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宇
(舟山廣播電視總臺,浙江 舟山 31600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指的是在機器(計算機)上實現人工方法的智能化,研究如何用機器將人類的智能活動表現、執行出來,對人腦所從事的學習、推理、思考和規劃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行模仿,并妥善解決需要人類智力處理的復雜問題[1]。新時代背景下,傳媒行業要借助新技術驅動力實現媒體轉型升級,實現媒體融合發展。諸多政策規劃的出臺給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指明了路線和時間點,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已和我國戰略性發展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在廣播電視領域,對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深入應用,在持續加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的融合,從內容制作到智慧運營,不論是媒體服務還是人機交互,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廣電領域不斷催生新應用、新變革。目前,智慧化廣電工程已初步建成,TVOS智能機頂盒操作系統經歷了數次升級更新,廣電終端以極快的速度朝智能化模式轉型。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表現出更強烈的縱深發展需求下,AI在廣播電視領域的各種應用需要進一步加大創新發展力度。
近幾年,教育、電商、醫療、安防、汽車等多個領域都實現了AI的應用。在AI技術的加持下,各行各業實現了飛速發展,甚至改變了社會生產、生活模式。AI同樣走入了廣電領域。2019年5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發布了《廣播電視人工智能應用白皮書(2018版)》,提出,“推動廣播電視終端智能化發展,需要對人工智能與廣播電視行業的深度融合作出進一步探索實踐,要在廣播電視生產、制作、運營、監管等多個領域中實現有效應用,加快廣播電視智能化發展速度,提升廣播電視行業生產效率,開發新業態、提供新服務、拉動新消費,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p>
透過廣電和網絡傳播分析當下的視頻市場,一種新的全面生活方式已經出現,即對網絡視頻、傳統電視媒體、移動終端視頻、戶外媒體視頻等海量視頻的消費。有關統計顯示,中國網絡視頻用戶截止2019年年底已經高達7.59億人,作為中國第二大互聯網應用的網絡視頻市場規模僅次于即時通信,高達1 871.3億元。繁榮程度如此之高的視頻市場給廣播電視豐富的視頻素材庫和優良制作技術提供了一個盡情展示的舞臺,在視頻素材和制作技術中注入人工智能技術必然能創造新的增長點[3]。此外,日益成熟發展的版權市場進一步明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即加強版權保護、實現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在此背景下,廣播電視臺制作生產的正版內容得到了保障,精良制作的空間越來越大,讓視頻市場形成了良性循環,這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廣電行業發展優勢所在。在這樣的時代環境和優勢下,如何有效利用AI技術盤活廣電行業龐大的素材庫并最大化地發揮其效應,就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研究課題。
當前廣電行業對用戶的觀看體驗十分看重。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廣電節目廣告植入中,能打破以往“硬廣”的模式,巧妙融合廣告與節目內容,做到“廣告即內容”“內容即廣告”,這種融合形式更能加深廣告在受眾心中留下的印象[4]。實際應用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所體現的優勢并不止這一點,其還能基于視頻識別技術快速合理地將雜亂復雜的電視節目內容分解為若干各不相同的獨立元素,并給拆分后的商品貼上精準的標簽以方便觀眾觀看。除了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看體驗,人工智能的應用還可為廣電行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所有被分解的商品元素均能“變身”為廣告,觀眾可以在節目觀看過程中點擊購買。加之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的應用,還能讓用戶直接體驗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偟膩碚f,惠及千家萬戶的人工智能,可更多地投放一些觀眾感興趣的廣告,一方面提高廣告轉化率,另一方面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我國廣播電視行業成熟發展過程中,互聯網電視所面對的觀眾人數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這意味著更需要相關人員有效利用AI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分析功能做好后勤整合、分析工作,增進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高質量地完成廣告增值服務工作,加速廣電行業智慧運營工程建設進度。
大數據支撐下的分析技術在深挖觀眾觀看節目偏好的工作中體現了絕對的精準優勢,同時還能對類別多樣的電視節目播出反響進行客觀評估,使節目制作者能夠更好地掌握觀眾需求。因此,有必要積極探索并創造以VR/AR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內容顯示方式,這也是AI在智慧廣電工程建設中的主要應用內容之一,最終目的是給觀眾呈現具有特色的視聽盛宴,兩種互補方案同步推進,以此支撐廣電行業的智慧運營。廣電行業在智媒時代背景下,要基于AI技術的深度應用實現虛擬現實技術的融合,賦予節目形式多元化特征,讓節目內容更具吸引力,深入人心,從而留住更多的觀眾。擁有觀眾基礎才能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推動廣電事業持續發展。此前的研究發現,有針對性地根據觀眾觀看節目的偏好投放內容,一切以保證觀眾感官體驗為主,這是搭建廣電行業與廣大用戶之間橋梁的有效方式,將AI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于其中,將進一步加固這種橋梁。相關技術的應用可科學管理并探索用戶行為,基于對廣告播放效果和節目收視情況的分析,有針對性地給觀眾推送節目內容[2]。比如,在某個以“世界杯”為專題的節目制作中融入AI和VR/AR技術,根據每個終端的特點和用戶興趣的差異,為其推送不同場次的世界杯賽事,同時自動生成以人物、賽點等為主要元素的系列性節目專題。另外,用戶還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球員、感興趣的賽事內容或講解員風格來制定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內容,進一步強化觀看體驗。
2.3.1 保障網絡安全
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廣電領域的普遍使用,給電視媒體的生產制造、媒資管理、內容輸出及播放監測等工作環節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信息安全隱患,可能影響用戶體驗感,因此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網絡安全性。本身具有較強協作能力、執行能力及處理能力的AI技術可以自動篩選信息,開啟防火墻,阻攔來源不明信息,加強訪問控制,保障網絡運行安全。
2.3.2 識別安全風險
強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安全風險規避環節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化解安全風險,從識別、檢測環節就阻斷風險傳播,保障網絡安全[3]。比如,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中的網絡算法,逐一排查局部信息和整個網絡體系,并進一步明確區分緊急與非緊急、已知和未知、低風險和高風險等信息,從而提高廣電網絡體系的安全系數。
2.3.3 健全防御體系
此前,網絡安全的保障幾乎來自于防火墻的設置,不過大量應用實踐表明,防火墻難以根據外界變化主動適應或優化自身性能,所以距離理想的防護效果還存在一定距離。廣電行業在融媒體轉型發展道路上必須設法應對網絡層面的外來攻擊,構建全新的模式,將AI技術有效結合于防火墻,從而進一步保障信息網絡安全。另外,基于相應的指令和要求,在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均設置安全防線,合理布置邊界,讓廣電網絡系統在整個運行流程中均展示出強大的防御能力,能夠凸顯AI技術的精準化、動態化、整體化應用價值。
2.4.1 AI技術在內容審核環節的應用
智能內容審核環節涉及的AI技術有機器學習、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在一定基數的標準化訓練樣本準備工作下,吸取其中的經驗和總結的方法合理設計訓練模型,保證審核敏感信息的正確性和召回成功性,進而在廣電制播內容審核工作中發揮加強規范化的作用,既起到預警的作用,也簡化了審核流程[4]。目前,AI技術在網絡直播機器審核中已實現了成功的應用。岑新偉是阿里企業云業務板塊的安全副總裁,他曾提過,“阿里云內容安全大腦每日的信息處理量高達10億條,相比傳統模式運營省下了99%的人力成本,風險場景的檢測類別也高達上百種,可實行形態各異的視頻信息智能化識別,有著精準識別能力、巨量計算能力以及強大的應急能力等優勢,為用戶提供了優質的內容監督服務?!?/p>
2.4.2 AI技術在媒資管理中的應用
智能媒資管理具體指的是以AI為核心的算法運用,解構產品相關信息,并有條理地按層次編排數據,比如場景、人物、美工等,負責生產與播出兩大環節管理內容,成為智慧制播的中心樞紐。相比傳統媒資管理,AI技術加持下的智能媒資管理徹底打破了任務驅動模式,轉向實現了更符合新時代發展所需的耦合生產管理模式,這對廣電制播程序的完善和直播產品質量的保證而言意義重大[5]。就當前發展現狀而言,智能媒資管理已經在政務工作領域實現了示范應用,例如,微博云剪和共青團中央一同推出了“共青團中央媒資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將豐富的新媒體平臺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從內容資源的存儲、瀏覽、共享、檢索、發布到剪輯,為政務機構提供一站式服務,將共青團系統中相關的各種媒體素材與新媒體分發賬號聚合起來,實現共青團中央新媒體資產的集中管理和運營。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生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著明顯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特征。廣播電視行業也提高了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視,希望在科技賦能作用下,從多個不同的維度構建人工智能場景與模式,比如運營理念、技術革新、機制設計、人才發展、資源共享和監管約束等,進而牢牢把握人工技能技術普及應用下所創造的發展空間,實現廣播電視媒體產品質量提升,進一步拓展電視媒體應用場景,持續強化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廣播電視媒體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