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輝
甘肅第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現階段,在框架結構規格偏大的房建項目中,高支模工藝得到了廣泛應用。一般情況下,鋼管框架、模板等環節施工高度大于5m的支模作業,均屬于高支模工藝。在此種工藝體系中,工藝組成有模板結構施工和支護框架施工。使用高支模工藝進行工程建設時,可使用混凝土用料加工模板,使其具有較強性能,滿足工程需求。為了提高框架結構規格偏大的房建工程的施工質量,本文就高支模施工技術分析,以便同行交流和借鑒。
高支模工藝常用于支撐線性、集中區域的整體荷載較高的區域,在工藝上有一定特殊性,從而決定了其具有較高的危險性。為保證高支模工藝的施工質量,避免模板結構破損、形變、傾斜等質量問題,保證構件外觀、規格、方位的合理性,需要對施工階段各類問題的應對措施進行梳理。
(1)在搭設位置較高時,容易影響到架體整體平穩性,削弱架體抗傾覆性能。應對此類問題,需要嚴格依據施工規范,增加橫向、豎向兩種支撐結構,使架體穩定連接以便建筑結構的澆筑。
(2)在荷載參數增加時,會削弱支撐結構承載性能。如果橫向使用的構件在澆筑時未選擇恰當的工藝類型,可能會導致架體傾覆問題。對此,房建項目在應用高支模工藝時,不可拆除下層模板,立桿底層位置須增設墊板。嚴格依據設計方案進行分層施工,保障澆筑質量。
(3)架體立桿操作不規范,梁架與整體架體結構的緊密性不足,無法保障架體結構的整體性能,容易導致架體出現失穩的風險。在實際項目中,應對此種架體失穩問題,施工單位應嚴格依據方案內容,逐步落實架體搭設工作。在操作斜梁架體時,可以采用鋼管、扣件來進行工程加固,保持整體結構的連接質量。
(4)當梁結構的高寬比值較大時,梁兩側缺失側向作用桿件,將會導致梁模板發生位置偏移。建筑項目在應用高支模工藝時,應積極防控模板位移問題。在施工時,嚴格依據設計方案,添加斜撐,增加梁兩側的束縛性,保證梁模板位置平穩,切實規避位移問題[1]。
(1)做好技術交底工作。采用高支模施工技術,首先需要確定相關工藝參數,有序落實各項前期工作,并積極開展工程參與各方技術交底作業,有助于施工人員準確把握技術參數,全面把控工藝要點。技術交底工作做得好,有助于參與各方在全和質量兩個方面工作的開展工藝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做好工藝質量控制工作。比如材料質量的控制,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技術交底材料,全面檢查施工建材,與供應商確定材料組成,保證材料施工性能,對材料進行抽檢,及時排查劣質材料,排除施工風險。
(2)融合安全施工理念,做好安全監督工作。在高支模施工期間,需要注重安全施工,加強工藝管理,提高工人安全意識,同時開展安全施工宣傳,使工人明確安全施工的重要意義,從而減少意外事故發生。在現場施工時,需要借助先進科技進行場區監管,及時排查施工區的危險因素,營造安全施工環境。在重要施工區,需要設計安全施工標識,提醒工人注意安全,保證施工秩序。以上工作要在做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下按部就班,嚴格執行。另外還要設定緊急預案機制,積極應對負面事件,減少工藝風險。
(3)提高工人施工能力,保證操作人員的專業性。在施工前期,結合澆筑任務,開展人員技能的訓練工作,使其明確澆筑流程,掌握澆筑技巧,以此最大程度地發揮高支模工藝的工程價值。加強人員能力訓練,減少施工失誤,保證工藝質量。采取資格考核方式進行能力測試,保證工人操作的規范性,降低材料損耗量。
為了剖析高支模施工技術,現結合具體工程對高支模工藝方案和施工要點進行闡述。
蘭州某房建項目包含商業、居住多個功能。項目結構設計:1號樓為酒店、宴會廳,房建結構以混凝土框架為主;2號樓、3號樓、11號樓為公寓,用于居住、辦公等,建筑結構設計為“剪力墻”。建筑結構預計使用50年,安全級別為一級,抗震為8度。結合案例項目的實際建筑需求,應用高支模工藝,確保建筑質量。
(1)1號樓大廳區域包括地下一層、地上一層、地上二層。梁模板施工時,可以選用木膠合板作為材料,將板厚控制在15mm,梁架使用立桿排布方法進行施工,排布參數均取600mm,步距參數設計為1.5m,頂層位置的步距取值為1m。自由區域高度應小于650mm,拖撐、底座螺桿兩個位置添加立桿時,桿長需大于150mm,掃地桿距參數取值為350mm。梁底主楞施工時,選用一組雙鋼管,參數取Φ 48mm×3.0mm。次楞施工時,使用方木材料,參數取35mm×75mm。(2)地下室施工工藝參數:支架高度參數為5.05m,樓板厚度參數為0.4m,梁底次楞使用的方木數量為10個。梁側位置的次楞間距取值為150mm,主梁間距為500mm。
2.3.1 支架模板
選用雙軸回轉式減速器,有刷直流行星減速電機,回轉式減速器精度≤0.08°,減速比580∶1,額定電壓DC 24V,額定輸出轉速為0.048 rpm,1秒約轉動0.228°,將其轉動周期設為100 ms時,轉動角度約0.02°,其最小調整分辨率約為0.02°,保證了伺服調整精度[1]。太陽每秒轉過角度(360°+360°/365)/(24*60*60)=0.00418°。如要滿足精度為0.1°時,在跟蹤上的情況下約22 s必須調整姿態。
(1)架體基礎。案例項目中,使用的高大模板均以混凝土為主要施工材料,板體厚度有兩種類型:180mm、120mm。混凝土強度選用C30。構架層在使用模板施工時,應保留下層支架。
(2)為保證模板支架的施工效果,在架體搭設前期使用軸線進行測量,確保支架、模板工藝操作的規范性。
(3)依據前期設定的支架方位,標出立桿點位,給予醒目標記,保證立桿規范平整。
(4)在立桿完成時,要及時搭設頂層立桿,并開展橫桿搭設作業,預留出梁模板的添加位置。依據架體的具體規范,添加剪力撐。在使用剪力撐時,應嚴格按照規范內容進行結構搭設。
(5)在梁底搭設時,需增加豎向鋼管。添加鋼管時,使用雙扣件的固定方法,并再次復核鋼管的添加高度,以此保障標高符合規范。
(6)梁底模板施工時,保持次楞操作的平整性。
(7)在施作板底模板時,在預定標高方位擺放模板并進行找平處理,確保平整度符合規范。
(8)模板鋪設時,以一側設為起點,保持板間緊密性,樓板鋪設時依據施工圖進行操作,不可進行整張夾板的切除操作。板間縫隙不可大于2mm。如果縫隙較大,需使用塑料膠處理[2]。
(1)搭設前,施工人員需要借助施工技術交底來掌握施工方案,明確工程項目的各項施工要求。
(2)準備鋼管以及其他配件,并對材料、配件質量進行考察,只有確保材料、配件質量滿足工程標準,方能開展后續施工。對場地進行清理要達到要求,避免因場地內存在過多雜物而影響搭設效果,導致搭設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
(3)高支模施工中,支架分為上下兩層,兩層支架施工要求不同。搭設下層樓板支架時,需考慮樓板的承載能力,不得出現超載的現象。搭設上層樓板支架時,不得拆除下層支架,以免影響施工安全。
(4)嚴格按照立面布置要求進行放線,確保參數準確。
(1)梁模板安裝時,需要依據設計高度規范,合理設計梁底立桿高度,再添加梁底板,進行找平處理。當梁跨度不小于4m時,依據設計規范處理梁底板,使其處于規范起拱狀態。如果設計中并未明確起拱的具體要求,起拱高度應控制在整體梁跨度的0.1%~0.3%。主次梁在搭接操作時,優先進行主梁起拱處理,再處理次梁。模板安裝完成時,校準參數,比如高度、斷面規格等。在模板安裝前期,需要清潔板內雜物,另外還要保證鋼筋綁扎的規范性。框架梁底部需要設置清潔區域,在清潔完成后,需要在澆筑作業開始之前對清潔區進行封堵。
(2)安裝樓板模板時,保證格柵平整,再進行底板鋪裝。在鋪設樓板時,須從一側為起點,保證相鄰兩塊樓板排布的嚴密性。在模板拼縫位置,可添加小規格的木膠合板,合理消除縫隙。在平臺板完成鋪裝時,使用水平儀進行高度測量,校準模板位置,利用靠尺進行找平處理[3]。
混凝土澆筑為高支模施工的關鍵步驟,施工期間,應嚴格按順序正確澆筑,以免影響工程質量。
2.5.1 澆筑順序該工程施工所用混凝土以預拌混凝土為主,澆筑前需首先通過泵送的方式將混凝土送往場地內,然后吊裝運輸。澆筑順序為先豎向結構后水平梁板,豎向結構澆筑應自墻板開始,后澆筑混凝土柱。為滿足工程對施工質量的要求,建議此部分采用分層的方式澆筑,嚴格控制各層澆筑間隔時間,避免間隔時間過長導致混凝土無法充分融合,同時避免間隔時間過短導致澆筑效果難以達到預期。除澆筑間隔時間外,各層澆筑厚度同樣需嚴格控制,應避免超過1000mm。水平梁板澆筑時,需保證豎向結構所澆筑的混凝土已達到設計強度的75%。梁板同樣采用分層澆筑,每層厚度<400mm。
2.5.2 澆筑方法
在澆筑過程中,不同環節所采用的澆筑方法不同,梁板澆筑屬于重點環節,對澆筑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層與層澆筑期間,上一層與下一層的澆筑需要留有間隔時間,但間隔時間不得過長,以下層混凝土尚未初凝為準,進行上層澆筑。混凝土澆筑要適當通過放緩速度來保證作業穩定性,振搗需密實。澆筑期間,施工人員應當仔細觀察混凝土是否存在移位情況,如存在,則需立即停止澆筑,并對移位的區域予以調整,確認無誤后繼續施工。混凝土澆筑需要自中間向兩端進行,除控制每層厚度外,同樣應當考慮澆筑的對稱性[4]。
房建工程高支模處理的核心目的是保證房屋體系穩定性,并提高工程安全性。觀察模板支架,判斷支架與其周圍結構體系之間的關系,如兩者已可靠連接,則可著手進行高支模處理。
(1)處理期間不得拆除鄰近高大模板區域的支架,高支模立桿間距需嚴格控制,并保證模數統一。針對水平桿,需通過連接的方式予以處理。
(2)高支模與非高支模之間存在銜接部位,此部位穩定性差,發生移位等病害的風險高,故需設置水平剪力撐,將剪力撐寬度控制在6m,為高支模穩定性的提升提供保證。
(3)高支模處理要點之一在于立桿布置,為保證間距統一,需使立桿在縱橫兩個方向處于同一水平線。如需調整立桿間距,則應以調小為主要原則。
(4)水平方向剪力撐的設置是否合理,關系到整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因此,工程需嚴格按照相關規范以及工程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并于施工后認真驗收,觀察高支模各項參數是否合理,判斷有無錯誤部分,如發現應當予以糾正和彌補。經驗收無誤,則可結束施工。
綜上所述,為保證高支模工藝的施工質量,避免模板結構破損、形變、傾斜等質量問題,保證構件外觀、規格、方位的合理性,不僅要做好技術交底,融入安全施工理念,加強安全監督工作,還要提高工人施工能力。從本文案例工程的實踐可知,在實際項目中,應加強工藝操作的規范性,積極解決工藝問題,嚴謹梳理施工流程,提升工人操作標準性,減少工藝偏差,才能保證房屋體系穩定性和工程安全性,充分發揮高支模工藝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