電動汽車充電器,到2030年可減少45萬t CO2排放。科思創已從2021年開始向客戶供應零碳足跡聚碳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