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郭春霞,劉德杰,王戰喜,龍建國,趙永軍,王紅霞
(1.河南省固體廢物和化學品技術管理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4;2.新鄉市輻射固廢與化學品環境安全技術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0;3.濟源市環境輻射和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河南 濟源 459099;4.洛陽市固體廢物服務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1)
鉛蓄電池具有性能穩定、安全性強、性價比高、再生利用率高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機動車輛、電動自行車、風力與光伏發電系統儲能、通訊、船舶等重要經濟領域[1-3]。我國是鉛蓄電池生產和消費大國,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鉛蓄電池的使用量和報廢量也逐年增加。以2018年為例,我國廢鉛蓄電池產生量約為364萬t,較2010年增加了近1倍[1-2]。
廢鉛蓄電池含有鉛、硫酸和塑料,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不同于其他危險廢物,廢鉛蓄電池作為高值“廢品”成為回收商爭搶的對象。2019年以前,由于缺少規范、暢通、高效、可控的回收體系,大量的廢鉛蓄電池尤其是社會源電池掌握在由個體收集、非法冶煉所形成灰色產業鏈[4],經濟逐利性使非法拆解、冶煉廢鉛蓄電池污染事件頻發,對生態環境、鉛資源循環、減污降碳帶來嚴重的影響。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鄭重宣示:“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目標)[5]。為實現“雙碳”目標,國家對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管理提出一系列要求,強調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充分發揮固體廢物“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重要作用等。在“雙碳”背景下,探索責任清晰、路徑明確、綠色低碳循環的廢鉛蓄電池回收處理模式,建立規范、有序、高效的回收體系,創新信息化溯源監管數字賦能手段,加強政府部門監管,開展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實行逆向物流,由企業自建或聯合共建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顯得尤為重要[6-8]。
逆向物流,是與正向物流方向相反的物流方式,其在1981年由Lanbert與Stock首次提出并進行定義[9-10]。根據我國GB/T 18354-2001《物流術語》,明確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兩大類。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產品的退貨或返修;廢棄物物流是指廢棄物品進行收集、分類、運輸、貯存,最后送至處置場所進行處置的物品流動。
逆向物流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其中狹義逆向物流是指將還具有利用價值的廢產品通過檢修翻新再制造。廣義逆向物流定義是在狹義基礎上,通過減少新資源的使用來達到減少廢物廢棄排放的目的[11]。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能夠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的最大化,節約回收成本、增強規范回收競爭力、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減低廢產品環境污染風險,進而實現資源循環和環境保護的雙重效益。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12月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國辦發〔2016〕99號)(以下簡稱《方案》),是我國目前規范廢鉛蓄電池回收非常重要的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方案》中鼓勵對重點品種的廢產品通過依托銷售網絡摸索建立逆向物流體系,提升廢產品規范回收與循環利用率。
生產企業作為鉛蓄電池回收責任主體,可依托自有銷售網絡來履行廢鉛蓄電池的回收責任。鉛蓄電池銷售網絡正向物流方向為:生產企業—經銷商—電池終端銷售點,其中電池終端銷售點是電池銷售的末端,包括了電池售賣店、電動車維修店、汽車4S店等。消費者往往是帶著有問題的舊電池到銷售點池來維修、更換或購買新電池。因此,銷售網絡的末端就是廢鉛蓄電池產生的源頭,也是回收網絡的開端,生產企業依托銷售網路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系,逆向物流方向為電池終端售賣點—經銷商—生產企業。
由于廢產品的特殊性,鉛蓄電池逆向物流回收比正向物流銷售程序更復雜,涉及的業務領域更寬泛。針對鉛蓄電池的不同狀態,逆向物流回收網絡的作用是多元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
(1) 產品逆向物流回收。零售店停售的電池、存貨過量倉庫積壓產品、運輸貯存過程中損壞的產品等通過逆向物流進行回收。
(2) 商業退貨逆向物流回收。因產品缺陷、質保期內電池出現質量問題或消費者不滿意等原因,電池經過逆向物流進行退換貨。產品逆向回收和商業退貨逆向回收是目前生產企業為保證銷售行為正常開展、保證消費者權益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逆向回收模式[12]。
(3) 再利用逆向物流回收。從消費者手中回收來的廢鉛蓄電池,一部分可經過檢測維修后進行再利用,一部分可將廢鉛蓄電池按組拆分,將未損壞的配組后再利用。
(4) 廢物逆向物流回收。完全損壞無利用價值的廢鉛蓄電池,經逆向物流回收至生產企業,交由再生鉛企業冶煉[13]。因廢鉛蓄電池是危險廢物,受到政策約束和收集主體身份不明等原因,廢鉛蓄電池再利用逆向物流回收和廢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目前還處于初步探索和嘗試階段。
實現“雙碳”目標將控制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貫穿于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各方面[14]。廢鉛蓄電池的再生利用具有巨大的資源和環境價值,生產再生鉛的能耗僅為開礦冶煉生產原生鉛的30%[15]。根據行業測算,與生產原生鉛對比,生產1 t再生鉛可減少標煤65 kg,減少排放二氧化硫0.03 t,節水235 m3,減少固廢產生128 t[15]。以2018年為例,廢鉛蓄電池處理量約為364萬t,再生鉛產量約為225萬t,相當于減少標煤14.63萬t,減少排放二氧化硫6.75萬t,節水5.3×108m3,減少固廢2.88億t。探索廢鉛蓄電池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建立和規范廢廢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提高廢鉛蓄電池資源回收利用率,對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源短缺和供求矛盾突顯逆向物流的優越性,電池生產企業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系能更科學、高效、持續的將廢鉛蓄電池回收再生、循環利用[16]。與單純回收廢鉛蓄電池進行再生利用相比,生產企業逆向物流回收的優勢體現在廢鉛蓄電池回收后進行專業的檢測、重組、維修和修復,從而增加了電池的使用壽命,從源頭上大大減少了廢鉛蓄電池的產生量[17]。另外,回收后的廢鉛蓄電池作為生產電池產品的原料,大幅降低生產企業鉛原料的采購成本,實現鉛資源的閉環循環,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隨著政府部門監管力度加大,企業環保意識增強,正規的生產企業作為廢鉛蓄電池的回收主體來實施逆向物流回收戰略,可以有效減少廢鉛、廢酸的排放,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塑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與影響。
當下,政府、企業、消費者都越來越重視產品價值在全生命周期中充分利用,生產企業依托電池產品正向物流銷售體系搭建逆向物流回收體系,是擔負起生產者對廢物回收社會責任的有效舉措。一是能夠大大降低企業回收的人力、運輸等成本,提高廢電池回收競爭力。相比其他專門組建回收團隊者,生產企業的銷售隊伍經過整合直接成為回收隊伍,大大縮減人力成本;生產企業正向運送電池產品后,車輛回程逆向運回廢鉛蓄電池產品,降低運輸成本。回收成本降低后,增強了“正規軍”對廢鉛蓄電池的回收主動權和競爭優勢,逐漸化解“劣幣驅逐良幣”的回收現狀。二是逆向物流實施過程中,企業能不斷發現生產、流通、回收、再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逆向物流體系傳遞到管理層,生產者可據此不斷地改善責任延伸戰略,使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企業自身發展充分結合。
廢鉛蓄電池信息化溯源管理是指在廢鉛蓄電池的收集、運輸、貯存、再生處置等環節,采用二維碼、條形碼、RFID識別等信息化手段對廢鉛蓄電池進行全過程追蹤和溯源,使廢鉛蓄電池的整個回收再生行為處于有效的信息化監控中。探索廢鉛蓄電池溯源管理的意義在于將廢鉛蓄電池回收各環節都處于生產者、回收者、再生者以及監管部門的監控下,大大減少廢鉛蓄電池非法轉移、冶煉、傾倒等引發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提高了廢鉛蓄電池循環再生利用率。探索廢鉛蓄電池溯源管理模式是響應國家和生態環境部的號召。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確支持建立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方案》(環辦固體〔2019〕6號)和繼續開展試點的通知(環辦固體函〔2020〕726號),均明確要求廢鉛蓄電池收集轉運實行信息化監管。
信息化溯源管理模式的探索,線上溯源管理和線下回收體系的有機融合,全過程信息跟蹤技術的發展和在廢鉛蓄電池回收領域的智能運用,將引發生態環境保護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發展方式的根本變化,成為戰略性新興生態環境保護行業孕育和發展、推動環境監管方式突破創新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實現廢鉛蓄電池自產生至再生處置全過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可控的目標[8]。
為推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落實EPR制度,建立規范的收集處理體系,生態環境部聯合交通部印發《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方案》(環辦固體〔2019〕6號),明確生產企業、再生鉛企業回收主體責任,鼓勵在全國有一定工作基礎的省市開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轉運試點工作。該方案解決了原有社會源廢鉛蓄電池按危險廢物進行收集轉運的難點,填補了制度空白,并進一步明確了轉運管理要求,為廢鉛蓄電池規范化、合理化、可操作化的轉運創造了有利條件。試點方案印發后,全國各省份都積極開展電池試點工作。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工信、公安、交通、市場監督相關部門共同印發河南省的試點方案,自2019—2020年,率先在安陽、新鄉、焦作、許昌四市開展試點工作[4]。
在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網站上發布《關于征集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制度試點企業的通知》,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試點企業。有關企業對照申請條件、步驟和具體要求,積極申報參與試點。經公示參與河南試點的企業共有13家,其中鉛蓄電池生產企業有河南超威、風帆集團、天能集團等7家,再生鉛企業包括豫光金鉛等5家。試點企業積極探索開展鉛蓄電池收集試點工作,按照試點方案和《河南省廢鉛蓄電池規范化管理指南》的要求,在試點四市依托電池經銷商和電池銷售網點、維修網點等建設廢鉛蓄電池集中轉運點和收集網點,規范和完善廢鉛蓄電池逆向物流回收體系建設。通過省生態環境廳公示的試點企業建立的回收體系中,集中轉運點為67家,收集網點為300個。自2020年起,試點企業建設的收集網點由省生態環境廳公示改為在各試點市生態環境部門備案。試點企業在四市逆向物流體系基本建立,其中集中轉運點數量完全足夠覆蓋全市范圍,而受到疫情的影響,收集網點的市場開拓還有很大的空間。
試點工作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溯源管理平臺,經過企業報名、專家評審等程序確定河南中海龍域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廢舊電池管理系統(管回收)作為試點溯源平臺。該系統由追溯管理、操作認證、二維碼和托盤標識及信息采集等模塊,以及廢電池全過程管理檔案數據庫組成。追溯管理模塊建立廢電池溯源標識原始檔案信息;標識模塊為廢電池匹配二維碼和智能托盤,建立綁定關系;操作認證模塊是通過采集的信息和綁定關系生成操作認證信息;全過程檔案數據庫生成廢電池收集檔案信息。該系統在電腦PC端和手機APP中均可操作。
試點過程中,生產企業、經銷商、收集網點、運輸者和再生處理單位均在平臺上注冊,進行身份認證。收集網點收到廢電池后,第一時間粘貼二維碼并掃碼登記信息入庫;運輸、貯存等廢電池收集各環節操作者進行掃碼操作,記錄廢電池當前狀態;再生處理單位收到廢電池后掃碼對整個回收過程進行終結。二維碼分為單一碼、托盤碼和車碼,相互進行關聯后,便于掃描和查詢。“互聯網+溯源管理”模式在河南省試點探索運行一年多的時間,充分證明溯源管理模式可以實現廢電池回收的全過程管理和生產企業對自身回收體系行為的管控,能夠有效避免廢電池非法轉運和處置,防止廢電池污染環境事故發生。
試點企業積極實踐,政府部門聯合開展打擊行動,試點廢鉛蓄電池收集量有顯著的提升。自2019—2020年,河南省試點單位在四市共收集廢鉛蓄電池8.05萬t,其中2019年共收集廢鉛蓄電池3.68萬t,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廢鉛蓄電池規范收集量達4.37萬t。試點收集到的廢鉛蓄電池均轉移到合法再生鉛企業進行處理、處置。風帆責任有限公司作為國有企業,高度重視生產者履行廢鉛蓄電池回收責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試點過程中形成工作亮點。一是依托四個地市經銷商逐步建立回收體系,簽訂回收協議,以民事合同的方式來約定回收體系責任和義務;二是探索利用溯源管理平臺對自有回收體系回收行為實行企業自律管理,積極踐行廢鉛蓄電池試點電子轉移模式;三是與多家再生鉛企業開展商業合作,探索生產企業和再生鉛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經過積極實踐,風帆責任有限公司廢鉛蓄電池收集量在2020年下半年有了顯著提升。
河南省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制度試點以廢鉛蓄電池無序回收進入加工作坊造成環境污染為問題導向,以厘清生產者、消費者、回收者、再生者和行業組織、政府部門的法律關系法定責任為目標,以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抓手,提出以生產企業和再生企業無縫銜接形成閉環循環為核心,以廢鉛蓄電池回收企業和信息化溯源平臺為兩翼,以政府聯合打擊、數字賦能為保障的資源再生循環發展新模式,創新探索政府引導、企業主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生態文明和循環經濟新體制。試點運行充分證明河南省試點方案技術可行、管理模式可行,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模式和經驗。
2021年9月,按照生態環境部關于繼續開展試點的要求,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交通廳印發《河南省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方案》(豫環文〔2021〕134號),在總結試點前期先行先試地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要求強化分類管理、分級監管、規范化考評,健全許可證發放、轉運管理、部門協調聯動等工作機制,完善廢鉛蓄電池信息化監管措施,在全省范圍內繼續推進試點工作。試點工作中將不斷探索和總結,及時發現問題、督察督辦,不斷修訂完善制度、邊試邊改,推動建立規范、高效、暢通的廢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實現廢鉛蓄電池規范回收率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風險逐步化解,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逐漸形成的目標。