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易鷺宜 李晶 袁宜榮 張小軍
中風是我國臨床發病率較高的疾病類型,其對患者多系統器官的損傷嚴重,導致相關并發癥及后遺癥的發生率較高。中風后吞咽障礙作為中風常見后遺癥,其可導致患者出現吐詞不清、誤吸乃至相關肺炎的情況,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等嚴重情況[1-2]。臨床中關于中風后吞咽障礙的診治研究多見,而近年來,中醫治療本病的研究占比不斷提升。中風后吞咽障礙屬中醫學“中風”“喉痹”“舌強”“不語”“舌謇”等范疇,中醫多采用疏通經絡的方式對本病進行治療,效果較好。近年來臨床采用針刺結合放血療法治療痰熱腑實型中風后吞咽障礙雖可見[3-4],但是細致程度不足,且相關研究存在差異較大的情況。因此,本研究就針刺結合放血療法治療痰熱腑實型中風后吞咽障礙的效果進行細致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宜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6 例痰熱腑實型中風恢復期并發吞咽障礙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20~75 歲;(2)痰熱腑實型中風;(3)洼田飲水試驗(WST)3~5 級;(4)處于恢復期。排除標準:(1)既往卒中史;(2)臨床資料不完整;(3)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史;(4)卒中前即存在吞咽障礙;(5)合并心血管疾??;(6)合并呼吸系統疾病或感染。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3 例和治療組43 例。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中西醫基礎治療,給予神經功能改善、降脂、改善血管損傷及改善微循環等治療,并進行口腔運動、咽部冷刺激及吞咽訓練等治療干預。治療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針刺結合放血療法,患者于坐位或臥位下接受治療,首先采用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進行治療,取穴廉泉、金津、玉液和、聚泉及合谷穴,消毒后進行針刺,留針30 min,針刺后以放血針放血2~3 滴,1 次/d。兩組均以7 d 為1 個療程,且均治療4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評估及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標準吞咽功能評估表(SSA 量表)、吞咽生命質量量表(SWAL-QOL 量表)及WST 評估結果。(1)SSA 量表:本量表包括3 個部分,其中第1 部分與第2 部分分別為臨床檢查與患者吞咽3 次5 mL水,其評分范圍分別為8~23 分與5~11 分,上述兩部分均未見異常的情況下,進行第3 部分,第3 部分為吞咽60 mL 水,本部分評分范圍為5~12 分,SSA 量表最高分為46 分,以得分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差,以存在誤吸的情況為陽性[5]。(2)SWALQOL 量表:本標準是有效評估吞咽障礙患者相關生命質量的量表,其包括10 個生命質量相關的維度,涉及30 個條目,10 個維度其分別為心理負擔(2 個條目)、心理健康(5 個條目)、食欲(3 個條目)、進食時間(2 個條目)、進食恐懼(4 個條目)、食物選擇(2 個條目)、語言交流(2 個條目)、社交(5 個條目)、睡眠(2 個條目)及疲勞(3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為1~5 分評分法,以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質量越好[6]。(3)WST:本試驗是有效評估患者吞咽障礙程度的標準,患者于端坐位下喝下30 mL溫開水,對其所需時間及嗆咳情況進行細致觀察,其中可一次性將水順利喝下為1 級;可分兩次將水喝下,未出現嗆咳的情況為2 級;可一次性將水喝下,但存在嗆咳的情況為3 級;可分兩次將水喝下,出現嗆咳的情況為4 級;出現頻繁嗆咳,不能將水喝下為5 級。其中達到1 級,且時間控制在5 s 內為正常;達到1 級,但時間在5 s 以上或2 級為可疑,3~5 級為異常,其中3 級為輕度,4 級為中度,5 級為重度[7]。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 23.0 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47~73 歲,平均為(63.32±6.13)歲;病程為10~25 d,平均(16.35±3.99)d;腦梗死32 例,腦出血11 例。治療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46~73 歲,平均(63.39±5.99)歲;病程為10~26 d,平均(16.29±4.03)d;腦梗死33 例,腦出血1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SSA 量表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SSA量表評分及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個療程后,兩組治療組SSA量表評分及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SA量表結果比較
2.3 兩組SWAL-QOL 量表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維度SWAL-QOL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個療程后,治療組各維度SWAL-QOL 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WAL-QOL量表結果比較[分,()]

表2 兩組SWAL-QOL量表結果比較[分,()]

表2(續)

表2(續)

表2(續)

表2(續)
2.4 兩組WST 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WST 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個療程后,治療組WST 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WST結果比較[例(%)]

表3(續)
我國中風發病率極高,而中風相關的后遺癥是本病治療與干預的重點。吞咽障礙作為中風后遺癥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其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痰熱腑實型主要見于中風,患者可表現為痰熱阻滯、風痰上擾、腑氣不通及相關的癥狀體征,因此對痰熱腑實型中風患者及相關后遺癥的診治是重點研究的方面[8-9]。與之相關的研究顯示,患者的唾液聚集、飲水嗆咳及咽下困難等癥狀體征嚴重影響到其生命質量乃至生命安全,可表現出WST、SSA 量表及SWAL-QOL 量表等方面評估結果較差的情況,因此在對痰熱腑實型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上述方面的改善程度可作為療效評估的重要參考方面,且其可較為全面地評估患者的狀態[10-12]。針刺結合放血療法主要為通過針刺腧穴釋放少量血液的方法,疏通經絡,溝通表里內外,調和氣血陰陽而治病祛疾的一種針刺手段,其在疏通經絡中壅滯瘀阻之血氣,協調虛實,調和陰陽,從而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滋精養髓的作用[13-14],但是其在痰熱腑實型中風后吞咽障礙中的細致作用研究仍不足。
本研究探究針刺結合放血療法治療痰熱腑實型中風后吞咽障礙的結果顯示,針刺結合放血療法治療患者的效果相對更好,表現為治療后的WST、SSA 量表及SWAL-QOL 量表結果持續改善,且均顯著優于常規治療的患者,因此肯定了針刺結合放血療法在本類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原因,可能與在針刺結合放血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通過針刺相關穴位,實現了開竅化痰及疏通經絡的目的有關[15-17],同時放血的治療方式有助于給邪以出路,疏通經絡,溝通表里內外及調和氣血陰陽,而這均為吞咽障礙的改善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與前提,因此其實現了持續有效的干預,提高治療效果[18-20]。
綜上所述,針刺結合放血療法治療痰熱腑實型中風后吞咽障礙的效果較好,對患者的吞咽相關生存質量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痰熱腑實型中風后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