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高發的呼吸科疾病之一,對患者的危害突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僅可表現出氣流受限、呼吸困難等情況,同時其呼吸力學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也相對較差,因此對本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上述方面的改善均是療效評估的重點方面之一[1-2]。臨床中近年來采用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不斷增多,多數研究認為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3-5],但是其對本類患者呼吸力學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狀態的改善作用研究較為少見,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本研究就噻托溴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動力學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的影響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 年12 月-2021 年12 月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的12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 例和觀察組60 例。納入標準:年齡20 歲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除標準:合并哮喘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 個月內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治療;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及其他慢性病;溝通障礙;認知障礙。本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多索茶堿(生產廠家:黑龍江福和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304,規格:10 mL∶0.1 g)進行治療,以0.2 g 加入25%葡萄糖液中稀釋至40 mL,進行靜脈注射,2 次/d。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噻托溴銨(生產廠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954,規格:18 μg,按噻托銨計,相當于噻托溴銨水合物22.5 μg)進行治療,每天上午吸入22.5 μg 噻托溴銨。兩組均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統計及比較兩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前后的呼吸動力學指標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指標。(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效果:以患者治療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癥狀體征消失,對生活無影響為顯效;以患者治療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癥狀體征有所緩解,對生活影響較小為有效;以患者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癥狀體征未見改善為無效[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方面涉及惡心嘔吐、頭痛、上腹部不適及失眠等方面的發生率。(3)呼吸力學:呼吸力學檢測指標為氣道阻力(Raw)、共振頻率(Fres)及外周氣道阻力(R5-R20),采用脈沖振蕩檢測法進行檢測,由兩名經驗豐富者進行操作檢測。(4)黏液纖毛清除功能:將99mTc 標記的血清白蛋白采用氣溶膠的形式進行吸入,進行肺部掃描,肺門旁作為中央感興趣區,其他部位選擇外周感興趣區,于30、60 及90 min 各進行一次放射活性清除率(根據放射活性與時間的關系進行計算,以醫學影像信息處理系統進行數據分析,根據中央感興趣區與外周感興趣區滯留曲線進行清除率的計算)的統計及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檢驗軟件為SPSS 23.0,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齡51~75 歲,平均(63.6±6.3)歲,病程10.0~83.0 個月,平均(53.9±6.6)個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策略(GOLD 分級):1 級15 例,2 級27 例,3 級18 例。觀察組中男38 例,女22 例,年 齡50~76 歲,平均(63.8±6.6)歲,病程10.0~86.0 個月,平均(53.6±6.8)個月,GOLD分級:1 級13 例,2 級28 例,3 級19 例。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GOLD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2 周及4 周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2 周及4 周后觀察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2周及4周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2.4 兩組治療前后的呼吸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呼吸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及4 周后觀察組的呼吸動力學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呼吸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呼吸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續)
2.5 兩組治療前后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指標(中央感興趣區及外周感興趣區的放射活性清除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及4 周后觀察組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及表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中央感興趣區清除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中央感興趣區清除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外周感興趣區清除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外周感興趣區清除比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研究涉及面較廣,其不僅可對呼吸系統造成一定不良影響,且可間接影響到機體的其他系統及器官,因此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診治的需求及重要性均較高。臨床中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的診治研究顯示,本類患者的呼吸力學狀態相對較差,相關的Raw、Fres 及R5-R20 等指標在本類患者中普遍呈現高表達狀態,與患者存在的呼吸道阻力升高等有關,對于氣流受限具有較為直觀地反映作用[7-8],而隨著疾病狀態的控制,其表達隨即降低,因此對上述呼吸力學指標的控制程度,可作為疾病治療效果的重要評估指標。另外,黏液纖毛清除功能也是在本類患者中相對異常的指標,其采用放射活性清除率可進行有效評估,同時其也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重要評估指標[9-11],可作為治療措施的重要監測項目。近年來,臨床中采用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不斷增多,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體征的改善作用較好[12-15],但是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上述呼吸動力學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的影響研究不足,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綜合應用研究需求較高。
本研究現探究噻托溴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動力學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加用噻托溴銨治療的患者,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用多索茶堿治療的患者(P<0.05),同時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未見顯著升高(P>0.05),且治療2 周及4 周后的呼吸動力學指標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均改善更為顯著(P<0.05),因此較為全面地肯定了噻托溴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原因,可能與噻托溴銨更為有效地抑制氣管收縮等有關[16-18],且其對于膽堿能神經阻滯作用更為長效,因此呼吸道狀態改善更好,呼吸力學隨之改善,其相關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也隨之得到改善[19-22]。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噻托溴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顯著改善呼吸動力學及黏液纖毛清除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