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輝
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嚴重的精神障礙,我國發病率約1%,約40%患者預后良好。精神分裂癥可導致患者出現個人感知、情感及行為異常,使患者難以進行正常社交活動[1]。目前臨床對于精神分裂癥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如奧氮平、舍曲林等,其中奧氮平可通過阻斷5-羥色胺2A 受體,促進多巴胺的釋放,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2]。舍曲林可通過抑制5-羥色胺前突觸膜再攝取,從而提高突觸間隙5-羥色胺濃度,改善多巴胺分泌,從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3]。但據Goda 等[4]研究結果顯示,僅1/3 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經治療后被徹底治愈,部分患者仍存在陽性、陰性癥狀,導致患者易出現病恥感及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患者回歸社會。由此可見,患者除藥物治療外,還需配合相應康復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社會功能。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可利用計算機計數,通過語音強化的方式,針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改善,從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5]。而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通過有規律的收縮、放松全身骨骼肌群,調節患者神經系統興奮性,從而改善患者緊張、焦慮等主觀感受[6]。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0 月-2021 年10 月于撫州市第三醫院接受治療的9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精神分裂癥符合文獻[7]中的診斷標準,并經臨床癥狀、神經精神臨床評定量表評估確診;②患者病情穩定,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70 分[8];③年齡<60 歲;④聽覺及表達能力正常。(2)排除標準:①腦血管病變;②嚴重器質性疾病;③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④合并惡性腫瘤;⑤有藥物依賴史、酒精依賴史。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 例。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患者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藥物治療方案 口服奧氮平片(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83500,規格:5 mg),劑量為10 mg/d;口服舍曲林片(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0141,規格:50 mg),劑量為50 mg/d。兩組均連續用藥3 個月。
1.2.2 對照組 采取常規工娛干預。包括音樂療法、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手工制作等。連續干預3 個月。
1.2.3 觀察組 采取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CCRT 訓練:使用北京迪心科技公司的CCRT訓練系統,系統包括認知靈活性、計劃執行、社會認知及工作記憶四個模塊,每個模塊由3~10 個認知矯正練習構成,分為10~25 個不同難度,軟件可自動判斷患者訓練過程中反應是否正確,并自動調整干預方案,5 次/周,45 min/次。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選擇安靜舒適的訓練環境,叮囑患者取仰臥位,通過語言引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維持8~10 s,隨后緩緩呼氣,間隔5 s,重復3 次,引導患者緊握雙拳,感受手部肌肉緊張感,維持8~10 s,隨后放松雙手,體會放松感,維持10~15 s,重復3 次,隨后按照雙臂、雙肩、頭頸部、胸部、腹部、背部、大腿、小腿及雙腳的順序,依次進行肌肉收縮、舒張訓練,直至全身肌肉處于放松狀態,3 次/周,40 min/次。連續干預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臨床癥狀:于患者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使用PANSS 量表評估患者臨床癥狀,包括陽性癥狀(7 個條目)、陰性癥狀(7 個條目)、一般精神病癥狀(16 個條目)三個維度,共30 個條目,每個條目0~7 分,總分為各維度評分之和,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2)心理狀況:于患者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況。SAS 共計20 個條目,每個條目1~4 分,標準分=各條目分數之和×1.25,分界值為50 分,分數越高焦慮越嚴重[9];SDS 共計20 個條目,每個條目1~4 分,標準分=各條目分數之和×1.25,分界值為53 分,分數越高抑郁越嚴重[10]。(3)病恥感:于患者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使用精神病患者病恥感評估量表評估患者病恥感,包括社交(14 個條目)、治療(10 個條目)、能力(8 個條目)三個因子,共計32 個條目,每個條目0~3 分,總分96 分,分數越高病恥感越嚴重[11]。(4)社會功能:于患者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使用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評估患者社會功能,SSPI 共計12 個條目,每個條目0~4 分,總分48 分,分數越高社會功能越好[1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4 例(53.33%),女21 例(46.67%);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1 例(24.44%),大專及以上34 例(75.56%);年齡24~35 歲,平均(28.25±2.11)歲;病程1~9 年,平均(4.52±1.38)年。對照組男23 例(51.11%),女22 例(48.89%);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0 例(22.22%),大專及以上35 例(77.78%);年齡23~34 歲,平均(28.52±1.81)歲;病程1~10 年,平均(4.67±1.5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干預前后PANSS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PANSS 各項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PANSS 各項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干預前,觀察組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癥狀及PANSS 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PANS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PANSS評分比較[分,()]
*與干預前相比,P<0.05。
2.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分,()]
*與干預前相比,P<0.05。
2.4 兩組干預前后病恥感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社交因子、治療因子、能力因子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社交因子、治療因子、能力因子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干預前,觀察組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治療因子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病恥感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病恥感評分比較[分,()]
*與干預前相比,P<0.05。
2.5 兩組干預前后SSPI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SP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SPI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SPI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SPI評分比較[分,()]
奧氮平、舍曲林均屬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藥物,其中奧氮平可通過上調谷氨酸受體1 的845 位絲氨酸磷酸化水平,進而提高突觸可塑性,從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而舍曲林可通過激動σ1受體,促進皮質釋放谷氨酸,從而提高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據Al-Bataineh 等[13]研究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約27%患者可能精神致殘,僅10%~20%患者不再復發,由此可見精神分裂癥患者常規治療后,預后較差。同時部分患者因疾病癥狀導致難以回歸正常社會生活,心理壓力較大,病恥感明顯。因此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期間仍需配合相應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心理狀況。
CCRT 是在手冊式認知矯正治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通過計算機技術,運用無錯化、程序性學習及語言強化等方式,針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從而提升患者解決問題及處理信息的能力。Mcclure 等[14]研究結果顯示,CCRT 能夠有效改善分裂型人格障礙的認知功能。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是一種自我調整訓練,是通過主動放松來提升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同時侯寧蕊等[15]研究結果顯示,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有效改善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狀況,提升生活質量。由此推測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能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干預中取得相似成效,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負性情緒有積極意義,利于患者回歸社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表明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Krakowski等[16]研究結果顯示,認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是患者回歸社會的關鍵。因此采取相應的認知干預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重要意義。CCRT 主要針對患者認知靈活性、工作記憶、執行功能進行矯正訓練,患者在操作計算機的同時,以強化學習的方式,由易至難逐步過渡,從而提升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同時CCRT 可為患者提供一對一的標準化、系統性且靈活的針對性訓練,對患者任務中的表現進行客觀、準確的記錄及反饋,并根據患者訓練情況自動調節訓練內容,以更符合患者情況,提升干預效果,利于臨床癥狀的改善。同時,Morimoto 等[17]研究結果顯示,CCRT 可改變患者腦網絡激活模式,增加兩側額葉片質間信息傳遞,從而提升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而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是通過有意識的按一定順序對機體骨骼肌群進行收縮放松,從而使患者感受不同狀態下的機體狀況,控制機體部分內臟的不隨意生理活動,從而改善臨床癥狀。Jong 等[18]研究結果顯示,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調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大腦皮層喚醒水平,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心理壓力及病恥感均低于對照組,表明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心理狀況,緩解病恥感。病恥感是由于患者因在意他人目光、怕遭遇歧視而產生的負性情緒,是造成焦慮、抑郁的重要原因。CCRT 可根據患者心理狀況調整訓練內容,如增加圖像、動畫及視屏等感官元素提升患者干預體驗,從而改善患者心理壓力[19]。同時CCRT 通過認知干預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引起其轉變思維方式,從而降低病恥感,緩解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緩解機體緊張水平,降低患者應激水平,從而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Tian 等[20]研究結果也顯示,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還可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患者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從而緩解患者心理壓力。
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社會功能高于對照組,表明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有效提升患者社會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CCRT 涵蓋注意、語言、視覺空間、工作記憶、精神運動速度等多個認知領域,通過標準化、客觀對患者進行干預,可更加有效提升患者解決問題及處理信息能力,利于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的恢復,從而提升患者社會功能。而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對大腦皮層進行刺激,利于大腦功能恢復,同時可松弛患者緊張、焦慮情緒,避免沉浸于病態情緒之中,可有效阻斷患者病態行為,從而提升患者社會功能[21]。同時展開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也為患者提供了與他人交流的機會,通過訓練可使患者之間互相溝通,提升患者表達能力,從而提升患者社會功能,使患者更好地回歸社會[22]。本研究從患者臨床癥狀到心理層面,最終達到促使患者回歸社會這一最終目的,較為全面地評估了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但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本研究患者均為穩定期患者,未對發病期患者進行干預;第二,受研究時間限制,未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對于患者長期干預效果研究不充分。
綜上所述,CCRT 聯合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社會功能,降低病恥感。臨床在采取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也可采取相應上述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